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省现有农垦企业172个,平均每个企业耕地320亩,职工150人,与全国农场比较,是典型的“微型企业”。这些“微型企业”在1979年以前,由于生产单一,管理上吃“大锅饭”,年年亏损,仅1976年就亏损825万元,平均每个职工亏损303元,当年财政亏损补贴845万元,成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1979年,我省对农垦企业实行了财务包干,并根据我省农垦企业小的特点,狠抓了落实经济责任制和大力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83年共盈利1,236.3万元,人平利润475元;1984年预计盈利1,400万元,人平利润546元。目前,全省有80%以上的企业,突破了生产、加工、销售分割的经济体制,发展为农工商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在进行果、茶、奶等原料产品生产的同时,能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产品的精加工,直接投放市场。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生产,为国家增加了积累,也使企业和职工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在我省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自己的职能作用,给予了积极支持。
一、在舆论宣传上支持。中央多次发出文件,肯定了国营农场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路子,并对一些重大政策问题作了明确指示,但农工商综合经营在人们思想上,由于...
我省现有农垦企业172个,平均每个企业耕地320亩,职工150人,与全国农场比较,是典型的“微型企业”。这些“微型企业”在1979年以前,由于生产单一,管理上吃“大锅饭”,年年亏损,仅1976年就亏损825万元,平均每个职工亏损303元,当年财政亏损补贴845万元,成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1979年,我省对农垦企业实行了财务包干,并根据我省农垦企业小的特点,狠抓了落实经济责任制和大力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83年共盈利1,236.3万元,人平利润475元;1984年预计盈利1,400万元,人平利润546元。目前,全省有80%以上的企业,突破了生产、加工、销售分割的经济体制,发展为农工商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在进行果、茶、奶等原料产品生产的同时,能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产品的精加工,直接投放市场。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生产,为国家增加了积累,也使企业和职工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在我省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自己的职能作用,给予了积极支持。
一、在舆论宣传上支持。中央多次发出文件,肯定了国营农场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路子,并对一些重大政策问题作了明确指示,但农工商综合经营在人们思想上,由于受多年形成的经营习惯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怀疑。1979年重庆市国营农场是我省最早成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了果制品、奶制品、精制茶、酒类、饮料等,很受市场欢迎。因为农场取得了加工销售自主权,就同有关部门出现了一些矛盾,有人大造舆论,说农场务农,搞工业、商业是“不务正业”,甚至还向上级“告状”。我们及时总结了重庆市的做法和成就,除向领导汇报外,并在重庆市巴县召开了国营农场财务会议,组织各地、市、州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到巴县红旗农场参观学习,使不少同志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如泸州市财政部门回去以后,主动联系主管部门,发挥地方优势,帮助农场发展曲酒生产,采取自产自销、联产联销等办法,创出名牌。五年内盈利40多万元,上交税金50多万元。
二、在管理上支持。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经营管理的好坏。财政部门要促进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上给予帮助和支持。1978年,重庆、成都两市曾用行政手段办了两个有社队参加的农场农工商联合企业,由于不是自愿联合,经济利益处理不好,很快就垮台了。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国营农场办农工商联合企业,要以农场为依托,从基层企业自下而上在经济上联合。几年来,凡是按照这个原则建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效果都是好的。

此外,我们针对我省农场规模小、家底薄资金少的具体情况,提出办农工商综合经营要注意五个为主,即以种养为主,以自产原料加工为主,以就地销售产品为主,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以自有资金为主。在我们已经给予借款扶持的20个项目,基本上都符合以上要求。由于“船小好调头”,市场信息灵敏,产品适销对路,因而效果较好。如重庆市井口农场1983年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水果加工厂的产品生产,制作多种汽水、汽酒、小香槟等饮料,仅此一项就盈利126万元。
三、在资金上支持。在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开始阶段,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扶持是必要的。1979年重庆市成立农工商联合企业后,为了支持全省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在1980—1983年省财政安排了有偿无息借款150万元,结合农场的包干结余,帮助农场或联合企业兴办以果、茶、奶等食品加工和酒类、饮料为主的重点项目,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目前,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45%上升到60%左右。
在财政给予资金扶持的同时,帮助农垦企业管好用好企业的各项资金,也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任务。1979—1983年,我省农垦企业包干结余达4,518万元,其中提取的生产发展基金就有2,623万元,成为农场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有的企业不注意经济效益,造成浪费。如有个县的园艺场1980年在省财政支持下办起了水果罐头厂,两年盈利40万元。他们对留场的包干结余资金怎样使用缺乏周密考虑,上了几个并不急需的项目,把钱花光。当罐头厂需要扩建时,又无资金。我们注意了这方面的问题,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中,都强调财政部门要帮助企业充分考虑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平衡,即帮助企业对原料物资供应、设备技术、交通运输、市场销路、成本价格以及利润率和投资回收率等进行可行性的论证。确有把握的项目,需要财政扶持的,我们采取重点现场审定,逐个签订合同的办法。农场必须保证合同的执行,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财政有权取消该项目并追回投资。财政部门支持发展生产的资金,我们都采取有偿方式,有借有还,以取得支农资金的更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