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乡财政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做到财政资金流到哪里,财政监管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建立机制 实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全覆盖
湖村乡财政所主动创新思路,建立了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单位财务管理三项工作机制,将各种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所的监管范围。
1.专项资金“一个闸门放水”管理。全面推行“一个闸门放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机制改革,以“乡财县代管”为平台,将面向农村的财政涉农资金统一划入财政所“涉农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在乡镇层面构建起一道涉农专项资金“防火墙”。为确保资金安全,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专项资金指标账”,实行资金拨付与项目管理分离,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行业部门管质量。2009年,全乡进入“闸门”的专项资金共1900万元,财政所全程参与跟踪监管,全面掌握每笔资金的流向,确保了涉农专项资金及时、安全到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2007年,乡财政所全面推行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改...
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乡财政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做到财政资金流到哪里,财政监管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建立机制 实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全覆盖
湖村乡财政所主动创新思路,建立了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单位财务管理三项工作机制,将各种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所的监管范围。
1.专项资金“一个闸门放水”管理。全面推行“一个闸门放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机制改革,以“乡财县代管”为平台,将面向农村的财政涉农资金统一划入财政所“涉农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在乡镇层面构建起一道涉农专项资金“防火墙”。为确保资金安全,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专项资金指标账”,实行资金拨付与项目管理分离,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行业部门管质量。2009年,全乡进入“闸门”的专项资金共1900万元,财政所全程参与跟踪监管,全面掌握每笔资金的流向,确保了涉农专项资金及时、安全到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2007年,乡财政所全面推行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整合所有面向农村发放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由财政所委托农村信用社统一打入农户存折,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建立涉农政策公示长廊,及时公开补助政策、发放项目、发放标准、发放对象等信息及监督举报电话。开通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键通”查询通道,补助对象登陆财政部门网站,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农户代码,就可以对本人所享受的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即时查询。由于每笔资金发放直接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3.乡村财务“一站式”集中核算。推行乡村财务统一集中核算管理,取消乡镇所属预算单位和行政村的银行账户及财务核算会计,由财政所统一设立银行账户,进行财务“一站式”集中核算,实行报账制管理,并通过三个环节强化乡镇财政监督职能:一是审查政府非税收入等各项收支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二是督促报账单位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支出必须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三是定期检查单位是否存在账外机动资金问题,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每季度对其相关债权债务进行清理,防止个人长期占用公款和造成呆账损失。同时,利用财务集中核算平台,加强乡村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各单位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相关台账,并定期核对,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
突出重点 加强上级下达项目资金的监管
湖村乡财政所将对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下达的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管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从主动获取信息、开展抽查巡查、实行公开公示等方面下功夫,推进监管工作。
1.主动获取政策、资金信息。在县财政积极帮助获取上级补助资金和项目信息的同时,乡财政所也指定专人负责,主动与县财政及相关主管部门联系,及时获取、核对有关政策和资金信息,全面了解、掌握在全乡范围内实施的项目情况。同时,定期实地了解项目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实施要求等信息,为实施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
2.积极开展巡查抽查工作。乡财政所建立了涉农项目资金抽查巡查制度,组织人员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设中的项目,实行全面检查,实地查看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以图片形式记录并及时向县财政报告,为县财政资金分配和拨付提供参考。对于已完工的涉农项目,坚持抽查制度,到项目建设实施点走访受益群众,了解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全面评估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制约处罚措施。

3.做好项目的公开和公示。按照预算公开的相关要求,建立了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将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项目实施情况和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上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湖村乡将5000元以上的涉农建设项目全部纳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统一公开招投标,财政所全程参与招投标活动。
夯实基础 促进乡镇财政监管水平全方位提升
1.基础工作精细化。湖村乡财政所对基础工作实行“一本管”,即每年编印一本《财政所管理工作目录》,按目录内容采集各种管理数据和信息资料,建立了70余种动态化管理台账,使每一笔财政收支都细化到具体项目和人头,准确、全面地反映乡镇财政收支全貌。一是建立预算收支管理账表。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台账、预算指标收支明细台账等预算管理数据库,使预算支出有依据、有标准;建立每月财政收入分项目、分部门、分税种执行情况表、纳税重点企业纳税情况表、非税收入明细表以及财政支出执行情况表等,及时分析对比财政收支情况,编制财政收支月报。二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账表。对涉农专项资金,按具体项目逐一登记项目立项、资金来源、指标总量、建设进度、资金拨付等情况,同时收集工程建设预算、验收、决算等相关资料,建立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对惠农补贴资金,分别建立补助对象控管台账,详细登记发放对象、时间、金额等情况。同时,及时更新“一卡通”发放对象的基础信息。
2.基础建设标准化。按照上级对财政所“六个统一”的标准化建设规划,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志、统一色调格局、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服务功能、统一硬件配置,乡财政所建立了惠农服务大厅,统一配置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必备办公用品,实现县乡网络互联和会计电算化记账;将财政所工作职能、主要办事流程、岗位分工职责制图上墙;在大厅内放置报刊杂志及服务宣传手册。融信息采集、资金发放、政策咨询、补贴查询核对、纳税申报、资金拨付、财务核算等功能于一体的财政惠农服务大厅,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
3.基础管理规范化。一是优化岗位职责。按照各项财政管理要求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效能告诫、过错追究等多项管理制度,使各个岗位分工负责,相互监督,实现各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二是强化素质建设。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并为每个工作岗位量身定制业务能力考核方案,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延伸服务内容。编印了《财政所文明服务指南》,突出服务宗旨,更新服务理念,明确服务目标,公开办事流程。同时,印制便民服务联系卡,设置便民服务热线,建立群众来访登记和回访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