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疆吐鲁番地区光热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绿洲经济和灌溉农业特点。但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极度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22立方米,仅为全疆人均水资源量的26.2%。2006年以来,吐鲁番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坚持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之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改善节水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1.大河水自压滴灌——改变大水漫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七克台镇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东部,地处吐哈油田作业区中心。随着油田用水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极为严重,难以维持灌溉需求。为彻底改变农业用水紧张局面,2007年,在吐鲁番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下,七克台镇实施万亩大河水自压滴灌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渠道中的大河水,根据改造区域中的地形自然高差建成自压滴灌工程。项目工程主要由引水渠、引水闸、沉沙池、5000立方米蓄水池、输水管道及过滤设备等6个建设项目组成,通过玻璃钢输水管将水输到灌溉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该项目已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当地农业生产节约用水279.4万立方,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项目区受益人口达4691人,农民增收达25%...
新疆吐鲁番地区光热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绿洲经济和灌溉农业特点。但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极度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22立方米,仅为全疆人均水资源量的26.2%。2006年以来,吐鲁番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坚持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之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改善节水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1.大河水自压滴灌——改变大水漫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七克台镇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东部,地处吐哈油田作业区中心。随着油田用水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极为严重,难以维持灌溉需求。为彻底改变农业用水紧张局面,2007年,在吐鲁番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下,七克台镇实施万亩大河水自压滴灌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渠道中的大河水,根据改造区域中的地形自然高差建成自压滴灌工程。项目工程主要由引水渠、引水闸、沉沙池、5000立方米蓄水池、输水管道及过滤设备等6个建设项目组成,通过玻璃钢输水管将水输到灌溉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该项目已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当地农业生产节约用水279.4万立方,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项目区受益人口达4691人,农民增收达25%左右。

2.集中供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均衡供给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达朗坎乡位于火焰山南边的山前冲积扇平原上,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农民习惯大水漫灌等原因,农业用水特别紧张,原有的50眼机电井已抽不出水来,新打的井要打到130—150米才能出水,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为促使该乡能够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2006年,吐鲁番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在该乡实施了集中供水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51万元,新打机电井8眼,埋设主管道4公里,建设安装集中供水过滤系统一套。利用低压管道与主管道相连,实行集中供水。项目区的23眼机电井自动封闭,整个项目区节水达到70%。通过项目的实施,特别是高新节水工程的大力推广,低压管道和膜下滴灌实施面积近6000亩,建设后节水面积占项目区的59.4%,按每亩地节约200立方水计算,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20万立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为水资源不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农民收入。据测算,该乡种植3100亩葡萄、2000亩哈密瓜和2500亩棉花共增加农业产值157.5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后,增加农民收入100万元。
3.膜下滴灌——节水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在火焰山以南乡(镇)主要以膜下滴灌和低压管道双配套工程为主,确保适合瓜套棉节水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优质特色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喷灌、滴灌设施,努力建设高标准节水工程。2006—2008年,先后实施了吐鲁番市三堡乡1万亩、二堡乡0.8万亩、艾丁湖乡1万亩、恰特喀勒乡0.8万亩、鄯善县达朗坎乡1万亩、七克台镇1万亩、吐峪沟乡0.8万亩、托克逊县夏乡1万亩、博斯坦乡1万亩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了适应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吐鲁番地区在这些项目建设中普遍使用了膜下滴灌,建设了以滴灌为主的吐鲁番市宏泰瓜业种植中心(恰特喀勒乡)和亚尔乡硕丰果蔬生产基地温棚蔬菜节水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膜下滴灌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模式,有效控制了水分蒸发,节约了水资源。以甜瓜为例,节水率在50%以上。膜下滴灌同时使作物套种在缺水的吐鲁番地区成为现实,瓜套棉、瓜套孜然等耕作技术的普遍应用,给农民带来比以往多出1倍以上的收入。这种适水适肥节水新技术的应用,使哈密瓜和设施蔬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也基本控制在规定残留以下,不但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哈密瓜和蔬菜的品质,宏泰瓜业种植中心基地和硕丰果蔬生产基地也因此注册了绿色无公害产品商标,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
4.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提高农业用水主渠道灌溉能力
吐鲁番地区根据当地河流灌溉分布情况,积极争取吐鲁番市塔尔朗河、阿拉沟河、煤窑沟河、黑沟河、大河沿河、苏仑河、二塘沟河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努力提高当地农业灌溉主渠道灌溉能力,有效改善了全地区农业用水紧张局面。
吐鲁番地区通过调整全地区水利设施的布局,优化了农业用水方式,实现了农业用水方式从大水漫灌向浸润式灌溉、从“浇地”向浇作物、从单一灌水向水肥同施的转变,农业用水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膜下滴灌平均效益比常规灌溉效益提高2.2倍以上,从而提高了用水效率和农民的收益。2006—2008年,共改造中低产田1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3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5万亩,年节约水量768.5万立方米。项目区葡萄亩平均增产300—500公斤,棉花亩平均增产70公斤,孜然亩平均增产50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比项目实施前每年增加了200—300元左右。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