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1982年的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业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0%以上,不少企业由亏变盈,无亏损企业的县和部门增多,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他们对扭亏增盈工作,抓得很紧,做得深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层层抓落实
1982年初,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就要求各级党委和各部门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5月份又下达了《关于切实解决工业企业亏损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把扭亏增盈当作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企业整顿的主要内容,亏损企业起死还生的大事来抓。各有关经济部门每十天向省领导汇报一次扭亏增盈的情况。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每月都亲自检查扭亏增盈工作的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对亏损企业实行了定人、定厂、定责,限期扭亏的包干办法。全省共组织927名干部、其中厅、局长以上的领导干部69人,县工业局长以上的领导干部452人,分工包了495个企业。大同、太原、阳泉、雁北、晋东南、运城等市和地区及部分县的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组织经委、计委、财委、建委、物资、商业等部门的同志,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扭亏增盈工作的开展。
二、整顿企业领导班子,选“明白人”当家
山西省1982年的扭亏增盈工作,是同企业整顿,选拔“明白人”担任企业领导相结合进行的。各级领导都把亏损大的企业列为整顿的重点,首先抓了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明白人”担任领导工作,使一批亏损企业的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如太原电解铝厂,由于领导班子涣散软弱,不团结,1958年建厂以来,累计亏损数相当于国家投资的91%。副省长王西同志多次到这个厂调查研究,帮助工作。1982年4月经太原市委决定调整了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后,敢于碰硬,一抓劳动纪律;二抓影响经济效益的老大难问题。对全厂主要设备进行大检修,解决了80%的电解槽带病运转的问题,使全厂设备完好率达到95%,吨铝直流电耗由2.08万度减少到1.69万度,产品合格率和一级品率达到100%,吨铝成本由3,417万元,下降到2,465万元,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迅速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1982年净盈利40万元。原平县糖厂、大同县农修厂、阳高县化肥厂、河津老窑头煤矿、晋中电缆厂等企业,也都通过解决领导班子问题,取得了扭亏为盈或大幅度减亏的好成绩。
三、调整产品结构,改变服务方向
山西省的扭亏增盈工作是同加快调整步伐结合起来进行的,在对产品不对路,质次价高,积压严重,连年亏损,又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实行关停的同时,从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出发,着重帮助有发展前途但任务不足或没有任务的企业实行并转,调整产品结构,改变服务方向,走联合改组的路子。如把大同市金属结构厂、电机厂、变压器厂、整流器厂和大同机床厂改组成立煤矿机电修造公司,改变服务方向,积极承揽煤矿机械和液压支架的维修、电器设备大修和非标准设备大修等任务,由过去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198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1万元,比上年增长74.1%,由上年亏损101万元变为盈利13万元。再如大同市一家内燃机厂改为大同农牧机械厂,转产农牧机械后,先后试制成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割草机、铡草机等七种新产品,使企业由死变活、山亏变盈,1982年净盈利3.4万元。稷山铁厂1981年亏损15.6万元,1982年改产白水泥,全年盈利15.1万元。
四、加强技术改造,搞好经济协作
扭亏增盈同加强技术改造、搞好经济技术协作相结合,是山西省开展扭亏增盈工作的一条重要措施。为了尽快改变一些企业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造成产量低、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连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该省各地、市在抓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很快改变了一些亏损企业的面貌。平陆县化肥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建厂后七年累计亏损133万元。1982年在江苏省江阴县化肥厂技术协作组的直接帮助下,解决了单炉发气量低、铜液油污多和氨平衡三个技术问题,1982年9月份的产量创历史新记录,吨氨两煤消耗由4,093公斤降到2,085公斤,电耗由1,960度降到1,377度,吨肥成本由172.6元降到129.5元,当月实现利润6.7万元,1982年甩掉了亏损的帽子。
五、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1982年,山西省把扭亏增盈工作同推行首钢厂内经济责任制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临汾钢铁公司是个长期亏损的大户,建厂后已累计亏损1.09亿元,1982年头两个月亏损47万元,3月份认真推行首钢厂内经济责任制,制定了包、保方案和31条扭亏增盈措施,层层落实到车间、科室、班组和个人,大大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3月份迅速扭转了亏损局面,1982年实现利润165万元,摘掉了20多年的亏损帽子。再如,大同县从县委书记到企业领导人实行一条龙的经济责任制,按工作成绩进行百分制记分考核,把企业的经营成果同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挂起钩来,成效显著。全县20户工交企业,1982年户户盈利,实现利润137万元,超计划3.4%。况,核定周转底垫棉,建立帐日,把实物和票证的管理责任落实别人,定期榆查,盘点4第三,基层商店一律凭棉票供棉,凭棉禁阳土产公纠进货,剃住肝后门供棉的不正之风6第四,机关单位防寒棉帘朋棉,改供等外棉.
由于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以上这蝗措施,一年多来,张保证棉化供心的情况下,减少栅花销售六八,六七六斤,给圆家节省絮椰价格补贴一八,八附四元,M时也敞少企业价格亏损三三,三Ⅲ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