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二大指出,教育和科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有十亿人口的大国,中小学的教育规模很大,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5%,需要相当数量的教育资金。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中小学教育经费,1983年与1978年相比,中学教育经费增长72%,小学教育经费增长111%。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的平均费用开支,1983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143%和107%。尽管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为兴办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施还比较简陋,办学条件差,经费仍显不足。鉴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财政目前还有困难,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还必须动员各方面的财力。
总结建国三十五年来的经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应当坚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
党的十二大指出,教育和科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有十亿人口的大国,中小学的教育规模很大,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5%,需要相当数量的教育资金。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中小学教育经费,1983年与1978年相比,中学教育经费增长72%,小学教育经费增长111%。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的平均费用开支,1983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143%和107%。尽管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为兴办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施还比较简陋,办学条件差,经费仍显不足。鉴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财政目前还有困难,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还必须动员各方面的财力。
总结建国三十五年来的经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应当坚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逐年增加国家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集八方财源兴九州学校的群众集资办学活动,目前正在我国广大乡村广泛地开展。近几年,全国用于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的资金,有75%是各地自筹的。一些地区不仅集资改造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而且已逐步开始集资解决农村学校的日常经费。他们开辟的集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从乡村的公共收益中提取;二是从乡镇企业税后利润中提留;三是乡村固定资产的无偿转让和劳力的支援;四是学校师生勤工俭学的收入和群众在自愿基础上的捐献。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大多数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愿意出钱办教育。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河北等省的很多地县,把中小学划给乡办乡管、村办村管,将教育事业费作为基数,每年照旧拨给各乡政府专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实行“乡办乡管、村办村管”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改革,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烈称赞,他们认为这种体制改革是一条尽快发展乡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最近,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筹措农村办学经费的通知,我们财政部门要落实通知中的各项规定,要根据新的情况,研究制定正确的财政政策和合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农村实行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的改革后,财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教育主管部门,帮助乡教育事业费管理委员会管好用好办学经费,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使教育投资产生应有的效益。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