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财政部亚太中心课题组
[大]
[中]
[小]
摘要:
2016年一季度,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美英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欧盟和欧元区通缩压力增加,主要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不减反增,巴西、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印度、越南等虽然增长较快但势头有所放缓。政策层面,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加码,特别是日本负利率政策震动全球,悲观情绪有所升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财政政策走势分化,印度加大财政刺激政策的力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纷纷减支,以实现财政平衡。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日本负利率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受“冻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复,但总体仍在低位运行。未来一段时期,美联储加息进程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力推的国内和G20结构性改革也值得高度关注。
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
(一)美国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美国经济延续了2015年四季度的温和扩张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通胀水平有所上升,制造业出现扩张势头,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但消费活动出现收缩,贸易逆差有所扩大,美元指数大幅下降,一季度GDP增长预计将略低于2015年四季度1.4%的增速。政策方面,3月美联...
2016年一季度,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美英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欧盟和欧元区通缩压力增加,主要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不减反增,巴西、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印度、越南等虽然增长较快但势头有所放缓。政策层面,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加码,特别是日本负利率政策震动全球,悲观情绪有所升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财政政策走势分化,印度加大财政刺激政策的力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纷纷减支,以实现财政平衡。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日本负利率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受“冻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复,但总体仍在低位运行。未来一段时期,美联储加息进程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力推的国内和G20结构性改革也值得高度关注。
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
(一)美国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美国经济延续了2015年四季度的温和扩张态势。就业市场表现强劲,通胀水平有所上升,制造业出现扩张势头,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但消费活动出现收缩,贸易逆差有所扩大,美元指数大幅下降,一季度GDP增长预计将略低于2015年四季度1.4%的增速。政策方面,3月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加息进程或将放缓。
就业市场表现强劲。一季度,美国就业市场表现强劲。1—3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分别为15.1万人、24.2万人和21.5万人,均高于市场预期;1—2月失业率为4.9%,2008年以来首次低于5%,3月小幅回升至5%,基本处于美联储预估的充分就业水平;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1—3月分别为62.7%、62.9%和63%,逐步摆脱了62.4%的近40年低点,创2014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通胀水平稳步上升。1月CPI环比保持不变,2月CPI环比下降0.2%。剔除食品和能源,1—2月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2.2%和2.3%,2.3%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1—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均上涨1.7%,创2014年10月以来最高。一季度因燃料价格走低,CPI数据出现下滑,但核心CPI和PCE物价指数等数据稳步上升,表明美国通胀水平正在向美联储2%的目标迈进。
制造业出现扩张势头。一季度美国制造业活动逐渐扩张。1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PMI指数为48.2,2月升至49.5,3月突破50的枯荣线至51.8,结束了去年11月以来的收缩态势。3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新高。一季度或将成为制造业由收缩转为扩张的拐点。
消费活动出现收缩。1—2月个人可支配收入环比分别增长0.5%和0.2%,1—2月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均增长0.1%;1—2月商品零售额环比分别下降0.4%和0.1%;而从消费者预期上看,1—2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8.1和92.2。相比于增加消费支出,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
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一季度美国房地产销售温和增长,住宅营建相对稳定,非住宅营建相对疲弱。1—2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分别为50.2万户和51.2万户。1—2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分别为547万户和508万户;1月营建支出环比上升2.1%,2月初值微降1.6%。
贸易逆差略有减少。1月贸易逆差450亿美元,环比增加10亿美元;2月进出口均有一定改善,但进口反弹幅度大于出口,贸易逆差增至471亿美元,创近6个月以来新高。修正通胀因素后,2月贸易赤字为633亿美元,创2015年3月以来新高。贸易赤字扩大或将拖累一季度经济增速。
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一季度,受美联储3月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加息进程可能延后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从去年年底的98.7跌至3月底的94.6,跌幅超过4%,创2010年三季度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2.主要政策措施
3月初,奥巴马政府发布2017财年预算案,美联邦政府将推动完善国内税制、强化税法执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微企业。
货币政策方面,一季度美联储放缓了加息进程,并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持就业市场发展和通胀率回归2%。2016年加息进程或从之前普遍预期的4次降至1—2次。
(二)欧盟与欧元区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欧盟和欧元区通缩压力增加。1—2月,欧盟和欧元区通胀年率均为0.3%和-0.2%,欧盟和欧元区通胀率再度降至零以下,3月欧元区通胀率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至0%。欧央行预计,2016—2018年,欧元区通胀率将分别为0.1%、1.3%和1.6%。就业市场略有改善。1月欧盟和欧元区失业率为8.9%和10.3%,环比均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速度放缓,1—3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为52.3、51.2和51.4;国际贸易收缩,1月欧盟进出口额分别为1216亿欧元和1327亿欧元,同比均下降4%;欧元区进出口额分别为1453亿欧元和1391亿欧元,同比分别下降1%和2%。欧央行预测,2016—2018年,欧元区GDP增速分别为1.4%、1.7%和1.8%。
欧盟主要经济体中,德国受能源价格大幅下降影响,1—3月通胀率分别为0.5%、0%和0.3%;就业市场稳定,1—2月失业率均为6.2%,继续维持历史低位。德国央行预测,一季度德国GDP增速将达0.3%。法国通缩压力加大,1—3月通胀率分别为0.2%和-0.2%和-0.1%。法国央行预计,一季度法国GDP增长0.3%。英国通胀率有所好转,1—3月通胀率分别为0.3%、0.3%和0.5%,为2015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英国央行将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2%,将2017年增长预期下调至2.4%。
2.主要政策措施
政策方面,欧盟和欧元区推出以下政策措施:一是难民政策方面,欧盟将拨款7亿欧元协助相关国家进行难民安置。二是批准总额10亿欧元的一系列跨国合作项目,以促进欧盟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欧洲单一清算机制(SRM)。SRM通过解决欧元区清算问题,对需清算银行制定清算框架提升金融系统弹性,避免金融危机。
法国宣布进入“经济紧急状态”,计划投入20亿欧元,实施“紧急计划”,旨在通过出台激励措施、增加培训项目等举措应对法国失业率等挑战。
货币政策方面,欧央行将主要再融资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隔夜贷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5%,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4%;同时,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从600亿欧元增至800亿欧元并至少持续至2017年3月;2016年6月起,欧央行计划实施新一轮4年期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II)。英央行则维持基准利率0.5%和资产购买规模3750亿英镑不变。
(三)日本
1.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日本经济继续平稳复苏,但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影响,出口和产出疲软。通胀水平依然较低,但若原油价格逐步回升,日本或将在2017财年实现2%的通胀目标。具体来看,1月CPI为102.6,同比持平;2月CPI为103.2,环比微增0.1%,同比增长0.3%。1—2月服务业PPI均维持在102.5,同比均增长0.2%。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1—2月分别为3.2%和3.3%。家庭支出有所增长,1月实际消费支出同比下降3.1%,但2月同比增长1.2%。1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3.7%,但由于日本国内和海外市场需求疲软,2月环比大幅下降6.2%,创2011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2.主要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方面,1月29日,日央行意外宣布引入三级利率体系,分别实施正、零、负利率,部分银行存放在日本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将适用于-0.1%的利率,以督促质化量化宽松(QQE)增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负利率政策影响下,日本国债收益率不断创历史新低,导致收益率曲线走平甚至出现倒挂,债市流动性从过去的充裕状态骤然转为紧缩。
财政政策方面,3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支出总额为96.72万亿日元的2016财年预算案,支出方面,基本支出总额为73.1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约3%。预计2016财年财政赤字为10.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2.6万亿日元;债务依存度为35.6%,国债发行总量和债务依存度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六年下降。
综合改革政策方面,2016财年,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加4412亿日元,重点在以下领域:一是调整医疗护理预算;二是基于《2015年经济和财政治理与改革基本政策》主要内容,确定机构改革的政策和路线图,稳步实施各项改革;三是为达到总和生育率为1.8的目标,将增加支出1191亿日元、295亿日元、154亿日元和197亿日元,分别用于提升育儿能力建设、确保育儿人力资源、支持多子女家庭和单亲家庭,以及减轻教育负担。
(四)新兴经济体
1.主要经济指标
2015年,新兴经济体GDP增长3.7%,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16年一季度,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贸易下行,债务风险凸显。巴西、俄罗斯陷入衰退,南非增长低迷。总体上,多数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仍保持中速增长,但受到一系列趋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行压力仍存。
受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国内政治危机等因素影响,巴西经济正式陷入衰退。2015年巴西经济萎缩3.8%,为1990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截至2月,巴西CPI年率同比上升10.36%,远高于2.5%—6.5%的目标区间。失业率高企,1—2月,巴西失业率分别为7.6%和8.2%。
改革政策继续支持印度经济增长。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或为7.4%。1—2月,印度通胀温和放缓,CPI同比分别上升5.69%和5.18%。
受经济制裁、油价下跌、卢布贬值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2015年俄罗斯经济萎缩3.7%,2016年一季度俄经济或萎缩1%—2%。1—2月,俄罗斯通胀有所放缓,CPI同比分别增长9.8%和8.1%。
通胀加剧、货币大幅贬值以及财政赤字高企使南非经济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南非经济增长1.3%。1—2月,南非CPI同比分别增长6.2%和7%,高于3%—6%的目标区间,为2009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一季度,新兴经济体中墨西哥、土耳其经济增长相对较好;东盟国家中,2015年越南经济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其他国家经济温和增长。自身结构性问题以及美元升值导致债务水平大幅攀升是许多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
2.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在综合考虑通胀前景、经常项目风险和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后,巴西央行维持基准利率14.25%不变;为实现通胀目标,俄罗斯央行维持基准利率11%不变;因通胀增速温和放缓,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25个基点至6.5%,为半年来首次降息,达201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为遏制通胀并稳定汇率,南非央行两次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7%。
财政政策方面,印度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则纷纷减支。2月29日,印度财政部向议会提交了2016—2017财年预算草案,维持赤字率3.5%的目标不变,支出较上一财年大幅增长10.81%,重点支出领域包括“三农”、基础设施、金融部门、税制改革等,凸显印度政府推行“变革印度”的决心;3月22日,巴西政府宣布将削减更多财政预算以满足2016年的财政目标;油价低迷导致俄罗斯财政收入锐减,俄罗斯暂缓实施针对油气工业的减税计划;为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南非政府计划三年内通过削减差旅费、建设、信息和通讯等方面的支出以节省250亿南非兰特财政支出。
整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的外溢效应以及国际贸易形势是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主要外部因素。为提振经济增长率,各经济体需致力于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同时应对债务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6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或为4.3%。
大宗商品及资本市场价格走势
(一)大宗商品市场
一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跌幅较2015年四季度有所收窄。1月大宗商品价格下跌8.1%,其中原油价格大幅下跌18.2%,均价为29.9美元/桶,同比下跌近40%,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小幅下跌0.2%;2月大宗商品价格回升2%,为9个月以来首次上涨,其中原油价格上涨3.8%,均价为31.1美元/桶,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4%;一季度,受原油冻产协议有望正式达成、厄尔尼诺现象持续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跌势有所放缓,原油价格超跌反弹。冻产协议及地缘政治冲突或使大宗商品供给过剩的现状有所改善,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延续反弹趋势。
(二)资本市场
2016年初全球股市出现暴跌,2016年第一周全球市值就蒸发2万多亿美元。2月全球股市也可谓是“哀鸿遍野”,美法等股指持续下跌。进入3月以来,全球股市迎来上涨行情。综合来看,截至3月30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计上涨1.21%,报17633.11点;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0.55%,报2055.0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下跌3.2%,报4846.625点;法国CAC40指数累计下跌5.83%,报4366.67点;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7.5%,报2919.83点;深证指数累计下跌20.29%,报10094.71点;创业板指数累计下跌20.69%,报2152.55点。
汇率市场并未出现剧烈震荡。至今年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维持在6.5的水平。今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约在3%—4%。欧元兑美元或在二季度升至1.16。英镑兑美元可能回升至1.46的水平,预计欧元兑英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继续跌向0.76—0.75区间。一季度,美元兑马来西亚林吉特触及七个月高点的1∶3.95。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升值,一季度上涨10.54%,重回3.6的重要关口。
二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二季度,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分化。2015年12月美联储正式开启利率正常化进程,2016年或有1—2次加息;欧央行2016年3月反其道而行之,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基准利率由0.05%下调至0%;日央行更是实行负利率,持续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或增加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二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金砖国家中,巴西、俄罗斯都陷入了衰退,特别是巴西,经济增长持续萎缩,2015年GDP萎缩3.8%,预计今年将萎缩3.66%;俄罗斯经济也陷入泥潭,未来三年内经济难有实质性改善。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恐持续低位运行。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特别是油价下跌,不仅威胁石油出口国经济,对石油进口国的积极影响也相对有限,且进一步压低了主要经济体通胀预期。四是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朝核问题等加大了亚洲地缘政治风险。此外,乌克兰危机尚未偃旗息鼓,难民危机持续发酵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事件使得欧洲国家社会动荡加剧,政治风险上升。五是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爆炸案、比利时布鲁塞尔连环爆炸恐怖袭击等冲击波在给所在国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所在国和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
总的来看,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修复期,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下降,新的增长动能尚未确立,仍会维持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负债的“三低一高”态势,复苏将依然疲弱乏力。IMF已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4%下调到3.2%;世界银行则将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3%调降至3%,为近五年来最低。
财政部亚太中心授权本刊发布(课题组成员:周波于晓陈霞王虎贾静航郭昊董杨)
责任编辑 黄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