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2 作者:本刊记者丨★张敏★
[大]
[中]
[小]
摘要: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继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改革建立起全新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促进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完善,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改革与重大政策的有效实施。迈入新时代,财政国库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目标。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资金运行的中枢和纽带,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功能。各级财政部门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基础牢固、功能健全、体系完备、技术先进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财政国库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国库部门承担着组织和保障预算执行的重任。近年来,各级财政国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强化管理,推动财政国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支出更加规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实现县级以上预算单位全覆盖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并着力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运行效率。一是积极推进乡镇...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继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改革建立起全新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促进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完善,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改革与重大政策的有效实施。迈入新时代,财政国库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目标。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资金运行的中枢和纽带,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功能。各级财政部门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基础牢固、功能健全、体系完备、技术先进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财政国库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国库部门承担着组织和保障预算执行的重任。近年来,各级财政国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强化管理,推动财政国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支出更加规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实现县级以上预算单位全覆盖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并着力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运行效率。一是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014年,财政部印发《关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截至2017年底,已经有超过94%的乡镇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二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提高预算单位用款自主权,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地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在省级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县延伸。2017年,按照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加快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覆盖,河北、云南等省份还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四是有序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2015年,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截至2017年底,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加快推进,综合效能更加显现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收入收缴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着力提升收缴管理效率、透明度以及对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公共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扩大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范围。除个别沿海地区缴税业务量较大的市县因客观原因仍使用自行开发的系统实行电子缴税以外,各省市已经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横向联网系统。二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中央本级于2016年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也加快实施,截至2017年底,广西、大连、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已推广应用。三是2016年全面推行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工作,有效解决机动车驾驶人在外省市被现场处罚后,无法在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的问题。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路径方法更加明晰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一是加强政府财务报告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发布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制度基础。二是推进各级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201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2个中央部门以及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和重庆等7个地区,共计606个财政部门和12万多个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开展了2016年度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中央部门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地方试点新增北京、吉林、江西、陕西等13个地区,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三是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合作开展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建设、全国和地区政府财务报告合并汇总等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相关制度制定和试点工作中应用。
库款管理不断加强,库款运行更加科学
各级财政部门切实贯彻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多措并举加强库款管理,合理控制库款规模,着力提高库款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一是建立地方库款月报统计分析机制,按月统计分析全国库款规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摸清库款变动规律,科学确定库款管控的合理区间。二是建立库款管理督查机制,结合库款统计分析情况,通过约谈、通报、考核等措施,强化对下级财政库款管理督导,兼顾保障支付和提高效益两方面要求。三是加强资金调度管理,防范财政资金支付风险。2017年底,财政部提前拨付30个省市2018年转移支付资金974亿元,精准支持813个库款保障水平低的困难市县,促进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和“三保”等工作。今年以来,财政部将资金调度的时间尽可能提前,增强地方财政资金支付保障能力。
预算执行分析水平逐步提升,数据质量更加可靠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财经形势,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决策。更加重视经济运行与财政收支的联动分析和后期走势预判,不断开拓信息渠道,丰富分析维度,拓展分析深度。财政决算工作实现跨越,反映内容更加丰富
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决算编制工作质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服务各项财政改革。一是健全决算管理制度体系。印发《中央决算草案编制办法》 《部门决算管理制度》 《中央部门决算工作考核办法》 《地方部门决算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确保决算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丰富决算报表反映内容。建立与全口径预算管理相对应的财政决算报表体系,完整反映四本预算收支以及政府债务等情况,为政府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三是进一步加强决算公开工作。中央部门决算通过财政部官方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向社会公开,公开范围由2011年的90个中央部门扩大到2018年的105个,公开内容扩展到“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占用情况等内容。地方省、市、县三级的部门决算公开范围基本覆盖所有单位,决算信息公开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及时性明显改善。四是扎实推进支出经济分类决算试编工作,组织中央部门编报了2015年度—2017年度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经济分类决算,组织地方财政开展了2015年度—2017年度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决算试编,2017年地方试编范围已经覆盖所有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五是不断加强决算分析。中央财政运用决算数据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资产负债变动情况等进行评价,为改进中央部门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一些地方尝试建立决算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更加精准的量化分析,推动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决算分析机制。
国债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发行机制更加健全
在做好国债发行工作,保障积极财政政策顺利实施的同时,不断深化国债发行管理改革,加强国债二级市场建设。一是优化国债发行结构,定期发行关键期限国债,完善短期国债滚动发行机制,适当增加中长期国债发行次数和规模。二是不断改进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促进国债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国债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三是建立完善国债续发行机制,除50年期国债外的所有记账式附息国债新发一次、续发两次,相应债券的只数减少约三分之二,单期流通量由单次发行约300亿元提高至约900亿元。四是完善储蓄国债发行管理。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合理确定储蓄国债发行利率,完善储蓄国债定价机制。拓宽储蓄国债销售渠道,已经有26家银行通过网上银行销售储蓄国债,方便老百姓投资购买。五是健全国债市场价格波动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国债二级市场做市支持机制,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改善国债收益率曲线质量。目前,我国国债发行管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涵盖短、中、长期较为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初步建立,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市场上的定价基准作用日益显现。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效显著,发行渠道更加多样
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改革,不断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管理,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稳步推进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2015年以来,地方政府累计发行置换债券12.2万多亿元,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有效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缓解了债务集中偿还压力。二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逐步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公开发行、定向承销的制度安排,做好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地方政府债券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不断强化地方财政部门在发债工作中的市场化意识,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安排,增强市场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多渠道促进地方政府债券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上海自贸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引入外资银行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工作。启动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工作,充分发挥交易所市场对券商的动员作用和对个人投资者的辐射作用。截至2018年8月底,商业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债券的比重已经下降到86.4%。五是积极培育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登记托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地方政府债券流动性。截至2018年8月底,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占债券市场余额的21%,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库现金管理稳步推进,操作技术更加成熟
在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常态化操作基础上,推动省级财政全面按照规范的方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一是推动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实现常态化,财政部国库司建立了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国库局的协调机制,基本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二是会同人民银行制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稳步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2017年在省级财政全面推开。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均出台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实施细则,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规范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账户管理和资金存放管理进一步加强,选择银行更加公正
持续开展财政专户清理规范工作,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政资金管理的安全风险和廉政风险。一是地方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的工作要求,对地方存量财政专户分类、分批进行清理规范,除经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财政专户以外,其他财政专户一律撤销,地方财政专户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机制。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印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资金存放管理机制。为落实指导意见,财政部印发了《中央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各地也积极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采取竞争性方式或集体决策方式选择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资金存放银行,从制度上防范资金存放中的腐败问题,保障资金存放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