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3 作者:谢理超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大]
[中]
[小]
摘要:
要完成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加快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步伐,必须加大产业援疆工作力度,提升新疆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一、工业园区的建设应成为产业援疆的重要支点
现阶段,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适宜于实体进驻的园区,吸引新的工业投资,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工具。同样,在新疆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大的园区。从自治区层面讲,对工业园的建设应有一个功能相对合理的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援疆的有利时机,发挥中央驻疆企业、内地援疆省市的作用,突出东西合作和与内地国有大型企业合作以及与驻地中央企业的合作。但也应注意,在坚持和不断拓展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于增强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着眼于从长期造福各族人民群众。目前部分企业选择到新疆来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新疆的资源优势,但是类似这种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只可作为经济“快餐”,地方政府在决策时要少吃,甚至不吃。
另外,宏观经济上的利润平均和微观经济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存在着持久的矛盾,这导致单个企业不愿意...
要完成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加快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步伐,必须加大产业援疆工作力度,提升新疆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一、工业园区的建设应成为产业援疆的重要支点
现阶段,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适宜于实体进驻的园区,吸引新的工业投资,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工具。同样,在新疆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大的园区。从自治区层面讲,对工业园的建设应有一个功能相对合理的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援疆的有利时机,发挥中央驻疆企业、内地援疆省市的作用,突出东西合作和与内地国有大型企业合作以及与驻地中央企业的合作。但也应注意,在坚持和不断拓展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于增强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着眼于从长期造福各族人民群众。目前部分企业选择到新疆来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新疆的资源优势,但是类似这种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只可作为经济“快餐”,地方政府在决策时要少吃,甚至不吃。
另外,宏观经济上的利润平均和微观经济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存在着持久的矛盾,这导致单个企业不愿意同新疆稍显落后的企业进行真心的合作。同时信息的不对称使援助方不知道是否可以在未来获取预期回报。所以本土企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主动吸引外资,促成企业的升级。
二、产业援疆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方式
市场是一个高效有序的机制,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地区的经济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市场也存在失灵的情况,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建立就愈加需要政府的监管和调控。现阶段,新疆仍然是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政府在经济的发展中仍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以北方科技为例,这是一个机械制造厂,产品主要是面向全疆的密封件配件市场。这个企业在努力升级中面临着“资质”问题,他们想进入桥梁部分零件的加工行业,但是企业在一开始便无法达到国家现有标准(比如要有多大车间,有多少年产值等),致使其找不到合作方。在这方面,国家应该适当照顾落后地区的企业,降低指标要求,给这些企业进入的机会,毕竟竞争也是建立在机会平等的原则上的,过多的设置进入门槛反而会限制企业发展。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希望能通过援疆计划多和内地同行业的大企业合作以便学习他们的技术,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愿望十分渺茫,援疆的许多东西停留在政府层面,停留在宏观的层面,没有落实到这种真正有需要的企业手中。可见,高度重视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重视发挥驻疆中央企业和内地有实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参与新疆开发、鼓励他们勇于承担新的社会责任,是当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佳切入点。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好中央与地方、新疆与支援省市、政府与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市场新格局。
三、研究产业援疆的政策体系
同内地先进企业相比,疆内企业在技术上还处于劣势,一个通病就是“产而无研”,企业仅仅停留在生产而忽视了研发。究其原因,这与新疆地区大学水平的落后有直接关系。就拿机械制造来说,内地的企业和大学间保持互相协作的关系,企业是大学生的实践基地,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又是企业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这种模式十分有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双赢。而这种形式在新疆几乎不存在,同时新疆自身存在区位上的劣势,无法吸引优秀人才。这些缺失是国家在援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支持。
从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看,自治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接,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尽快出台落实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细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中央企业和对口支援省市参与到新疆产业建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落实对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用电、运输等方面给予特殊价格的政策。财税部门要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财政对新疆企业的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依法落实对疆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五年免征优惠政策;要鼓励银行、证劵、期货、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在疆内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培育新的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支持用人机制的改革,落实支持各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为企业发展培养、储备和引进人才,积极探索“人才特区”新模式。科技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力度,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优先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项目,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设想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援疆的重要支点必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要充分利用和依托面向中亚诸国的地缘优势和战略平台,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样就可以维护我国在该地区的国际战略利益、经济发展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这将使新疆的地位得到提升,也将是新疆企业突破目前困境勇敢面向未来的巨大历史机遇。这就必须发挥新疆的独特优势,将新疆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建立起地方合作机制,鼓励新疆重点城市同周边国家城市建立经济合作联盟;支持新疆企业利用地缘和文化优势“走出去”,鼓励新疆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投资合作,原则上要允许新疆自行审批,中央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专项对新疆企业对外投资给予贷款贴息和项目补助,新疆企业对周边国家投资出口的产品也应该全额退税。新疆企业也要看清自己的优势所在,在特色农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上多下功夫,争取做到有特色、有质量、有信誉,借以打开中亚市场,全面迈向外向型经济。
具体而言,在园区建设上要做到: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总体规划,加快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并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解放思路,创新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各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新疆地域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园区健康发展。完善功能,协调发展,进一步吸引技术、产业、资金、人才集聚,培养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园区和城市协调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内引外联,一方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一方面加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高起点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鼓励对口支援经济园区的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市场导向,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财
责任编辑 李永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