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江苏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重质量、提效率、勇担当、善创新的鲜明工作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经济平稳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提质增效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2017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收入总量保持全国第二位,税收占比保持全国前五位,全省支出进度达93.6%,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一是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严格落实《预算法》关于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为预期性的要求,推动实现从注重收入规模增长到更加注重收入质量的转变。实施新一轮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下倾财力,实施均衡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市县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加快支出预算执行。健全支出预算执行考核通报制度,将市县支出进度列入全省财政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将预算单位支出进度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坚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并重的原则,严...

2017年,江苏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重质量、提效率、勇担当、善创新的鲜明工作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经济平稳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提质增效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2017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收入总量保持全国第二位,税收占比保持全国前五位,全省支出进度达93.6%,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一是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严格落实《预算法》关于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为预期性的要求,推动实现从注重收入规模增长到更加注重收入质量的转变。实施新一轮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下倾财力,实施均衡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市县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加快支出预算执行。健全支出预算执行考核通报制度,将市县支出进度列入全省财政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将预算单位支出进度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坚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并重的原则,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财政预算、项目进度、规定程序拨付资金。
深挖潜能 财政存量资金有效盘活
江苏财政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建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长效机制,2017年全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近2000亿元,盘活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
一是将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及结转两年以上资金全部收回统筹使用。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超过当年收入30%的部分,调整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省级行政单位基本账户全部实行零余额管理,将基本账户存量资金由省财政收缴并统筹安排。四是健全预算执行监控制度,明确专项资金分配或拨付的时间节点,要求及早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单位,防止出现新的沉淀资金。五是建立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定期清理财政存量资金,确保发现一笔、清理一笔。强化对市县及部门支出进度考核,对盘活存量资金不力的地区和部门,相应压减资金安排规模。
完善制度 国库库款管理全面加强
江苏财政多措并举加强库款管理,合理控制库款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财政部每月库款考核中均位居前列。
一是及时盘活库款沉淀资金。制定《省本级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实施办法》《省本级财政专户间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招标规定,实现公开公平竞争,确保库款保值增值。2017年,省本级组织国库现金招标7期、共840亿元;组织财政专户间隙资金招标6期、共705亿元。二是推动全省各级国库库款良性联动。对库款规模较大和保障水平大于1.5倍的市县,适时调整提高资金上划比例,放缓往来资金调度进度,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同时,按日监测预警,督促其加快支出进度和政府债券支拨进度。对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特别是连续3个月低于0.3倍的市县,要求其制定风险预案,加强各类资金统筹和科学调度,确保支付需要;同时,对资金暂时不足的地区,适时适度给予支持,防止出现支付风险。三是加大考核通报力度。制定《江苏省库款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按月对市县库款通报考核,并将库款考核纳入全省财政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连续3个月库款考核排名靠后的市县,要求其及时说明原因、逐条整改。
优化配置 资金统筹推进有力
一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按照“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思路,继续“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2017年,压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43项,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57%,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除国务院规定的领域外,还对生态、人才、水利等领域挂钩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专项资金整合,整合后主要采用因素法分配,实行“大专项+支持方向”管理模式,赋予市县一定的统筹使用权。如,作为省级涉农资金管理改革试点省,江苏省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将59项省级涉农专项整合为“农业综合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水利发展、林业改革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等六大类,原则上一个部门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超过3个。在大专项优化整合基础上,从2017年起,建立资金分配与任务清单相衔接的机制,大幅度简化支农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赋予市县更大统筹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创新平台 预决算公开实现“三级五统一”江苏省建成全国首家省市县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全省省本级、13个市、96个县(市、区),共8000余家单位在平台上集中公开了预决算信息,形成了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预决算公开网络,预决算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此项工作获得江苏省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成果奖。
一是统一平台“集中晒”。省市县三级预决算信息在一个平台集中公开,公众可以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对比中看出孰优孰劣,促进政府部门进一步提升预决算公开的深度、广度和实效。二是统一标准“规范晒”。在标准化上,设计了预决算公开标准化格式,将预决算公开纳入标准的“笼子”,解决选择性公开和随意公开问题。在规范化上,强化主体责任,严格公开内容,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三是统一板块“完整晒”。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确保在一个平台上构建预决算公开框架体系,让公众“点开一扇窗,遍览全本账”。四是统一时点“齐步晒”。平台建成后,全省各级政府部门按规定时点公开预决算信息,为提高公开时效增添了一大“利器”。五是统一数据库“深度晒”。着力完善平台分析、预警等功能,实现对预决算信息的准确定位、快捷查询,对预决算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进行在线预警。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