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近几年来,国家提高了粮油收购价格,国家财政负担的粮油价格补贴年年扩大,粮食企业的亏损也增加很多。这种状况能不能得到改善呢?湖南省的经验告诉我们,粮食企业的亏损,并不是控制不住,减少亏损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粮食政策,加强经营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就可以减少亏损,减少国家财政补贴,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作出贡献。
我省近年来每年收购粮食(征购、超购、议购)近百亿斤,食油二百多万担。由于全省粮食战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努力提高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粮油补贴有所减少。1979年到1981年,粮食企业平均每年亏损(不包括粮油提价补贴和超购加价款)为3,397万元,比1976年减少66%,比1978年减少22%,比国家财政下达的计划亏损三年共减少8,429万元;1981年,国家按照政策拨给超购粮油加价款和提价补贴以后,全省有5个地、市,以粮食系统工业利润、运输利润、议价粮油利润弥补粮食企业亏损后还有盈利。如衡阳地区盈利794万元,湘潭地区盈利1,283万元。
在控制和减少亏损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按政策搞好粮油购销,促进生产发展
在收...
编者按:近几年来,国家提高了粮油收购价格,国家财政负担的粮油价格补贴年年扩大,粮食企业的亏损也增加很多。这种状况能不能得到改善呢?湖南省的经验告诉我们,粮食企业的亏损,并不是控制不住,减少亏损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粮食政策,加强经营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就可以减少亏损,减少国家财政补贴,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作出贡献。
我省近年来每年收购粮食(征购、超购、议购)近百亿斤,食油二百多万担。由于全省粮食战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努力提高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粮油补贴有所减少。1979年到1981年,粮食企业平均每年亏损(不包括粮油提价补贴和超购加价款)为3,397万元,比1976年减少66%,比1978年减少22%,比国家财政下达的计划亏损三年共减少8,429万元;1981年,国家按照政策拨给超购粮油加价款和提价补贴以后,全省有5个地、市,以粮食系统工业利润、运输利润、议价粮油利润弥补粮食企业亏损后还有盈利。如衡阳地区盈利794万元,湘潭地区盈利1,283万元。
在控制和减少亏损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按政策搞好粮油购销,促进生产发展
在收购上,我们首先作好调查研究,摸准产量底子,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制订切合实际的收购计划。而后,严格按农村粮食起购点留足农民口粮和必不可少的种子、饲料,坚决不购过头粮。同时,坚持丰收地区多购点,歉收地区少购点;丰收季节多购点,歉收季节少购点;丰年多购点,歉年少购点;以丰补歉,丰歉调剂。近几年来,年年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收购任务。
在销售上,坚持量入为出。按照国家确定的计划,对下安排时打紧点,留有余地。坚持不懈地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堵塞粮食统销上的漏洞。同时,积极支持农民储粮备荒,对社队集体仓库保管的储备粮,经常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指导,保障储粮安全。一些粮库还为农民代管储备粮,不收任何费用,随时可取。这样,有利于国家掌握粮源,平衡库存,均衡调拨,相应地节省运费开支;有利于农民储粮备荒,丰歉调剂,自行解决困难,相应地减少国家粮食返销,节省粮食开支。
过去,湖南省黄豆、绿豆、花生、芝麻等许多人民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有的品种要靠外省调入,才能勉强维持市场最低供应。近几年来,全省各级粮食部门从支持生产入手,深入实际,蹲点帮队,先后办起了3,217个紧缺粮油商品的生产基地,原来一些紧缺商品,现已实现自给。如1977年以前,黄豆要靠外省调入解决市场最低需要。调入黄豆每百斤要赔四元钱。1981年本省收购的黄豆已达到基本自给,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省费用开支400多万元。
发展食品工业,大搞综合利用
近几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充分发挥所属工业企业的生产潜力,大搞综合利用,把经营粮油和发展食品加工结合起来,增加收入,减少亏损。全省330多个粮油加工厂陆续扩建了米糠榨油、饲料、白酒、饴糖等综合利用车间,生产20多个品种。企业利润成倍增长,相应减少了国家财政补贴。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利润1971年200多万元,1981年增加到2,120万元。如米糠油生产,1971年只有14.8万担,1981年增加到41万担,创造纯利润1,415万元。此外,还利用粮油下脚料生产饲料9亿斤,为国家创造利润300多万元,并支援了养猪业的发展。
开展粮食议购议销,增加企业收入
在坚持统购统销政策和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前提下,1979年到1981年,全省共收购议价粮食39.86亿斤。开展粮食议购议销,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平抑集市粮价,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同时,通过议价经营,三年来共实现利润3,975万元,大部分用于抵减国家财政补贴。
推行经济责任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
近几年,全省粮食部门实行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在财务方面我们实行的办法是:(一)预算控制,减亏分成。即省财政对省粮食厅实行亏赔总额预算控制,超亏不补,减亏分成。(二)亏损定额补贴,全额利润留成。这是省粮食厅在省财政预算控制数额范围内对各地、市、县粮食商业实行的办法。(三)粮油价拨加工,全额利润留成。就是省粮食厅根据各地不同类型的粮油工业企业,实行不同比例的利润留成办法。(四)附营业务收入,纯利留成。这些办法,与企业内部的岗位责任制相结合,与企业的全面定额管理相结合,与企业对职工的具体奖励办法相结合,调动了广大职工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粮食商业企业实行政策性亏损定额补贴办法以后,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亏损减少,亏损水平下降。1976年亏损12,447万元,经营万斤粮油约亏损52元;1981年亏损下降为10,999万元,经营万斤粮油约亏损34元。二是盈利面扩大,盈利额增加。1976年盈利县仅有一个,盈利额为530万元;1981年盈利县增加到95个,盈利额共4,641万元。三是费用水平下降。经营万斤粮油费用,1976年是69元,1981年下降为62元。
勤俭办企业,点滴抓节约
近几年全省粮食部门广泛开展了每人每年为国家节约一百元的活动,做到了有规划、有措施、有登记、有检查、有奖罚。在开展节约活动中,提倡干部职工“学三匠”(木匠、篾匠、泥水匠、)“十个自己动手干”(小品种加工、修补包装、维修仓库、装卸粮油、短途搬运、整晒粮食、植树造林、基建附工、检修房屋、修桥补路)和“十个一”精神(节约一粒粮、一滴油、一度电、一两煤、一根绳、一个袋、一寸料、一颗钉、一张纸、一分钱),抓点滴节约,积少成多。据不完全统计,1979至1981年,每年节约总金额达1,900多万元。三年来干部参加劳动节约费用493万元,调整网点、组织合理运输节约运费896万元,干部职工搬运装卸粮油和修旧利废节约170万元,通过扫地脚、抖麻袋、抖面袋、抹油桶,共收回粮油1,57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