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9 作者:高建华 齐守印 敬智江 (作者单位:驻财政部监察局河北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2009年以来,河北省以构建全省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为突破口,着力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实现了财政管理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数据流程一体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精心谋划实施 构建即时分析监控系统
近些年,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壮大,河北省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财政业务量大幅增长,对全面提升财政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去年以来为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了包括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迫切需要财政部门全面提升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专项资金良性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全面实施,有效解决了全省上下级财政业务断层、数据割裂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上下级财政数据的共享交换和业务的自动上传下达,使开展财政资金网上在线实时监管成为可能。基于以上因素,2009年初,河北省明确提出构建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全程管理、即时监控...
2009年以来,河北省以构建全省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为突破口,着力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实现了财政管理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数据流程一体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精心谋划实施 构建即时分析监控系统
近些年,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壮大,河北省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财政业务量大幅增长,对全面提升财政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去年以来为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了包括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迫切需要财政部门全面提升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专项资金良性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全面实施,有效解决了全省上下级财政业务断层、数据割裂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上下级财政数据的共享交换和业务的自动上传下达,使开展财政资金网上在线实时监管成为可能。基于以上因素,2009年初,河北省明确提出构建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全程管理、即时监控和分析,以此作为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和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主要思路是,以财政部应用支撑平台为基础,在省市县三级财政贯通应用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和集中支付系统,逐级建立专项资金指标台账(包括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中央政策性专款、专户资金、本级预算安排专项),实现上下级自动对账和下级对上级专款的自动登记接收,并通过清晰反映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如保增长、惠民生、促“三农”等)的分析指标体系,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全省财政系统上下联动,紧锣密鼓地开展建设工作,仅用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建设任务。6月10日,系统开始试运行,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突出六项功能 全程监控全省财政运行情况
在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河北省财政厅紧扣财政业务需要,着力完善突出系统六项功能,形成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控体系。
一是突出专项资金监控功能。系统能够以全景沙盘形式,对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省本级专项、部门专项、专户等所有专项资金,在全省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即时在线监管,对每笔专项资金不仅能实时监控从下达、登记、分配、配套到执行每一环节的运行情况,而且还可跟踪到使用明细和最终支出信息。其中,对上级专款可按照财政部门内设机构、资金类别、支出科目、补助下级、补助本级等多种形式进行监控,对本级专项资金可从管理部门、项目和支付方式等角度进行监控,对下补助资金可清晰反映出在全省各市、县的分配情况和支出明细,直到实拨单位的明细情况。此外,系统还能以主题监控形式,实时监控财政在扩内需、促“三农”、惠民生等社会重点热点领域的投入情况和支出明细。
二是突出预算执行监控功能。系统以台账形式,实现了对全省各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展现。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系统为省级、11个市和197个县(市、区)分别建立了包括总账和明细账在内的本级预算执行台账,使上级部门真正做到了对全省财政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其中,省级台账覆盖了一般预算、基金和预算外等省级全部资金范围,并能从年初预算、上年结转、上级专款、超收安排等多个角度监控资金运行情况。各级财政都可按照预算部门或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等,检查监控每一级政府任何部门一年来在社会各领域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支出明细。此外,系统还建立了以反映专户收支情况为重点的专户台账,能够逐级展示收款人、收款账户、支出金额等支出明细。
三是突出监测预警功能。通过分析筛选与资金管理密切相关的关键信息,设置一套资金运行预警值,系统根据预警值内置十几个状态监测点,能够对没有按规定数额、时限、用途等条件操作的项目资金或管理部门,进行自动巡检、自动警示或分级报警。资金监管部门可根据预警报警的情况或检查需要,按资金类别、单位、项目等实施巡察监控,追踪资金明细情况,确保财政资金规范运行。目前系统可通过监测预算执行进度、国库库款余额、资金结转余额等重要指标数据,对资金运行进度开展监测预警,以便于及时防范化解财政资金分配和支出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还能针对资金项目在使用方向和安排上的变化情况,对资金用途进行监测预警。
四是突出统计分析功能。按照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衔接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热点和财政支出重点出发,制定了一套多维多级的财政综合分析指标体系,2009年共设计了包括“三农”、民生、节能减排、扩内需保增长和“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5大类、近300个细目。各级财政部门只要按照指标体系在预算指标入库时标识出每笔资金的管理属性,系统即可直接从财政生产库中抽取数据,实时开展自动统计、比对和分析工作。系统还能按科目、部门、资金类别、支付方式、支出类别等口径,对预算安排情况和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实时分析,并以多维方式进行灵活展现。
五是突出综合查询功能。上级财政部门可以按照行政区划隶属关系,逐级查询下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数据。其中,预算编制数据以基础资料和预算方案为重点;预算执行数据以预算安排、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为重点。同时,还可查询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旬月报等数据。
六是突出业务处理功能。通过即时分析监控系统贯通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管理链条,各级财政部门间下达、接收、反馈执行情况都在一个技术链条中操作,业务人员只需轻点几次鼠标就可以完成业务操作。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间专项资金下达、登记、反馈等全程业务处理工作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运转,纵向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横向本级内部处(科)室之间,完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自动对账,各级财政均实现了收支汇总情况尤其是收支旬月报的自动生成。
强化系统应用 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上线运行后,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深入应用,截至2009年9月30日,系统登记管理的2009年财政性资金共计2700多亿元;系统运行的中央补助和省级安排专项资金共18000多项,累计7万多笔,涉及金额900多亿元,全省财政工作整体迈入自动化程度更强、集成化程度更高、协作性更好的管理轨道。
一是资金监督网络化,财政监管效果明显。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全面应用后,全省财政性资金运行以全景沙盘的形式得到了清晰展现,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都变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如,近两年中央对地方加大了扩内需资金的补助力度,通过系统可监控每一笔中央扩内需补助资金在河北省的运行情况和支出明细。以今年年初中央下达到河北省“支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为例,通过系统可详细监控这笔资金在该省省级、市级和县级完整的下达、分配、配套和执行情况,特别是能查看到县级用于购买抽水器、灶具、沼气配件、蹲便器、钢筋水泥等具体设备的最终支出明细,明细信息可细化到供应商、开户行、收款账户、支付方式、支付金额以及支付日期等。目前,2009年中央补助河北省的400多亿元资金和省级安排的500多亿元资金的全流程运行情况,在系统中都有清晰展现。各级财政都可根据相应权限在线查询专项资金运行情况,并对资金的分配、下达、配套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管理、跟踪和即时监控。
二是业务处理自动化,工作效能大大提升。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取代了很多手工模拟和半自动化业务处理方式,使大量复杂的业务工作能够自动完成。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间专项资金下达、登记、反馈等全程业务处理工作,完全基于系统进行自动化循环运转,此外上级下达的资金信息还会附带有批示文件等电子数据和指标的管理属性标识,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全程业务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并实现了纵向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横向本级内部处(科)室之间业务数据的共享和自动对账。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采集报送任何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业务数据,都不需手工录入或转换,完全可以随时自动调取并直接报送。各级财政部门可自动生成本级收支汇总情况,尤其是收支旬月报;年底,系统能够自动生成部分年度决算报表。此外,基于一体化的业务管理系统,方便了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掌控,缩短了财政政策从制定、执行、结果反馈到再调整的周期。系统的应用,全面提高了本级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解放了人力、提高工作的精确性,促进了全省财政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三是财政管理精细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即时分析监控系统贯通上下级财政资金信息流,统一了全省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上下级资金运行流程得到有效衔接。梳理明晰全省70个专户项目的实际业务情况,理清各专户的上下级对应关系,对每笔专户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全程管理,使专户资金的运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标准的一致、程序的统一、过程的公开和进度的透明。即时分析监控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基层财政管理规范化,使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得以标准化,上级的改革模式成为县乡财政管理必须遵循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范式。按照系统应用要求,基层财政部门重新规划了业务流程、调整了业务岗位职责、完善了管理制度,实现了各种业务标准、业务流程与省市两级的统一和衔接。同时,系统“触手可及”的管理新方法和“立竿见影”的成效,开拓了基层财政部门的管理思维,有效促进了基层财政管理理念向现代化管理方向的转变。即时分析监控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改革进展监控动态化,使各级财政部门的管理现状以电子数据的量化形式得到全面展现,通过各个县的资金支出明细表,可以清楚看出国库管理改革在基层的实施情况;通过查看资金台账中各级财政部门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可直观地判断部门预算改革在基层的进展情况,较好地检验了国库管理、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在全省各级财政、各个地区的进展情况。
四是决策支持科学化,参谋辅助能力显著提升。应用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各项预算指标在入库时即按照指标体系做了管理标识,需要时可立即从全省财政生产库中实时抽取数据,开展灵活多样的统计分析工作。通过系统提供的多个口径的预算执行情况表,可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全省预算执行进度、分析执行情况,系统的自定义功能还能满足一些随机的统计需求。这种基于系统实时抽取数据的全新统计分析模式,消除了“上级要数→下级填表报送→上级汇总”的传统统计方式的种种弊端,有效解决了财政在社会各领域投入资金底数不易摸清的难题,使辅助决策工作全面走上了动态化、高效化、信息化、灵活化的轨道,全省财政决策支持能力整体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李艳芝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