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8 作者:栾维晋 霍庸 山东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我省土地辽阔,不仅有较好的农区,而且有广阔的海域,丰富的矿藏,有着发展多种经营、多种产业的巨大潜力。1982年省政府提出,要继续发挥我省经济技术基础较好的沿海城市的优势,同时要充分挖掘后进地区的潜力,加快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南山区的开发建设。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农林牧副渔各业比例,使之逐步形成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门类齐全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商品经济向纵深发展,加速实现提前翻番的宏伟目标。我们根据省府的战略部署,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自1982年开始区别山区、平原、沿海、城市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自然地理特点,采取层层抓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积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成效。
一、在不同地区建立联系点县,分类指导工作
为了摸索和积累不同地区的工作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1982年我们在1979年抓重点县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的部署,以鲁中南山区的临沂地区为主,先后在四个地区、市,选择九个山区县为省财政支援山区开发建设的联系点县。确定以省财政为主,会同地县财政在工作上、资金上对联系点县给予重点支援,使财政支援山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在联系点县先行一步。1983年,我们又先后建...
我省土地辽阔,不仅有较好的农区,而且有广阔的海域,丰富的矿藏,有着发展多种经营、多种产业的巨大潜力。1982年省政府提出,要继续发挥我省经济技术基础较好的沿海城市的优势,同时要充分挖掘后进地区的潜力,加快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南山区的开发建设。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农林牧副渔各业比例,使之逐步形成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门类齐全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商品经济向纵深发展,加速实现提前翻番的宏伟目标。我们根据省府的战略部署,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自1982年开始区别山区、平原、沿海、城市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自然地理特点,采取层层抓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积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成效。
一、在不同地区建立联系点县,分类指导工作
为了摸索和积累不同地区的工作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1982年我们在1979年抓重点县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的部署,以鲁中南山区的临沂地区为主,先后在四个地区、市,选择九个山区县为省财政支援山区开发建设的联系点县。确定以省财政为主,会同地县财政在工作上、资金上对联系点县给予重点支援,使财政支援山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在联系点县先行一步。1983年,我们又先后建立了三个平原地区的联系点县,并在青岛、济南两市和长岛、文登、胶南等沿海县,开始建立城郊副食品基地和对虾、海珍品等水产养殖基地的试点,从而逐步形成了在山区、平原,城市、沿海分别抓点带面的工作布局。与此同时,我们分别建立了支援山区、平原、城郊、沿海等几项专用基金,以各联系点县和重点县为示范样板,及时总结交流点上的经验,指导和帮助各个不同地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自从抓重点县和联系点县以来,我们年年召开财政支农工作座谈会,由各地特别是联系点县和重点县汇报交流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就近观摩点上支援的一些重点项目。通过相互切磋交流,观摩学习,各地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开阔视野,展宽思路,使财政支农工作得以由点到面的均衡发展。
在省级建立联系点县,分类指导工作的带动下,各级财政部门也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变过去一般化的工作方法,区别辖区的不同特点,各自建立了自己的重点县、市和重点乡、镇,完善了层层抓点,以点带面,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从而使全省的财政支农工作不断深化,逐步提高。
二、区别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省山地和丘陵共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单是荒山、荒滩就有700多万亩。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开发利用,致使资源荒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技术落后,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边远山村,交通闭塞,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尽快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我们把支援山区脱贫致富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重点来抓,设立了联系点县,建立了专项基金。据省九个山区联系点县统计,1984年1—9月各级财政部门共安排支援山区开发建设资金1,691万元,通过扶持生产,当年集体和农户实现产值6,365万元,实现利润或纯收入1,921万元,交纳税金229.7万元。我们支援山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做法是:以发展林果生产为主,以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狠抓治水、修路、育苗三个基础环节,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林护农,以农促牧,进而带动加工、贮藏、采矿等乡镇企业,发展林(果)工商综合经营,加速山区开发建设的进程,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同步提高。在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条:第一,扶持和引导山区群众从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入手,以治水、修路、育苗为前导,为发展商品经济开道。沂水县紧紧抓住影响本县山山区建设的症结“水”的问题,1983年首先帮助吃水特别困难的15个村修建蓄水池、扬水站等引水工程,解决了农民的吃水困难;同时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鼓励农户育苗、植树、种草,大搞小流域综合治理。1983年冬至1984年冬,共投放山区建设资金60万元,先后扶持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18,800亩,丰产林7,370亩,经济林4,930亩,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万亩,还育苗3.700亩,出圃苗木920万株,仅此一项即收入190万元,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第二,贯彻以林果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扶持建立各类商品生产基地,促进林工商综合经营全面发展。费县财政部门在扶持贫困乡村改变面貌中,集中资金重点支援了板栗、山楂、丰产林、金银花、长毛兔、奶山羊等商品基地的建设。在商品基地生产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他们又为商品基地积极开拓增值门路,帮助山区与沈阳食品厂合营兴建了山楂果品加工厂,促使山楂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发展。第三,开发山区矿产资源,为振兴山区经济积蓄财力。海阳县凤凰山区埠落、姜格庄等村队,有宜林山岚1.1万亩,发展林果潜力很大,又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源,但由于山区造林受益周期长,缺少资金,山区面貌难以改变。县财政部门根据村队要求,经过调查,决定支持他们开发资源。1984年初扶持姜格庄周转金5万元,办起了采石场,又帮助他们上了翻砂配件厂和小五金厂。采石场当年头9个月就盈利5万元,翻砂厂4个月获利3万元。在他们有了资金储备后,财政部门组织村队参观学习先进单位治山整地植树造林的经验,帮助制订山区建设规划,从工副业盈利中拿出资金5万元,发展山楂200亩,板栗150亩,营造用材林2.500亩。姜格庄群众反映说:财政局想得真周到,不单为我们解决了眼前困难,还为我们穷山村打开了劳动致富的门路。
我省鲁西北平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鲁西北地区人民连续几年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夺得粮棉大丰收。但随之也出现了只注重粮棉生产和无限制扩大棉田面积,忽视农田水利建设和不注意发展多种经营的倾向。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又出现了粮棉相对过剩和卖粮难、卖棉难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从1983年起,我们调整了资金使用重点,设立了引黄灌溉基金,增加发展多种经营周转金,扶持平原地区发挥地广草多的优势,积极开发利用荒碱涝洼和坑塘水面,大力发展畜牧、水产、林果和饲料、食品加工业,提高粮食转化能力,弥补由于棉花限产带来的损失。省设立的引黄灌溉基金,已重点解决了七大引黄灌区的送水输水等骨干工程24项,使引黄灌溉面积扩大到2,000多万亩,进一步提高了鲁西北平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85年我省压缩棉田560万亩,主要是在沿黄四区。为使棉农不致因限产而减少收入,当年省财政安排沿黄四区多种经营周转金675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发展花生、蔬菜、西瓜、红麻、葡萄和果树等种植业。如陵县抬头寺乡1985年棉田压缩较多,县财政在1984年扶持该乡改造低产果园的基础上,又先后扶持周转金25万元,帮助该乡建起一座容量600吨的恒温库。贮藏条件改善后,促进了果品生产的发展,1985年全乡新栽果树4,300亩,加上原有果园共达8,000多亩,三年后果树收入可达300多万元。
在城市,我们围绕郊区要为城市服务的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支援建立以禽蛋肉奶鱼为主的城市副食品基地,沟通城乡产销渠道,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走“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路子。我们认真分析了我省城市副食品供应状况和资源条件,本着先易后难、解决急需、突破薄弱环节的精神,把支援城郊的重点放在禽蛋生产上。省财政连续两年拨出资金1,100万元与市县资金结合,重点扶持青岛、济南等几个省辖市发展以蛋鸡为主的副食品生产。目前,这些蛋鸡基地已相继向城市提供商品蛋,初步缓和了城市吃蛋难的状况。在工作中,县区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解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抓了良种孵化、饲养管理、饲料加工、疫病防治和商品蛋运销等五大服务体系,促进了基地的发展。青岛市在胶县重点抓了11个乡镇发展禽蛋基地,存养量170万只,年产蛋3.400万斤。各市、县财政部门还会同市食品公司等有关单位,采取产销挂钩的办法,由产蛋基地直接送蛋给市区门市部,不仅能及时供应市民鲜蛋,而且食品公司降低了亏损,财政减少了补贴。各重点城市在扶持蛋鸡基地的同时,还相继扶持建立了一批鱼、肉,奶、蔬菜、果品等副食品基地。如淄博、济南市的奶牛、奶羊、蔬菜、果品基地;青岛、潍坊市的肉鸡和海淡水养殖加工基地等等,不少已初具规模,对改善城市副食品供应,增加郊区农民收入,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还为财政培植了财源。
在东部沿海,充分利用滩涂资源发展海水养殖,是促进我省渔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课题。近两年,我们在前一段开发利用资源、重点建立对虾基地的基础上,逐步把资金的使用重点放在提高单产、增加商品鱼虾以及开展多种养殖项目上来。针对对虾养殖基地饲养粗放,产量不高的问题,1983年将资金转向主要用于基地配套。省财政当年安排758万元,除40万元用于补助新建基地外,其余全部用在老基地调节水系、饵料加工、改善人工育苗手段等挖潜配套上,使3.1万亩虾池由粗养逐步变为精养,亩产对虾由1982年的39.7斤,提高到1984年的67斤,最高的亩产达到400多斤。在搞好对虾养殖配套的同时,我们有重点地扶持海参、扇贝、牡蛎以及海淡水混养罗非鱼的人工试验,开拓水产养殖业的新途径。文登县在省财政支持下,用海淡水混养罗非鱼获得成功,肉质好,产量高,亩产达到1,800斤,为沿海地区发展淡水养殖闯出了路子。在开发沿海资源中,我们还重点抓了海岛的开发建设。1985年全省共安排支援海岛开发建设专款545万元,主要用于海岛退耕还林贷款贴息、水产养殖、人畜吃水以及渔港维修等。目前省及有关市的财政部门正在有重点地支援海岛开发建设,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