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省泸州市充分依托产业基础,突出资源优势,财政局设立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4年的6.62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1亿元,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是综合运用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发展。通过担保扶持、贷款贴息、创新抵质押物等方式对企业融资支持,从品牌建设、兼并重组、工业融合及工业设计等方面帮助企业发展壮大。通过优先采购“泸州造”优质产品,降低水电气、物流运输成本等措施帮助企业提升发展能力。
二是设立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30亿元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4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亿元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等,实行“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模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壮大产业资金扶持规模。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通过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引导资金、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年度贷款增量奖补、新增客户首贷奖补、重点产业固定资产贷款奖补、基金投资项目奖补、支农支小贷款奖补、精准扶贫贷款奖补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四是设立企业应急转...
四川省泸州市充分依托产业基础,突出资源优势,财政局设立了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4年的6.62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1亿元,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是综合运用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发展。通过担保扶持、贷款贴息、创新抵质押物等方式对企业融资支持,从品牌建设、兼并重组、工业融合及工业设计等方面帮助企业发展壮大。通过优先采购“泸州造”优质产品,降低水电气、物流运输成本等措施帮助企业提升发展能力。
二是设立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30亿元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4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亿元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等,实行“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模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壮大产业资金扶持规模。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通过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引导资金、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年度贷款增量奖补、新增客户首贷奖补、重点产业固定资产贷款奖补、基金投资项目奖补、支农支小贷款奖补、精准扶贫贷款奖补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四是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市财政出资1.6亿元,各县(区)和园区分别出资不少于2000万元,按一定比例放大后,实现全市应急转贷资金规模达21亿元。经与金融机构对接,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放大比例,将应急转贷资金规模扩大到30亿元。
五是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专家团队,联合建立重点领域实验室、专家工作室等。设立总额为1亿元的“四川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专项资金”;1500万元的校市战略合作资金(与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合作),200万元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保障资金。坚持引人与引智、引才与引团队、引才与引项目相统一,通过刚性调入和兼职兼薪、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柔性流动形式,为经济发展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