摘要:
养蜂产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天然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还能为农作物授粉,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北京市密云县林木覆盖率达到62.7%,拥有干鲜果树37万亩。主要蜜源植物有荆条、刺槐、酸枣、椴树、杏等,辅助蜜源植物有柿子、六道木、胡枝子,主要粉源植物有板栗、油松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养蜂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密云县养蜂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科学制定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做好蜂产业发展规划是密云县养蜂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密云县先后多次邀请国家及北京市有关领导和专家,为养蜂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并结合实际编制了《密云县蜂产业十年发展规划(2012-2021)》,提出了重点抓好“一厂一带一中心”和“三园三社五基地”的建设目标,为密云县养蜂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发展平台。密云县自2005年开始,已累计安排资金3164万元,用于优良...
养蜂产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天然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还能为农作物授粉,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北京市密云县林木覆盖率达到62.7%,拥有干鲜果树37万亩。主要蜜源植物有荆条、刺槐、酸枣、椴树、杏等,辅助蜜源植物有柿子、六道木、胡枝子,主要粉源植物有板栗、油松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养蜂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密云县养蜂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科学制定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做好蜂产业发展规划是密云县养蜂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密云县先后多次邀请国家及北京市有关领导和专家,为养蜂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并结合实际编制了《密云县蜂产业十年发展规划(2012-2021)》,提出了重点抓好“一厂一带一中心”和“三园三社五基地”的建设目标,为密云县养蜂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发展平台。密云县自2005年开始,已累计安排资金3164万元,用于优良种王基地建设、西方蜜蜂育种中心和质检中心建设以及中华蜜蜂繁育、规模蜂场改造、更新和购买蜂机具、蜜源植物种植等方面。通过政策扶持,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养蜂的积极性,扩大了养蜂规模,蜂产品生产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为促进养蜂产业可持续发展,县财政部门在每年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在对蜂农、蜂机具补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在引进现代化养蜂生产设备、推广蜜粉源植物种植、推广安全无公害蜂药使用等方面进行补贴。同时,探索新的多元投入方式,确保蜂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按照政府、合作社、蜂农适当投入比例建立蜜蜂养殖保险基金,消除蜂农的后顾之忧。
3.产业合作,品牌效应初显。为促进全县养蜂业的快速发展,密云县依靠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着力培育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提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企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蜂农支持和指导,按照最低保护价收购蜂农的蜂蜜;蜂农依托企业(合作社)规范经营,提高蜂产品质量;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进行蜂产品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多种现代营销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最终形成了政府推动蜂产业发展、市场引导企业(合作社)提档升级、龙头合作社(企业)带动蜂农致富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了产业合作良好、品牌效应初显的喜人景象。截至目前,密云县有蜂产品合作社16家,其中奥金达和京纯是两大龙头合作社。
4.项目拉动,促进产业收益的高效化。为加快推进全县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密云县加紧建设四大基地。一是蜂王繁育基地,实现蜂群扩规扩繁。新建西蜂良种基地基础种蜂群500群,每年生产种王1万只,推广人工王台4万个,通过自繁和引进,2014年扩大西蜂蜂群3万群左右。同时,以石城镇的“中华蜜蜂谷”为基础建设中蜂繁育基地,通过自繁自育、引种改良等方式,将本土中蜂扩大到4000群。二是蜜蜂授粉基地,助力农业增产增效。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农作物授粉后可大幅提高品质,增产30%以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为了充分利用蜜蜂授粉的优势,在大城子镇锥峰山国有林场建设蜜蜂授粉基地,包括熊蜂工厂化繁育基地(厂房)建设、蜜蜂和熊蜂授粉专用箱生产和推广、授粉用蜜蜂和熊蜂的饲养、蜜蜂和熊蜂授粉配套技术培训等。蜂农可在非流蜜期内为设施蔬菜等种植户提供蜜蜂授粉,提高果蔬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蜂产品深加工基地,延长蜂产业链条。支持奥金达和京纯两大合作社建设蜂产品深加工基地,包括建设蜂产品生产加工车间、原料及产品储备库、授粉蜂群冬储与组装车间,以及购买蜂蜜、王浆、蜂花粉、蜂胶等先进生产线设备等。四是蜜源植物基地,提高养蜂场的经济效益。按照行业经验,在养蜂场地周围2.5千米半径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为了实现养蜂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向互动,结合全县平原造林、退耕还林、农业种植项目、旅游项目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蜜源植物基地。预计到“十二五”末,种植蜜源植物将达到6万亩,包括蜜源果园2万亩、牧草蜜源植物1万亩、其他蜜源植物3万亩。
5.统购统销为主,打开市场销路。密云县蜂产品总量的70%为奥金达和京纯合作社统购统销,30%为蜂农零售。奥金达和京纯合作社以高于市场1倍的价格(16元/公斤)从蜂农手中收购初级蜂产品,进行加工后再销售。2012年蜂农销售初级蜂产品纯收入4358.06万元,合作社销售加工后的蜂产品增值4005万元,蜂产业总产值达8363.06万元。奥金达合作社的蜂产品主要销往物美、超市发、国泰、西单等90余家超市;京纯合作社的蜂产品除销往超市外,还通过开直销店、旅游营销等形式,全部实现零库存销售,需求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密云县已成为“北京养蜂第一大县”。全县现有蜂农1700户,蜂群8.3万群,占北京市蜂群总量的31.6%。蜂产品以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为主,平均年产蜂蜜2900余吨,占全市蜂蜜产量的1/3以上。蜂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致富,而且促进了林果业、设施蔬菜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了蜂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扩大了密云平原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农业种植项目、旅游项目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规模,提高了密云林木覆盖率。在蜂产业发展的同时,利用蜜蜂授粉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蜜蜂授粉后可使作物增产30%以上,蜂农在非流蜜期内为设施蔬菜等种植户提供蜜蜂授粉,提高了果蔬质量和产量,使农村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