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财政》伴我成长

今年10月《中国财政》将迎来60周岁的生日,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我的心里格外自豪。20多年来,我一直是《中国财政》的忠实读者,与之结下了不解情缘。无论是早期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学习,还是后来走上财政岗位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财政干部,正是在她的陪伴与帮助下,我的政策水平、文字水平和工作能力才有了不断的提高,更好地适应了工作的需要。自2006年在《中国财政》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已刊登近40篇稿件,我也由一名热心读者逐渐成长为作者队伍中的一员。
我的办公桌上和书橱里都整齐地摆放着一期期内容丰富、印刷精美的《中国财政》,对于收到的每一期杂志,我都爱不释手,在认真阅读、潜心领会之后都要精心保存好。《中国财政》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当我需要了解理论政策时,在这儿可以找到帮助;当我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在这儿可以找到答案;当我需要借鉴外地经验时,在这儿可以找到详实生动的案例。
作为一名市级财政部门的中层干部,不可能经常到各地了解情况,但又必须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丰富的知识面...
——《中国财政》伴我成长

今年10月《中国财政》将迎来60周岁的生日,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我的心里格外自豪。20多年来,我一直是《中国财政》的忠实读者,与之结下了不解情缘。无论是早期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学习,还是后来走上财政岗位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财政干部,正是在她的陪伴与帮助下,我的政策水平、文字水平和工作能力才有了不断的提高,更好地适应了工作的需要。自2006年在《中国财政》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已刊登近40篇稿件,我也由一名热心读者逐渐成长为作者队伍中的一员。
我的办公桌上和书橱里都整齐地摆放着一期期内容丰富、印刷精美的《中国财政》,对于收到的每一期杂志,我都爱不释手,在认真阅读、潜心领会之后都要精心保存好。《中国财政》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当我需要了解理论政策时,在这儿可以找到帮助;当我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在这儿可以找到答案;当我需要借鉴外地经验时,在这儿可以找到详实生动的案例。
作为一名市级财政部门的中层干部,不可能经常到各地了解情况,但又必须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丰富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执行力,有了《中国财政》,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真正是一刊在手、财经全有。《中国财政》立足财经,放眼整个经济工作,刊登的文章有深度、有新意,在这里可以及时了解到党和国家的财经决策,了解到各地的新成就、新风貌、新经验,了解到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探讨。60年,一期期杂志像知识的海洋,滋养着无数的财政干部,我只是从记忆中撷取几朵美丽的浪花:2012年《中国财政》开设“财政精神大家谈”栏目,为广大财政干部、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财政精神内涵、挖掘财政精神真谛的平台;2015年第1期杂志围绕新预算法进行了多个层面的解读,使我们加深了对新预算法各项规定的理解,提高了贯彻执行新预算法的准确性、自觉性、主动性; 2015年开设的“学习传承吴波精神”专栏,激励广大财政干部牢记宗旨,坚守信仰、坚守真理、坚守担当、坚守原则、坚守清廉,将吴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今年对营改增的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关注,让我们对这项新政策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注入了动力。
在当好读者的同时,我也尝试着做一名作者。在编辑老师的支持帮助下,2006年结合我市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力减弱、运转困难加剧的实际,我对财政全力加强财源建设,增强乡镇自我造血功能的做法写了一篇经验介绍文章——《泰安市:多策并举夯实乡镇增收基础》,很快被《中国财政》选用,成为我在《中国财政》上的“处女秀”,也成为我在财政系统实现梦想的新起点。正是有了《中国财政》这个知音的引导,我在财政局办公室、机关党委、会计科等多个工作岗位变动中,都能对自己的工作及时总结、回顾和梳理,先后又发表了近40篇文章。借着《中国财政》的影响力我也结识了很多省内外的财政同仁,他们中有的主动跟我进行电话或信件联系,就有关财政工作继续探讨交流。借着《中国财政》的权威性,我个人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多次被评为省市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年度考核多年被评为优秀等级,十几篇调研报告荣获省财政厅和泰安市社科成果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500余篇宣传财政工作的文章,8篇文章荣获山东省财政系统和泰安市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出版了近二十万字散文集《泰山情愫》,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
有这样一个认真负责的编辑队伍,有60年良好文风的一脉传承,有全国财经专家的支持,有广大财政干部的喜爱,有一批日益成熟的作者群,《中国财政》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为财政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