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1 作者:本刊记者 张敏
[大]
[中]
[小]
摘要:
加强与“两会”代表委员沟通联系是争取代表委员理解支持的有效方式。在今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财政部各承办司局着意创新与代表委员的沟通方式,特别是7月中下旬,15个建议承办司局分赴30个省市与全国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刊分别派出编辑记者跟随采访,特在本期“特别关注”辑录了部分座谈会上代表的精彩言论及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承办司局诚恳务实回应代表关切等情况,敬请关注。
7月26日,北京,阴。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陈怡芳一行在机场等候因天气延误的航班时不禁有点担心,怕这次去兰州与全国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迟到了。
同一个下午,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全国人大代表毕红珍坐上了前往兰州的大巴。出门前她特意换上了回族的特色服饰,不仅因为现在正值斋月,更重要的是,这次财政部特意派人来答复两会所提建议,心贴心的沟通机会十分宝贵。
陈怡芳一行从北京到兰州大概1300多公里,毕红珍代表从白庙乡到兰州300多公里,苏岁佩、马含岚、马晓琴几位代表也从几百公里外的华亭县、临夏回族自治...
加强与“两会”代表委员沟通联系是争取代表委员理解支持的有效方式。在今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财政部各承办司局着意创新与代表委员的沟通方式,特别是7月中下旬,15个建议承办司局分赴30个省市与全国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刊分别派出编辑记者跟随采访,特在本期“特别关注”辑录了部分座谈会上代表的精彩言论及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承办司局诚恳务实回应代表关切等情况,敬请关注。
7月26日,北京,阴。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陈怡芳一行在机场等候因天气延误的航班时不禁有点担心,怕这次去兰州与全国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迟到了。
同一个下午,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全国人大代表毕红珍坐上了前往兰州的大巴。出门前她特意换上了回族的特色服饰,不仅因为现在正值斋月,更重要的是,这次财政部特意派人来答复两会所提建议,心贴心的沟通机会十分宝贵。
陈怡芳一行从北京到兰州大概1300多公里,毕红珍代表从白庙乡到兰州300多公里,苏岁佩、马含岚、马晓琴几位代表也从几百公里外的华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赶来。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是毕红珍等7位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第4960号建议:希望国家出台政策统筹发达地区土地出让金向西部倾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大家从几百上千公里赶来都是为了疏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
四朵金花:关注“最后一公里”
毕红珍,回族,农民;苏岁佩,汉族,煤矿工人;马含岚,东乡族,县旅游局职工;马晓琴,保安族,县城建局职工。“没想到几位全国人大代表是这么年轻美丽的姑娘,”在座谈会现场,陈怡芳逐一和代表们打过招呼,才意识到提出第4960号建议的是“四朵金花”。“我们都是来自基层的农民和工人代表,非常感谢陈司长来到兰州和我们座谈。”毕红珍代表是个爱笑的80后,她说,每年两会都提很多建议,收到的往往是电话和书信回复,这次面对面的座谈让她十分激动,“机会太难得了,感谢财政部对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案的重视。”
“我们之所以提出请求国家出台统筹发达地区土地出让金向西部倾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是因为农田水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毕红珍代表首先发言,“我是一个农民,对于农民来说,农田水利建设太重要了。平时下去调研,我们去的最多的是偏远农村和山区,听农民谈论最多的是农田水利。甘肃本来就干旱少雨,祖祖辈辈几乎是靠天吃饭。夸张一点儿说,天下多少雨,地收多少粮。”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毕红珍见过农民劳作一整年的辛苦,也最能理解他们盼望好收成的心情。“作为一个农民代表,我能做的就是对他们的迫切愿望进行积极的呼吁。所以我们7名代表在经过调研和讨论后,决定提出这份建议。”
承载着千万甘肃农民希望的第4960号建议提交后,由财政部主办,水利部协办。两部委一致认为建议提到的有关国家统筹发达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支持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是基于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状况和实际提出的,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陈怡芳充分肯定几位代表的建议后,还向大家补充了一组数据。据统计,我国大概65%—70%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布在东部的9个省,只有不到30%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22个省。但从耕地面积看,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9.2%,中西部地区则占到了80.8%。土地出让收入和耕地面积比例相反,这使得土地出让收入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投入不够,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中央确实有必要来统筹发达地区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中西部地区。
中央财政:统筹再加力支持西部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不仅牵动着农民的心,也一直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为办理好这份建议,财政部高度重视,综合司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他们会同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对中央财政统筹部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广泛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送了专题请示。“国务院同意从2012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按照20%比例,统筹各地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陈怡芳进一步详细解释,“也就是说,各地区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五分之一将由中央统筹使用。”
同时,出台的相关文件还对统筹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田间工程的灌区末级渠系的新建、修复、续建、配套、改造;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为什么资金优先支持农田小水利建设?”陈怡芳说,“因为从目前情况看,大中型水利建设已经有了专门的资金筹集渠道,小型水利建设的资金需要更迫切一些,而且灌溉农田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制约着农作物的收成,所以我们把资金支持重点放在小农水上。”
统筹力度加大了,资金又是如何分配到地方的呢?会不会向西部省份尤其是甘肃省倾斜?几位代表对这一问题很关心。“我们按照因素法分配到各地区。”陈怡芳回答说,“具体的分配因素包括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绩效因素和地区倾斜等,权重分别为35%、40%、10%和15%。其中,地区倾斜主要考虑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照顾,肯定也包括甘肃省。”
“第4960号建议已经得到了解决,相关政策已出台,具体细则也在抓紧制定中,各位代表是否满意?”陈怡芳汇报完毕,虚心询问几位代表的意见。“对建议的办理非常满意,感谢财政部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这个建议的落实给我们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帮助很大,农民种田也增加了积极性。”苏岁佩代表满意地说。
再提建议:为乡亲修条致富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甘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省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戈壁交错分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发展。对于行路难的问题,经常到山区、农村调研的人大代表们感触颇深,她们也抓住机会向陈怡芳一行提出了新的建议。“6月底到7月初,我们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合作县等地调研,觉得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八十公里竟然走了六个小时,这还是乡亲们出行的主干道呢。”马含岚代表说。其实,不只是在甘南,许多偏远些的县乡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去年3月,毕红珍代表去北京参加“两会”,早上八点半从平凉出发,下午六点才到兰州。路上仅仅是遇到了一些小拥堵,就让原本五个小时的路程耗费了整整一天。
年年都说在修路,但为什么走起来还是坑坑洼洼?代表们经过多方调研,了解到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压力大,想修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由于地形复杂,在甘肃修一条路可能需要花费多于东部几倍的时间和资金。但崎岖泥泞的道路阻碍的不仅是人们出行的脚步,更造成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滞销,阻挡了乡亲们的致富路。“比如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药、狼肚菌、黑木耳都非常有名,但是运不出去,根本无法给农民带来收入。”毕红珍代表说。“所以修好一条路对农村、山区的人们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代表希望国家和财政部能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对财力有限的困难地区,在道路的修建上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认真听完代表们的发言,陈怡芳最后作了统一答复:“对于代表们的建议,凡是能够立即办理的,我们立即吸收和采纳;需要修订完善有关机制来办理的,我们会把它作为关注的重点加以研究,尽早体现在相关政策当中;不属于财政部办理的,我们也会积极与相关部委协调、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我会把代表们的建议和意见都带回北京,也争取让每一条建议和意见都得到满意的答复,请代表们放心。”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