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中,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县,立足生态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全民造林 绿化城乡
一种绝迹近一个世纪的珍稀濒危鸟种黄喉噪鹛,于2000年5月在江西婺源自然保护小区被发现。该自然保护小区是婺源县上世纪末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建立的。近十年过去了,县域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黄喉噪鹛数量也日渐增多,并独立成为婺源特有的地域性珍稀濒危鸟类种群。这是婺源县坚持实施全民造林、城乡绿化的成果之一。
在实施造林绿化、呵护生态家园过程中,婺源县财政多措并举、广开渠道筹集资金。一是整合各项政府性资金,把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林业开发等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发展优势林业项目;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埠资金投资林业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小额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等信贷机制,推动农户造林;四是建立和完善全民绿化责任制,足额收缴机关和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绿化费;五是用足用好各类矿山恢复生态保证金和植被恢复费。通过上述渠道县财政筹集资金1000万元,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出台了造林绿化奖励...
在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中,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县,立足生态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全民造林 绿化城乡
一种绝迹近一个世纪的珍稀濒危鸟种黄喉噪鹛,于2000年5月在江西婺源自然保护小区被发现。该自然保护小区是婺源县上世纪末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建立的。近十年过去了,县域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黄喉噪鹛数量也日渐增多,并独立成为婺源特有的地域性珍稀濒危鸟类种群。这是婺源县坚持实施全民造林、城乡绿化的成果之一。
在实施造林绿化、呵护生态家园过程中,婺源县财政多措并举、广开渠道筹集资金。一是整合各项政府性资金,把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林业开发等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发展优势林业项目;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埠资金投资林业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小额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等信贷机制,推动农户造林;四是建立和完善全民绿化责任制,足额收缴机关和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绿化费;五是用足用好各类矿山恢复生态保证金和植被恢复费。通过上述渠道县财政筹集资金1000万元,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出台了造林绿化奖励补助政策。对山上造林(除项目造林外),由县财政给予每亩60元的资金补助;山下造林绿化,免费(或给予补助)提供杨树、湿地松、桃、梨、李等苗木;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新种良种茶园,每亩补助资金700元;县财政还对高速公路、省道、县通乡公路绿化耕地造林绿化工程,按每亩600元标准逐年补助,连补8年。财政补助机制的完善,提高了全县上下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各项造林绿化建设工程的开展。到明年年底,全县将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51万亩,森林覆盖率将由原来的82.5%提高到83.5%。

禁伐林木 打造“绿色银行”
2007年7月,婺源县果断关停了当时年纳税600万元、年要消耗木料6万立方米的迈尔泰木业有限公司,此后一批粗放经营、高耗低产的“靠山吃山”的企业纷纷关停。2009年初,县人大又决定“十年禁伐阔叶林”……
为了使“关停令”和“禁伐令”不会引发经济发展受挫、财政增收减缓、林业工人下岗等问题,婺源县创新思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向大山要财富。把重点放在了生长周期短、成材率高、繁殖快的毛竹产业和湿地松等针叶林木开发上。县里原有毛竹林区21万亩,由于存在分布散、交通差、灌溉设施欠缺、经营理念落后等因素,竹林效益低下。为此,婺源县通过财政扶持及利用外债资金投入、社会筹资、竹农自投等渠道,筹集毛竹生产专项资金525万元(其中利用外债252万元),建起了面积达105万亩、涵盖全县7个乡镇林场的毛竹新种、低改项目示范基地。通过毛竹新造林建设、毛竹低产林改造补助、兴建林区道路、修筑水渠灌溉设施、培训引导竹农提升科学生产经营理念等,实现了竹园效益成倍增长,年亩产值达800余元。
山溪林场是婺源县毛竹造林和低产林改造示范点之一,这里的竹农人均拥有竹林200亩左右。种竹大户徐东福承包了1500多亩地,全部用来种毛竹。去年年产值15万元左右,年纯收入达7万元。尝到甜头的农民纷纷加入,竹园成了农村经济的“绿色银行”。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也陆续返乡,种上了“摇钱竹”。
升级产业 发展绿色经济
婺源县围绕旅游、茶叶等绿色支柱产业,引进和推动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项目建设。
为做优做强旅游品牌,整合众多旅游资源,将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个精品景区、3个中国文化名村等景区,强强联合成立了中国婺源旅游有限公司。实现了由单一的旅游门票经济,向现代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集约式发展,由税源型经济向更高层次提升,实现了产业升级和规模壮大。2008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次410万,旅游门票收入达8000万元,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为大力发展茶产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成功扶持壮大了一批茶产业实体。江西婺源林生实业有限公司,几年前还是个总产值600余万元的夫妻小店。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下,如今的公司拥有辐射周围数个乡镇的“合作社员”4000多户,仅茶叶一项,年产值就达3600余万元。
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准确把握扩内需、保增长的利好政策,紧紧抓住京福高速铁路、九景衢铁路和昌德、上德两条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契机,自2009年开始展开三年内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00亿元的“双百工程”,并确保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引进和推动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220亿元的83个在建和续建重点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由于婺源县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近年来,生态环境得以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漫步婺源城乡,无论是游客如织的景区,祥和古朴的村镇,还是河岸滩涂、公路沿线,到处是柳绿芳菲,鸟语花香的景象。
责任编辑 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