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九月到今年六月,我们的小型技术措施贷款曾经出现两种不平衡: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贷出的数额,仅占六月底止贷出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当时的情况是有錢贷不出去,资金供过于求;从今年三月开始,贷款直线上升,到六月底,出现了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几个月內,为什么出现了两种不平衡呢?
两种不平衡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人与錢的关系上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一开始,有些同志对办理小型技措贷款的意义认识不足,只在“錢”的问題上打算盘,有“二怕一等”思想:怕贷款收不回,怕掌握宽了出偏差;采取了“等客上门求借”的消极态度。这样,贷款业务冷冷清清,出现了有錢无处花的现象。因而有些可以通过小型技措贷款解决的问題,不能及时解决。如有个布厂因改装旧布机申請贷款,他们提出布机改装后大修理费用可以减少,要求以后提取大修理基金来归还贷款。当时我们沒有具体分析改装后的经济效益,沒有看到增加的效益,可以归还贷款,单纯以大修理不能申請技措贷款为理由,不同意贷款。结果企业到省財政厅申請,省里同意了。这个厂的布机改装后有实际经济效果,贷款也是由增加的利潤归还的。这件事,给我们一次深刻的敎育,说明我们还存在单纯的財政覌点,只算財政帐,不算生产帐和政治帐,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題,我们对干部进行了“三服务”(为生产、为基层、为群众)的敎育,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向企业进行业务政策宣传工作,讲明小型技措贷款对促进生产的意义和它与四项费用的关系,等等。这样一来,要求贷款的企业多起来了。
由过去的“等客上门求借”改变为“主动上门了解”以后,贷款业务就直线上升,出现了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有的同志又产生了有多少錢,办多少事的消极情绪。认为錢已贷完了,企业再要求贷款,也沒有办法解决了。于是,小型技措贷款工作又呈停顿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題,我们又组织干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着重解决在財政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錢的关系问題。对照毛主席关于人与武器的关系是人的因素第一的敎导,使干部明确了在財政工作中,处理人与錢的关系,也应该是人的因素第一。錢是要人去筹集和使用的,只要坚持政治挂帅,就可以使同样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从而鼓起了干部的革命干劲,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找到了平衡资金的门路,采取了两项措施:一,会同市计委和主管部门对贷款项目进行了一次检查,查项目进度,查投资效果,抓收回到期贷款,加速资金周转;二,筹集闲散资金,增加贷款基金。这样,缓和了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对促进工业生产新高潮的发展,及时供应急需的资金,起了保证作用。到六月底,已贷款一百零二个项目,支持了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革新,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生产,预计每月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三十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