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牢牢把握中央加大水利工程投入的重要机遇期,从2009年全面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来,坚持以民生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落实资金为保障、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获得财政部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一)“拉单子”保民生。坚持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列入民生工程这个惠民“大菜单”,从项目规划、资金预算、工程推进、后期管养、督查考核等方面,探索了一条综合推进项目建设的新路。一是注重项目规划与资金预算衔接。安徽省共有3475座小型病险水库全部纳入民生工程规划,分年度建设任务也全部分解到位。根据总体规划和当年目标任务,各级财政所需配套资金全额纳入年初预算,确保不留资金缺口。二是注重工程推进与后期管养协同。在加强部门、市县协调沟通、加快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深入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探索和完善工程管养机制,出台加强后期管养的实施办法,明确主体责任,确保建成项目持续发挥作用。三是注重督查考核和形象宣传互动。民生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同时,邀请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导项目建设,对已建成项目进行评估。另外,开展社情民意调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政策宣传,努力提升群众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率。
(二)“定框子”强管理。为保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省财政厅先后制订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全过程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制订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步设计编报指导意见,按具体项目逐个明确设计项目负责人,逐月通报进度。采取委托审查和现场集中会审等方式,加快审查审批进程,全力推进前期工作。二是加强投资控制。强调财政部门全过程参与投资控制的责权,在初步设计批复、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等环节,明确要求强化投资管理和控制,实行核定投资限额设计,并将初步设计审批作为安排资金的前置条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严格执行项目“四制”。“移植”多年来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坚持“四制”不放松、履行程序不变通、执行标准不走样。四是强化招标投标管理。规范项目招标管理,统一信息发布、交易规则、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将信用等级、不良记录与资格审查和评标挂钩,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除制度。
按照“事权一致、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安徽省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强化执行力,厉行问责制,促进各级政府抓落实。
(三)“筹票子”保投入。在骨干工程配套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省财政厅统筹安排,合理制定投资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不差钱”。一是合理制定配套投资政策。会同水利部门认真研究地方配套问题,根据项目的分布特点,反复测算市县的配套承受能力,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合理制定配套投资政策,尽可能加大省级以上投资比例,减轻市县配套压力。目前,参西县中小河流治理,由省级以上承担全部投资,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其他地区由省级以上承担总投资的80%。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分为重点小Ⅰ型、重点小Ⅱ型,分别制定不同的投资政策,综合测算,省级以上承担了总投资的86%。二是省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12年底,累计安排拨付资金70.5亿元,其中:省级配套18.1亿元,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三是积极落实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政策,建立市县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延续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政策,2011-2012年,累计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市县分成部分)15.9亿元,重点用于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四是引导市县加大资金投入。在国家投资和省级补助资金引导下,市县政府主动作为,多方筹资,确保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
(四)“打板子”促落实。按照“事权一致、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安徽省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强化执行力,厉行问责制,促进各级政府抓落实。一是签订目标责任状。以政府承诺方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做到“四定”,即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间。二是公布责任主体。省政府与相关市政府签订了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书,明确各市市长对其行政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市长具体负责,并在《安徽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主要负责人名单。三是强化投资责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切块安排到县,由县级政府负责投资控制,允许按项目投资需求在项目间自行调剂,节约资金留归市县继续用于其他水利项目建设。
(五)“排位子”看绩效。强化绩效考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市县政府和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节约投资、改进管理。一是推动加快预算执行,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模式。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省级以上专项资金实行奖补结合,先按照承担投资的80%控制下达,再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安排后续20%奖补资金。绩效考评工作,重点是考评项目资金预算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下一步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着力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模式。二是推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制定了《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从项目组织、项目管理、资金投入和管理、治理效果等四个方面,对36个分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三是彰显政策成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根据绩效评价情况,改变了过去资金分配“剃平头”的做法,对积极性高的地区,集中安排。同时,对经济实力较强的市鼓励提前实施,省级按规定安排投资补助。财
责任编辑 陈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