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风景,使杭州这座历史古城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十年动乱期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杭州市的旅游事业停滞不前,人们形容它是“美丽的西湖,破旧的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旅游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在这期间,杭州市财政部门积极支持旅游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一、新建扩建旅游饭店,增添新设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外游客增多,急需新建、扩建一批宾馆、饭店。前几年,杭州市投资200万元在火车站附近新建了一家十一层楼的江城饭店。营业以来,每年可上交税利55万元。久享盛名的“天香楼”扩建工程,全部投资74万元,现在每年的税利可达47万元,各方游客慕名而来,颇受中外游客的好评。与日本合资营建的中日友好饭店建筑面积有15,700平方米,市投资750万美元,正在兴建之中。同时,财政部门还支持市属旅游企业为各大宾馆、饭店添置了一批电视机、电风扇、电话、电冰箱和空调等设施。
二、增设风景点、扩大游览区
观光西湖风景,游览名胜古迹,是人们到杭州旅游的主要目的。杭州市不仅整修和开放一些被损坏、被划为禁区的风景区,还有计划地新建、扩建了风景点,仅1983年就完成了八处。除重点项目国家投资外,市地方财政也有计划地给予扶持。为了扩建“曲院风荷”公园,几年来市财政每年投资200万元。过去“曲院风荷”占地不足半亩,1983年扩大了108亩,预计几年后可扩大到426亩。虎跑公园是全国第一的自然动物园,也几乎全部是新建的。
三、绿化城市,保护旅游环境
山青水秀的西湖,是杭州之宝,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西湖受到了污染,湖水混浊变质。为了改善西湖的水质,保护旅游环境,有关部门在市财政的支持下,投资3,000万元在西湖周围新敷设了环湖污水截流管道9,500多米,有效地防止了四周各单位的污水流入西湖。同时,为疏浚西湖,挖取淤泥700多万立方米,从钱塘江引水2,000万吨,使湖水逐渐变清。
搞好城市绿化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1949年,杭州市只有6个公园,900多亩的园林绿化面积,到1983年发展到19个公园、5,000多亩园林绿化面积,近五年内用于这方面的投资2,044万元。
四、加强市政建设,改变城市面貌
杭州市区的交通道路,大部分还是二、三十年代修建的,为改变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的现象,市财政部门从1979年到1983年共投资4,600多万元,用于立体交叉公路和桥梁、道路的建设。五年来,共拓宽、延伸、改造了12条道路。
杭州市的民用住宅绝大部分是砖木泥墙结构的二层楼,市财政部门从1980年到1982年投资4,700万元,建成民用住宅13万平方米,1984年预计投资600万元,建成35万平方米。现在,市内到处可见新的高楼住宅建筑,古老的杭州城将以她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