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来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的关键核心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财政税收的主来源、容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投资的主动力等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这些“显性贡献”之外,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体系、深化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隐形贡献”更加不可忽视。可以说,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做大做强的兴盛史,就是我国经济总量持续跃升、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发展史。
从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维度来看,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破除“一大二公”所有制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从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这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也是一致的。近年来,为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准入壁垒、发展梗阻等问题,中央还先后颁布了若干政策文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成就弥足珍贵,但发展刻不容缓。从当前推动民营经济新跨越来看,还存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融资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运行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人才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既有多年尚未解决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更有民营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积极应对,奋力推动民营经济新跨越。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
一是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当前,推动民营经济新跨越还有各种政策障碍、准入壁垒等问题,特别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行政审批较多,行政效能偏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存在歧视现象,某些领域的“国进民退”问题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关键在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形成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努力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限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水平。在经济活动领域,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并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让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趋于合理。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公共事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对民营经济同等对待,并形成系统的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体系。
二是着力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当前,民营经济融资难主要表现为抵押物少向银行贷款难,传统业态较多且体量较小导致直接融资难,正规金融机构支持不足导致向民间地下金融机构渠道融资、成本较高且风险较大等,出现了金融体系支撑民营经济不足的被动局面。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重点在于解决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实现良性的政企金互动以及充分的金融创新。解决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关键要在金融稳定的大前提下,建立健全适应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依赖,并进一步放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大量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强金融监管,让民间地下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实现良性的政企金互动,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如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等,进而疏通政府、金融机构与民营经济的交流梗阻,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实现充分的金融创新,通过优化银行贷款流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创新措施为民营经济融资提供更好服务。
三是着力应对民营经济成本高企问题。民营经济普遍集聚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价格高企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之税负成本偏高,直接影响了民营经济生存空间。理性看待民营经济运行成本高企,要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税制改革的角度思考,更应从民营企业发展转型的视角来谋划。应对民营经济运行成本高企,核心在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深化税费制度改革。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首要是苦练内功,要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品牌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下苦功夫,推进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运营的扶持力度,大力实施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助推民营经济转型。要以深入推进结构性减税和营改增税制改革为契机,以“涵养税源”为导向,认真清理重复征税多、征税项目多、行政收费多等不合理问题,切实减轻民营经济的负担。
四是着力开发民营经济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民营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民营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人的推动,依赖于员工的智慧发挥和有效协作。当前,民营经济还存在人才总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集聚能力差、人才选配管用不力等问题,强调民营经济人才资源开发,就是要在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面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合理的人才战略,以应对当前民营经济的人才困境。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在人才的激励、考核、职称评定等公共服务方面平等对待,引导各类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向民营企业合理流动。要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如人才交流中心、猎头公司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探索用股权激励等办法激发职业经理人干事创业热情,并采取措施有效规避其道德风险。民营企业要确立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环境,发挥企业对人才选配管用的自主作用,把人才开发的重要性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责任编辑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