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广袤的山东大地上麦浪滚滚,绿色的麦穗在刺眼的阳光下精神抖擞。茌平县韩屯镇前西村的刘大姐站在路边的树阴下,看着自家麦田心里美滋滋的。“家里6口人,除了我平时都在外面打工,一年收入七八万块钱,还有这14亩多的地,日子过得不错。”刘大姐说这些年地里的农活儿她没少干,农忙时家里几口人都得从外面请假回来。“往年这个时候就该打农药了,早上四五点钟我们就得起来,背上30多斤的喷雾器下地打药,两天才能打完。有时候腰疼得直不起来,还得花钱雇人。”
今年,刘大姐就轻松多了。她家每亩地只需交60元,再由财政补贴70元,一年里的除草、打药、深松、秸秆还田等环节就不用再自己下地,统一由政府采购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完成。闲下来的刘大姐也能打打零工,跳跳舞,丰富自己的生活。“过几天飞机过来统一喷药,我们家14亩地也就几分钟的事儿。钱花得多值。这几年出台的农业政策都很好,让我们老百姓得到实惠,我的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刘大姐提到的这项惠农政策,就是财政部于2013年7月启动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作为山东省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之一,茌平县财政、农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试点工作组,在专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韩屯、博平、冯屯3个乡镇的7万亩标准农田为试点项目区,选取了病虫草害防治、深松、秸秆还田等6个生产关键阶段为试点环节,制定了总投入130元/亩(农户负担60元/亩、财政补助70元/亩)的资金投入标准,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
全程服务 找准生产关键环节
试点工作组根据政策要求,结合茌平实际,侧重具有良好的粮食生产条件、适合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等要素,确定了冯官屯镇(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3万亩、韩屯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3万亩、博平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1万亩共7万亩的试点项目区,以及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6个关键环节,包括5月的小麦一喷三防,6-10月的玉米除草、一防双减、秸秆还田,11月的小麦深松及除草。

以深松为例,虽然目前农村都在使用旋耕机,但深度普遍只有十来公分,持续几年后耕作层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深扎根,遭风灾易造成倒伏减产。而实行社会化服务的深松环节要求深度保持在30公分以上,能有效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进而提高产量。
“在药剂使用上,很多农民在购买、用量和用时上往往按个人习惯来办,作物产量得不到提高,还浪费大量人力,甚至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县财政局农业科科长李恒斌介绍说。因此,茌平不仅对药剂实行专业统一采购,还在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防双减环节采用了飞机防治的作业方式。飞机每架次可载药400L,往返一次约15分钟,飞防面积可达2000亩左右,不仅能大量节省人力及药剂使用量,解决了小麦和玉米因密度大植保器械进地难和农村劳动力匮乏的难题,同时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采购好农药,找准喷洒的时机也很关键。”据介绍,往常农民都是来年正月十五过后麦子返青时才打药,但根据农业专家的意见,茌平把小麦一喷三防时间提前到了当年11月上旬。“很多农民不理解,觉得天这么冷,地里肯定没有草。”韩屯镇副书记王峰说,“当时农业专家带着农民蹲到麦地里俯身细看,果然,有指甲盖四分之一大小的小草早就长满了麦地,一下子眼见为实了。”
全部透明 宣传监督同时到位
在财政补助金额的确定原则上,试点工作组考虑到即要发挥财政补助的杠杆作用,又要调动农户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在全面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遴选采购了开展试点服务作业所需物资及服务组织。“经过测算,6个环节招标后总投入130元/亩,其中,财政资金投入70元,农民自筹资金60元。平均下来,每亩地每个环节农户只需投入10元。”县财政局局长张明介绍说,“为确保资金安全,试点工作组下设资金管理小组,负责试点所涉及资金代收及支付业务的监管,且资金均纳入县财政专户管理。”
近些年,随着青壮年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有些农户开始出现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的需求,但仍有部分农民对“社会化服务”并不了解。为此,试点工作组首先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等重点人群进行政策宣传,在试点村将“社会化服务”好处、农户加入原则、各环节财政补助及农户缴费标准等内容公开,使试点操作全过程透明,鼓励农户自愿参加。经过前期宣传,各试点村对社会化服务的认可度很高。“绝大部分农民都觉得这是个好事儿,才4天就有将近95%的农户交够了钱。”王峰介绍说。为消除部分农民的疑虑,2013年11月,先在韩屯镇选择2万亩试点项目区对冬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今年春季收到良好的喷防效果。
全面提升 产量效益双丰收
茌平县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实施为契机,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统一服务,推广应用了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健全完善了公共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影响全县小麦、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促进提高了粮食单产,实现均衡粮食供应,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还带动农村农业服务组织由兼营性经营向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帮助农民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干干不成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试点工作的推进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两头忙”的困境,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美丽农村建设积累正能量。
如今,茌平县小麦、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秸秆还田、深松等6个关键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均已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了作业单位,预计今年茌平县7万亩项目区小麦将增产1850吨,新增产值480万元,玉米增产3200吨,新增产值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