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1 作者:王福穰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不少同志研究了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问题,普遍认为我国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长期提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事先认真作好规划设计工作。由此,西方国家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作法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西方国家在投资一个建设项目以前,进行以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比我们过去编制计划任务书的办法要深入细致得多。虽然彼此的根本目的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些作法,特别是对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事先的估计测算,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现根据国外资料作一些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体会,与同志们共同研究。
一、什么是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西方各国企业家在投资一个企业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从技术上和财务经济上对这个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进行研究、分析、评价,以决定投资与否。这项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与我国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书相类似,是一个建设项目投资前各项规划研究工作的核心。
西方国家一般把一个企业建设项目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营业时期。投资前时期即建设准备时期;投资时期即建设时期;营业时期即建成投产后的生产时期。这三个时期是互相联系的,而投资前时期的工...
近年来,不少同志研究了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问题,普遍认为我国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长期提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事先认真作好规划设计工作。由此,西方国家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作法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西方国家在投资一个建设项目以前,进行以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比我们过去编制计划任务书的办法要深入细致得多。虽然彼此的根本目的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些作法,特别是对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事先的估计测算,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现根据国外资料作一些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体会,与同志们共同研究。
一、什么是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西方各国企业家在投资一个企业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从技术上和财务经济上对这个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进行研究、分析、评价,以决定投资与否。这项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与我国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书相类似,是一个建设项目投资前各项规划研究工作的核心。
西方国家一般把一个企业建设项目划分为三个时期,即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营业时期。投资前时期即建设准备时期;投资时期即建设时期;营业时期即建成投产后的生产时期。这三个时期是互相联系的,而投资前时期的工作是以后两个时期的基础。如果投资前时期的工作没有作好,即使以后两个时期的工作作得很好,要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调整都很困难,项目的投资效果就必然受到影响。
投资前时期的工作,主要就是所谓“投资前研究”。它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这三个阶段是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所谓机会研究,就是根据资源、市场、政府政策等情况,对一个拟议中的项目能不能干作出初步的粗略估计。所用的数据,一般也是根据类似的现有项目进行推算,而不是根据实地调查。如研究的结果认为可以干,就进入第二阶段即初步可行性研究。实际上,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其所以要经过这一阶段,主要是由于可行性研究比较费时、费钱,因此先作一较粗略的估计,认为确有希望,再作较细的研究。同时,通过这一阶段,也可以找出哪些问题需要作细致的辅助研究,即专题性研究,如市场调查、原材料研究、工艺的中间试验、规模的经济性研究(即工厂规模搞多大最为合适)等。
在作好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各项辅助研究以后,就进入第三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是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技术上和财务经济上探讨一个建设项目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首先要考虑生产什么产品,市场的需要量有多大,与此相适应,生产规模需要多大。其次,要考虑使用什么原材料和能源(煤、油、水,电、气),有没有足够的来源。接着要考虑把工厂建在什么地方,靠近市场,还是靠近原料产区。然后考虑用什么工艺,买什么样的设备,需要多少职工,等等。最后,考虑建设进度的安排,估算需要多少投资,投产后每年有多大收益,多少年能收回投资,等等。对以上这些问题,必须结合起来考虑,而不能孤立地考虑,要使各方面能协调一致。可以设想几个不同的方案进行反复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最有利的方案,也就是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投资最省、生产成本最低、盈利率最高、投资回收最快的方案。他们把这种过程叫作“最优化”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称“实施纲要”,把方案确定下来。
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行业的性质、规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以及需要投资多少等原因,着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一般说来,一个工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即“实施纲要”),应包含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背景及历史。所谓项目背景,即项目所在地的国内外经济情况,包括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政府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所谓项目历史,是指前一阶段对这个项目已经作的工作,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以及各项辅助研究的结果,等等。
(二)市场及工厂生产能力。市场研究是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出发点,首先,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计划中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要量,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推销策略和打入国内外市场的可能性;同时,确定产品定价,估算销售收益。其次,根据对市场的分析,订出生产规划,确定产品种类、规格和生产规模。最后,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工厂生产能力。
(三)原材料及能源供应。在确定产品种类、规格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分别研究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量和来源。这方面也包括3个内容:第一,对各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量的估算;第二,对供应来源的分析和供应规划;第三,对成本的分析和估算。
(四)建厂地区及厂址。这方面包括5个内容:第一,选定建厂地区。必须首先确定工厂是靠近原料产地还是靠近市场,或是在二者之间的适当地方。这就要考虑各地的交通运输条件、社会基础设施(动力、水源、通讯、居住条件等)和社会经济环境(可利用的劳动力、“三废”治理、气候条件等),反复比较,作出决定。第二,确定厂址,即建厂的具体位置、占地范围和面积。第三,计算土地费用和各项有关费用。第四,说明当地条件,即能源、运输、气候、劳动力供应、生活条件等等。第五,估计建厂后对环境的影响,如增加就业、发展社会基础设施、污染环境等。
(五)项目设计。包括五项:第一,项目布置。即根据已确定的生产规划和供应规划,选定工艺、设备和土木工程,作出大体上的布置安排,画出总平面图。第二,项目范围。即明确项目包括的各个单项工程,编号列出清单,并画出图纸。第三,选定工艺。选择时要考虑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技术上是否先进,等等。第四,设备清单和费用估算。应划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服务设备以及备件和工具等大类。第五,土建工程和费用。土建工程应划分为场地准备及整治、建筑工程、室外工程等,画出各种图纸。
(六)工厂组织和管理费用。根据项目设计可以确定工厂组织,而管理费用是按工厂的组织系统核算的。他们一般把工厂的费用划分为生产、服务和行政三个费用中心来核算。生产费用中心核算直接的生产工、料费用,管理费用则分别在服务和行政两个费用中心核算。在服务费用中心核算的,包括车间管理、厂外运输、购置、维修等费用;在行政费用中心核算的,包括一般行政费、人员培训费和财务会计费等。
(七)人工。分工人和职员两部分,每一部分都要说明录取原则、定员和培训方案以及人工费用估算。
(八)建设进度。第一部分,先安排几个不同的建设规划和进度表的方案,其中包括工艺选择、设备供应投标、土建设计和投标、资金筹措、征购土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等内容,再从中选定一个方案,排出图表。第二部分,根据建设规划的各项内容,对建设费用作出估算。
(九)财务和经济估价。分5个部分:
第一,总投资费用。分列:(1)土地及厂址准备;(2)土建工程;(3)工艺及设备;(4)投产前资本费用;(5)流动资金。第(1)(2)(3)项构成固定资产;第(4)项包括规划设计费用、临时设施费用、人员培训费用、试车费用、建设期间的利息等等,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的一部分其他基本建设支出和应核销的基建支出;第(5)项相当于我们的定额流动资金。总的说来,(1)至(4)项为基本建设投资,第(5)项则为流动资金。
第二,资金筹措。主要是招募股本和贷款(包括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还可以发行公司债。要确定投资与贷款的比例以及贷款的来源。
第三,总生产成本。就是由车间成本、行政管理费用、销售和分配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的预计每年的生产成本。
第四,财务估价。即通过各种方法对投资的回收年限进行计算,并对项目的经济效果作出估价。对这些方法准备另写专文介绍。
第五,国民经济估价。即从国民经济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效果作出估价。
(十)结论。归纳项目的各种优缺点,分析完成这个项目的可能性。
三、从西方国家可行性研究中得到的启发
从西方国家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作法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发。根据个人体会,主要是:
(一)项目开始建设以前,必须作好周密的规划。建设一个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建设项目,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复杂的工作,如果事先没有周密的规划,必然会造成严重浪费。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建国初期采用的一套办法,投资效果比较好。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加上我们某些同志认识上有片面性,连原来一套比较粗略的办法也被抛弃了,错误地提倡所谓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实践证明,这样作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少项目建了10多年投不了产,不断返工修补,投资越花越多,效果发挥不出来。不少项目建成后生产不正常,或产品销不出去,教训是深刻的。西方国家的可行性研究,要比我们原来的计划任务书深入细致得多。一般大中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事先的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至少要花一、二年的时间;加上设计工作,共要花二、三年的时间。他们宁可事先多花一些时间,使建设比较顺利,效果也比较好。好比做衣服,“三次思量,一次裁剪”,要比“一次思量,三次裁剪”好得多。而我们则往往是“不加思量,反复裁剪”,结果花了不少时间和衣料,衣服做不成,做出来也不像样子。这是需要向西方可行性研究学习的第一点。
(二)规划一个项目,必须首先作好产供销的平衡。西方国家的可行性研究,首先从分析市场着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只有市场上有销路的产品,才值得生产。销路有多大,生产规模才能定多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等于自找死路。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建一个新厂,也必须首先考虑产品的销路,不能搞重复建设,否则对国民经济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另一方面,厂建起来,各项原材料和煤、油、水、电、气等能源供应,必须要有保证。否则就会搞无米之炊,不能正常生产。因此,我们搞规划时也必须首先作好产供销平衡分析,在分析市场需要和调查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的基础上,确定生产规模,选定厂址。要采取措施,在建厂前解决产供销平衡中的一些矛盾,否则将贻害人民,而我们搞规划、搞建设的同志也就对人民犯下了罪。
(三)要对项目的经济效果事先作好深入分析。有的同志认为,资本家在建厂前算经济效果,就是为了赚钱,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发展生产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赚钱,因而也不一定先算经济帐。这是一种糊涂观念。资本家办厂的目的是为了个人赚钱,而我们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社会富裕起来,在这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我们办的厂赔钱,整个社会就富裕不起来,那么,凭什么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呢?我们过去很多年来,错误地批“得不偿失论”,批“利润挂帅”,长期形成一种不算经济帐的错误倾向,必须坚决纠正。我们要学习可行性研究“算了千”的作法,不能“干了算”,更不能“干了不算”。要对项目的经济效果和投资回收期作出周密的预测,并在项目投产以后,采取措施,努力达到预计的成果。要对各个不同规划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优方案。要争取用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在最短的时期内收回投资,并为国家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
我认为,我国的建设项目应该在作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好计划任务书,或用可行性研究来代替原来的计划任务书。当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我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作法,要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照搬照抄。据了解,不少有引起设备的项目已开始这样作了,其他项目也不妨试办。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