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下,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146元增加到1984年的421元,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和重点户,有的农户经济收入已超过万元。在这种形势下,还要不要抓扶贫工作?怎样做好扶贫工作?给我们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1984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精神,针对在一部分财政干部中产生的“支富不支贫”,“扶贫工作没有多大搞头”的倾向,我们对全市农民的富裕程度进行了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多数农民确实富起来了,但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全市28个乡镇中,有3个乡连续三年人均收入低于120元,有4个乡在贫困线上徘徊。即使比较富裕的乡村也有一些贫困户,全市人均收入不足120元的农户约有2万户,占全市农户的11%。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用事实统一了干部思想,使大家都明确:在新形势下扶贫工作仍是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统一了认识之后,我们确定从市局到各乡镇财政所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富扶贫,共同富裕。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
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下,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146元增加到1984年的421元,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和重点户,有的农户经济收入已超过万元。在这种形势下,还要不要抓扶贫工作?怎样做好扶贫工作?给我们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1984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精神,针对在一部分财政干部中产生的“支富不支贫”,“扶贫工作没有多大搞头”的倾向,我们对全市农民的富裕程度进行了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多数农民确实富起来了,但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全市28个乡镇中,有3个乡连续三年人均收入低于120元,有4个乡在贫困线上徘徊。即使比较富裕的乡村也有一些贫困户,全市人均收入不足120元的农户约有2万户,占全市农户的11%。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用事实统一了干部思想,使大家都明确:在新形势下扶贫工作仍是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统一了认识之后,我们确定从市局到各乡镇财政所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富扶贫,共同富裕。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其他人逐步走上富裕道路,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个重要政策。我们根据这一政策,在工作中把支富同支贫结合起来,采取在贫困乡村有选择地扶持一个重点大户,使其先富起来,而再通过大户带动全村,从而达到扶持一点收益一片的效果。西阳乡西合村是个比较出名的穷村,1984年村政府为了改变贫困面貌,决定大搞肉鸡生产,他们从外乡聘请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养鸡技术员石长民,把村里过去办“五小”的46间房屋腾出来准备办种鸡场。但由于缺少资金,种鸡场迟迟不能上马.我们知道后立即派人与乡财政所的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该种鸡场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支持。我们先后两次借给石长民支农周转金2.4万元发展种鸡。两年来,他共饲养种鸡2,400只,生产鸡雏10万只,生产优良品种父母代种鸡2.2万只,个人获纯收入5万元。石长民的典型示范带动了全村,该村许多人都想养肉鸡。石长民便把孵出的鸡雏赊销给贫困户饲养,1985年全村有90户农户养鸡8万只,其中有5万只是从石长民手中赊销的。当年养鸡户借本生利共获纯收入12万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300多元。该村农民姚土振,因家庭人口多,本人有病,生活很困难,他从石长民那里赊了1,000只鸡雏、进行饲养,获纯收入2,100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乡、村发展生产。过去我们扶贫,往往单靠拨救济款。采取这种“输血”的办法扶贫,常常钱花完了贫困面貌仍然没变。近年来,我们注意从发展生产入手,开辟财源,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改变生产条件和扩大生产门路上,使其能“造血”,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市胜利乡是一个贫困乡,几年来人均收入不足120元。可是,这个乡靠海滩有一个一万多亩的大甸子——宁甸,多年来一直没有开发。我们和水利部门一起,帮助这个乡研究开发宁甸种水田。两年来,先后投资190万元,修起一条长18华里的引水渠,把复州河水引到宁甸,解决了7,000亩水田的灌溉用水。1985年,种了3,000亩水稻,虽然遇到了台风、暴雨灾害,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单产600斤,总产180万斤,产值45万元。今年已开垦的7,000亩可全部插上秧,按正常年景算,亩产可达800斤,总产值可达140万元,全乡1.4万人,平均每人可增加粮食400斤,增加收入100元。
赵屯乡是我市西北地区有名的贫困乡。这个乡苹果、花生产量较高,为了支持这个乡尽快改变面貌,近几年来,我们借给这个乡支农周转金18万元,帮助他们办起了果干加工厂、罐头厂和烤花生厂。几年来,他们共出口果干144万斤,烤花生133万斤,创外汇432万元。此外我们还帮助这个乡办起了胶管厂、机械修理厂、粮油加工厂等13个乡办企业,安排了1,254人务工,进一步扩大了生产门路,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5年在大灾之年全乡人均收入还达到407元。
三、帮助贫困地区做好脱贫规化、落实治穷措施、配套扶持.我们到交流岛乡,同乡领导一起对各村的自然资源和可安排的生产项目进行了调查,根据各村的实际确定不同的发展项目。我们借给有高山草场的前哨村1万元贷款发展养羊,计划养羊万只,现已养了400多只羊。借给有广阔草场的西海头村5万元贷款发展养牛,计划养牛一千头,现已养牛280头。借给东北村5万元发展养鸡,现已养肉鸡1万只,蛋鸡1万只,我们还帮助靠海边的朝阳村利用水产品发展养貂。
在帮助交流岛乡发展生产中,我们不只是从资金上帮助,还注意在信息、技术和物资方面提供服务,搞好配套扶持。如东北村确定为养鸡村后,村干部心中没有底,怕没有信息、没有技术养不好,愁饲料没来源。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让他们到养鸡搞得好的地方去参观学习,还牵线搭桥请市饲料公司畜牧师给该村办学习班,讲解有关养鸡知识,并与畜牧部门和食品公司联系,沟通产销信息。在我们的帮助下,该村解决了养鸡存在的饲料、防疫等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益。1985年全村平均每户养鸡户可增加收入1,6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