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4月,我带着初入社会的些许迷茫与憧憬成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的一名教师,开始了我的大学教书生涯,也开启了我与《中国财政》杂志的不解之缘。
随着初为人师的兴奋而来的是职业生涯的迷茫。以前做学生时,只觉得自己的老师知识渊博,教学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实际应用,生动案例如信手拈来,好像作为老师就能理所应当做到这些。直到有一天,一名学生在听完我讲的一节财政课后问我:老师,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讲的课学生觉得没兴趣,没有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带着如何学以致用这些问题向我的老师和前辈取经时,他们告诉我:“这个问题很多初教学的年轻老师都会遇到,你可以尝试多接触一些财政实际工作,也可以从走在财政理论前沿的期刊中学习。”他们向我推荐了一些期刊杂志,其中推荐率最高的就是《中国财政》。
当我拿到当时新出的几期《中国财政》后,立刻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政策导航”栏目有最新颖最权威的财政经济政策;“专题”和“特别报道”有财政工作的最新动态,前沿探索;“工作研...

2008年4月,我带着初入社会的些许迷茫与憧憬成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的一名教师,开始了我的大学教书生涯,也开启了我与《中国财政》杂志的不解之缘。
随着初为人师的兴奋而来的是职业生涯的迷茫。以前做学生时,只觉得自己的老师知识渊博,教学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实际应用,生动案例如信手拈来,好像作为老师就能理所应当做到这些。直到有一天,一名学生在听完我讲的一节财政课后问我:老师,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讲的课学生觉得没兴趣,没有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带着如何学以致用这些问题向我的老师和前辈取经时,他们告诉我:“这个问题很多初教学的年轻老师都会遇到,你可以尝试多接触一些财政实际工作,也可以从走在财政理论前沿的期刊中学习。”他们向我推荐了一些期刊杂志,其中推荐率最高的就是《中国财政》。
当我拿到当时新出的几期《中国财政》后,立刻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政策导航”栏目有最新颖最权威的财政经济政策;“专题”和“特别报道”有财政工作的最新动态,前沿探索;“工作研究”有财政学者和财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探讨。我仿佛醍醐灌顶,思路豁然开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从书店,从卖旧书的书摊,从身边一些在财政系统工作中的朋友那里,尽可能多地收集了从2005年以来的《中国财政》期刊,并采用精读细读、重点笔记的方式如饥似渴地学习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经过认真的研读消化,把从《中国财政》上学习到的政策和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普遍反映我的课讲得比以往更生动、鲜活。
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被借调到河南省财政厅企业处工作。借调期间,我试着把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财政》对财政工作者的实践指导意义。她为我的工作提供了许多的政策依据和方法指导,帮助我顺利参与完成了许多工作总结、调研报告。其中我参与完成的《河南省国有企业十年发展报告》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与肯定。我的调研报告《加快河南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还被《中国财政》刊登,这也开启了我和《中国财政》首次的亲密接触,使我们的缘分更深一步。
2015年9月,我离开河南省财政厅重返学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通过两年来在财政一线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多年来持续从《中国财政》中汲取的知识,无形中我已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融会贯通于我所教授的多门经管类课程里。在我心里,《中国财政》已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财经类杂志,更是我们国家财政经济发展的缩影与蓝图。我很庆幸自己早早接触到《中国财政》这个学习平台,她帮我度过了从教初期的迷茫和困惑,助我在从事财政工作时取得了好的成绩,更让我在通往师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大道无形,大智无疆。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师者——《中国财政》!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