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如白驹过隙,自2001年调入桃源县财政局,至今我已在局办公室文秘岗位上工作15年整。案牍之劳形,换来的是深深的鱼尾纹和斑白的两鬓。也许是日久生情,我心深处已烙上了“办公室”的铭印。
进取心伴我成长
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后,我来到了县财政局办公室。记得我写的第一份材料是《观音寺镇财源建设调查报告》。在深入镇、村及企业调查走访后,构思、润色、誊写,一气呵成。正当我自鸣得意时,领导将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退给了我,同时递给我一摞《中国财政》杂志和他收集整理的一本剪辑资料,语重心长地说:“你刚来,对财政业务工作还不熟悉,希望你尽快进入角色。”这当头一棒,让我明白财政局办公室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功底,更需要广泛涉猎财经政策理论和财税业务知识。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我心头仍有一些懊恼和烦闷,随手翻开一本《中国财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来。看着看着,忽然有种如获至宝之感,尽管有不少内容还不太理解,但是对于“半路出家”的我而言,《中国财政》杂志就成了“启蒙读物”。
县财政局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分配给办公室“写”的任务实在太多,会议讲话、情况汇报、改革进展、信息调研等等,材料一个接一个,常常令我应接不暇。所幸的是,我从订阅的《中国财政》杂志中获益匪浅。我始终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把每一次文稿起草当作一次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机会,准确领会意图,实事求是选材,精心巧妙谋篇,严谨细致校核。我给所写材料定下的目标是:讲明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有表现力;讲深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说服力;讲个性,摒弃八股,不落俗套,有感染力。这些年,我报送的宣传稿件数量和质量逐步跃居全省财政系统先进行列,在2011年财政部举办的文学作品主题征文活动中,我撰写的散文《车厢春意》喜获一等奖。
责任心励我敬业
县财政局办公室人少事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常事。正如俗话说“洗碗的媳妇易打破碗”,几年前的那一次差错至今我还心有余悸——因夏秋连旱,农业大面积受灾,农业保险勘灾理赔后,理赔清单送到了我这儿,要拟定一份请示送政府领导批示后打卡发放赔款。农民等这笔钱抗灾补损呀!我以最快的速度拟写好了请示,把理赔清单上的汇总数额单位“元”习惯性地写成了“万元”。幸好我的同事发现了这一差错,才避免因我的疏忽酿成大事故。
这些年来,这件事一直警醒我始终保持敬业爱岗的责任心,谨慎从事办公室工作。我牢固树立了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观念,自觉地把每一次电话受理,每一件群众信访办理,每一份文件审核,每一篇文稿起草融于大局之中,围绕“前、准、实、快”四字下功夫。即把问题想在前,多方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准确地向领导反映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被动中求主动;做到马上就办,雷厉风行,任务来了不推诿拖沓。
财政工作中有“财”有“政”,数字里面有政治,文字里面有政策。一字入公文,九牛拉不出,特别是财政公文,涉及面广,数量较多,政策性强。为强化公文管理,我在确保行文简洁流畅、格式规范的基础上,还着重对照新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把关,确保合法、合规、优质。有一次,局监督检查股对某单位违反《湖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事件起草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我在审核过程中翻阅相关资料发现,该条例自《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之日(2004年9月1日)即予废止,从而避免了一项错误执法事件发生。
我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积极协助领导谋划生财、聚财、理财思路,深入调研和剖析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为领导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力求服务到点子上,服务到关键处。如在债务调研报告中,我抓住一个“多”字来强调债务的严重程度,即债务总量多、负债单位多、逾期债务多、举债形式多、债权主体多,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加强财政监管、遏制债务增量、改革财政体制、提高债务风险意识等五条建议。这些建议促成了县债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县政府将债务管理纳入财政目标考核,并对新增债务等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了一套债务控管的新机制。
平常心给我快乐
古人讲:“人情每处一境,始以为甚乐;久而生厌,又以为甚苦。非平其心,而复济之以养,未有不思迁者。”当初刚调入财政局时,许多朋友都说我从“糠箩”跳进了“米箩”,对此,我也着实窃喜了好一阵。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财政干部并非“财神爷”,财政局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油水”部门,相反,财政局内部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不容许有任何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说实话,我也曾有过一阵彷徨——激人向上的演讲中没有我的声音,催人奋进的诗篇里没有我的署名,鲜花与掌声离我太远,我就这样甘心做一颗小小螺丝钉吗?
事能知足心常惬。之前,我也曾有过转岗的机会,但我却留恋办公室工作,因为我在材料堆里忙忙碌碌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在财政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常常为了查找某个资料而翻箱倒柜,为了组织一次综合调研而“晕头转向”,为了赶写材料而忙得三更灯火五更急,其苦和累自不待言。但是,苦与乐之间也是相通的。领导一声 “辛苦了”的问候,同志们一句“这篇稿子写得不错”的肯定,一篇文稿被刊物采用变成铅字,都是“忙并快乐”的最好诠注。15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时,正是桃源县财政运转异常艰难的时期,连工资都不能按月发放。而如今,财政旧貌已换新颜,财政总收入翻了5番,民生财政支出增长了14倍,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公共财政体系已基本建成。作为桃源财政迎来柳暗花明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一篇篇反映县财政改革发展成果的文章经我写出,我感到由衷的快乐。
15年韶华流走,回首过往岁月是充实而丰盈的;放眼未来的日子,我在办公室岗位“站岗”多久暂未可知,但我知我心,“办公室”的烙印已成永恒。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