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政府公共资产,2008年8月,河南省焦作市建立了“政府公物仓”,以统一购置、集中管理、按需借用、合理调配的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交旧换新”能正常使用的资产、处置上交的资产、罚没物资、大型活动(会议)新购以及闲置、低效运转、超标和超编资产等九大类资产实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管理。经过两年多运行,这种政府管理公共资产的新模式,因其调配资产的简单便利、共享共用的良好机制、处置资产的合理规范以及精诚高效的服务而被广大行政事业单位所接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年来,“政府公物仓”共归集各类资产450余件,价值1000多万元;处置公物仓资产100余件,处置变现收入400多万元;单位周转借用资产达40余次,节约财政资金近200万元;为大型活动配置资产100余件;无偿调拨单位资产30余件,减少财政支出近350万元。搭建起了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的“沟通”桥梁,对进一步健全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以及建立节约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完善制度保障。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2008年8月,焦作市财政部门出台了《“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制度》,决定建设“政府公物仓”。2010年3月,焦作市又出台了《市级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公物仓资产管理的范围、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资产收缴、配置及处置、出入库程序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科学设计和详尽规定,为“政府公物仓”的正常持续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2.规范公务车配置。焦作市“政府公物仓”的推行,紧紧抓住了公务用车配置这个突破口,对公务用车实行“交旧购新”。即车辆已超编或满编的、更换现有车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申请购置新车时,需将本单位旧车上缴“政府公物仓”后,才准许办理购置新车手续。具体操作过程中,车辆编制部门在单位申报新车时通知其按时办理旧车上交相关手续;政府采购部门在单位提交“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上交车辆登记表”后方予办理提车手续。两年多来,“政府公物仓”共收到行政事业单位上缴旧车97辆,其中公开拍卖25辆,报废37辆,无偿调拨14辆,单位工作需要借用13辆,存放专用车库8辆。公务用车的“交旧购新”,不仅加强了车辆管理,而且对“政府公物仓”的高效运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既充实了公物仓存量,为发挥资产调剂职能提供了稳定来源,同时又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防止了相互攀比和浪费现象。

3.合理调配资产。过去,每举办一次会议、开展一项活动或成立临时机构,主办单位都会专门购置一批资产,但使用过后就被闲置起来或归使用单位所有,等再次举办会议或活动需要类似资产时,又会重新购置,资产越买越多,浪费也越来越严重。“政府公物仓”建立后,焦作市从“一赛一节”等大型活动和“三新”教育等临时机构的资产购置、使用,到活动结束和机构撤并后所有资产都“颗粒归仓”,充分发挥了资产统一集中调配的作用。其流程是:首先由单位提出购置资产申请,公物仓结合仓内存量进行调配。仓内资产能够满足需要的,由使用单位与公物仓办理借用手续;公物仓内资产不能满足需要时,“政府公物仓”根据使用单位的购置申请协调预算编制部门落实购置资金,通过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进行集中采购和支付货款,资产记入公物仓账,使用单位与公物仓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到期将资产交还公物仓。两年来,“政府公物仓”为全市各类大型活动采购了电脑、复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95件,仅花费13万余元,资产节约率达到80%。同时,调配单位周转使用各类资产达40余次,节约财政支出近200万元。通过“政府公物仓”集中调配资产的方式,不仅满足了单位使用资产的需要,而且避免了资产的重复购置,节约了财政支出,打破了过去财政配置资产的粗放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集中公开处置资产。为使闲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物尽其用,焦作市规定,将经过维修尚有可利用价值的资产纳入公物仓调剂使用;对达到报废年限,或因技术原因不能安全有效使用的、达不到环保节能要求的、无维修价值的资产,则统一交由市金属回收公司进行报废处理;对长期存放在公物仓尚有可利用价值、但不能调剂的资产,则委托市产权交易中心组织进行公开拍卖。两年多来,“政府公物仓”共委托、监督市产权交易中心拍卖各类闲置、报废资产达100余件,处置变现收入400多万元。以“进场交易、公开拍卖”的方式处置资产,不仅使得“政府公物仓”的运作更加透明,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价值。
5.提供高效服务。2010年3月,焦作市专门建立了“政府公物仓服务大厅”,设立了咨询受理、审核审批、手续办理、审验检查等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通过电子屏幕、触摸屏和公告栏,及时向广大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相关的公物仓政策法规和资产供求信息。服务大厅的建立,进一步拉近了公物仓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公物仓物资的循环周转,得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财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