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杨元杰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
[大]
[中]
[小]
摘要:
2016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8个年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际贸易依然低迷。受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达成石油限产协议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英国脱欧等不确定因素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向好。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有所加快,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企稳回升,但受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难改颓势。在世界经济复苏加快以及限产协议不断落实等因素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继续有所回升。由于英国脱欧谈判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预计仍会有不同程度的震荡。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一)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1.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美国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住房销售和零售稳步增长等因素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在经历上半年的低迷之后,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2%,超出市场预期,第四季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处于相对高位,表明经济还在较快扩张。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呈平缓回升态势,其中核心CPI在10月同比增速一度升至1.8%,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通胀率;失业率总体不断下降,并在11...
2016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8个年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际贸易依然低迷。受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达成石油限产协议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英国脱欧等不确定因素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展望2017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向好。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有所加快,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企稳回升,但受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难改颓势。在世界经济复苏加快以及限产协议不断落实等因素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继续有所回升。由于英国脱欧谈判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预计仍会有不同程度的震荡。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一)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1.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美国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住房销售和零售稳步增长等因素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在经历上半年的低迷之后,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2%,超出市场预期,第四季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处于相对高位,表明经济还在较快扩张。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呈平缓回升态势,其中核心CPI在10月同比增速一度升至1.8%,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通胀率;失业率总体不断下降,并在11月降至4.6%,为2007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在这种形势下,美联储于12月加息25个基点。在欧央行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等因素推动下,欧元区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前三季度增速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但12月制造业PMI上升至2011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且经济信心指数升至五年来新高,表明欧元区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由于经济复苏动能较弱,欧元区失业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11月高达9.8%。在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扩张等因素推动下,日本经济延续扩张态势,在前三季度持续缓慢增长基础上,12月制造业PMI创11个月以来新高,核心CPI也在第四季度出现小幅回升,但仍与2%的目标通胀率有较大差距。
2.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有升有降。印度经济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7.9%、7.1%和7.3%,特别是受“废钞”导致的现金不足等因素拖累,制造业PMI在第四季度出现回落,12月降至荣枯临界点(50)下方,表明经济活动放缓。南非经济在第一季度经历收缩之后,随着消费支出和工业生产的增长,第二季度开始止跌回升,第二和第三季度均实现了0.7%的同比经济增长,第四季度PMI保持在荣枯临界点上方,表明经济在持续扩张。由于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趋缓,俄罗斯经济萎缩幅度收窄,制造业PMI自8月以来在荣枯临界点上方持续回升,12月升至53.7,表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受投资、消费持续收缩影响,巴西经济深陷衰退,第四季度制造业PMI在荣枯临界点下方持续降至45.2,表明经济仍然在萎缩。
(二)国际贸易持续低迷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2016年国际贸易依然低迷。据OECD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二十国集团经过季节调整后的货物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1.9%、1.6%和-0.1%;进口增速分别为-2.7%、1.9%和0.6%。进入第四季度,主要经济体货物进出口形势未见明显改善。根据美国商务部和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6年10月至11月,美国货物和服务进口分别环比增长1.1%和1.3%,出口分别环比增长-0.2%和-1.8%;10月至12月,中国货物进口同比增长-1.4%、6.7%、3.1%,出口增速分别为-7.3%、0.1%、-6.1%。世界贸易组织(WTO)在9月将本年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预测值由4月份的2.8%下调至1.7%,这也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回升
受世界经济继续稳步复苏、OPEC达成8年来的首次限产协议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特别是在第四季度升幅尤为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有关数据,2016年10月至12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分别为5.72%、-1.22%和7.51%;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分别为10.06%、-5.44%和13.00%;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涨0.84%、3.94%和1.39%。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在第四季度的10月和12月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呈现从低位不断回升的态势。
(四)国际金融市场时有震荡
2016年,受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股指明显下挫,欧元、英镑等货币对美元汇率快速下跌。10月底至11月上旬,美国大选角逐日益激烈,不确定性上升,引发投资者心理恐慌,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世界主要股指一度持续下挫,同时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受到追捧,价格一度上扬。随后,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不断增强,欧元、日元等货币对美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
2017年世界经济前景展望
(一)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可能性较大
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预计将有所加快。一是美国经济将加快复苏步伐。在去杠杆化基本完成的背景下,美国新政府即将采取大规模减税、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并继续吸引制造业回流,预计将进一步拉动美国总需求,并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和加快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加快复苏。当然,一旦“美国优先”理念引导下的贸易政策引发较多国际贸易争端,也会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有利于加快经济复苏的因素较多,并将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和降低失业率,预计美联储在2017年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较大。二是欧元区经济将在曲折中继续复苏。受高失业率、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英国脱欧谈判以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大选等因素影响,2017年欧元区经济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由于欧洲稳定机制不断完善,欧央行持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应对风险和促进复苏的能力已明显提高,加之持续实行“欧洲投资计划”、增强成员国扩张财政政策的灵活性等有利因素推动,欧元区经济预计将继续复苏。三是日本经济有可能小幅回暖。日本2017年仍将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继续扩张财政,加之将再次上调消费税的时间由2017年4月推迟到2019年,将刺激日本经济进一步回暖,但受制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内缺少投资机会、经济缺乏活力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预计日本经济很难有大的改观,仍将面临通缩压力。
2.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望企稳回升。2017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外需,并带来较多的外国直接投资。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将增加俄罗斯、巴西等大宗商品生产国的出口收入,改善财政状况,拉动经济增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将趋于宽松,货币对美元汇率相对走弱,也有利于支持其经济企稳回升。同时也要看到,新兴市场国家仍将面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困扰,需要密切关注和妥善应对美联储加息进程及与市场沟通情况可能产生的影响。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加快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企稳回升将使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复苏向好的态势。但受制于各国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等因素,全球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尚难有效解决,加之供给方的改善还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仍将在低速增长区间运行。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预计将增长2.7%。
(二)国际贸易难有明显起色
2017年世界经济在低速增长区间复苏向好,难以强有力地拉动国际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同时,美国等主要经济体重振制造业,引发全球价值链调整和重构,一些产品将由国内生产取代部分进出口,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际贸易。此外,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进一步升温,使少数国家的贸易政策不同程度地偏离自由贸易原则和经济全球化轨道,并导致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影响国际贸易回升。据WTO预测,2017年全球贸易将增长1.8%—3.1%,仍将低于世界经济增速。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企稳并有所回升
从需求方来看,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向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加快复苏和新兴大国经济企稳回升,将使国际大宗商品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从供给方来看,OPEC落实限产协议,俄罗斯也承诺降低石油产量,将保持原油供给的平稳增长。这将促进国际大宗商品的供求平衡,推动其价格在2017年企稳并出现一定程度回升的可能性较大。再从市场监管角度看,美国新政府拟放松金融监管,有可能支持更多资金进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从而强化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一定程度上抬高大宗商品价格。
(四)国际金融市场仍可能再次动荡
2017年,英国将进行脱欧谈判,能否顺利进行尚不确定。意大利“修宪”公投后的政治走向、法国及奥地利等欧盟国家大选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黑天鹅”事件。美国新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向以及美联储加息进程尚待进一步观察,也将引发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这些不确定因素预计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或将加大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并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震荡。
责任编辑 李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