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具有浙江丘陵地带山多、地少、田块小的所有特性,虽非产粮大县,但粮食产量在金华市11个区县中排在首位。现在,东阳各地农场式种粮大户不断涌现,规模经营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截至2014年底,东阳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共有396户,承包耕地面积82953亩,户均209.5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的1/4。全市拥有水稻插秧机149台,粮食烘干机103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3%,拥有从育秧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2015年,东阳市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机制,在全市成立了5个由种粮大户为成员的农业合作联社,以合作联社为单位,为联社成员及农户提供育秧插秧、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粮食加工等生产合作服务;开展粮食生产所需农资、农机、种子、和粮食产品的供销合作服务;农业保险等金融合作服务以及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面积申报统计以及粮食加工和市场对接等农业公共服务。
为了解东阳市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现抽选了20户种粮大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东阳粮食规模经营发展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1.从业经营人员青黄不接,年龄老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周期到来和城镇化推进,许多青壮年农...
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具有浙江丘陵地带山多、地少、田块小的所有特性,虽非产粮大县,但粮食产量在金华市11个区县中排在首位。现在,东阳各地农场式种粮大户不断涌现,规模经营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截至2014年底,东阳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共有396户,承包耕地面积82953亩,户均209.5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的1/4。全市拥有水稻插秧机149台,粮食烘干机103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3%,拥有从育秧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2015年,东阳市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机制,在全市成立了5个由种粮大户为成员的农业合作联社,以合作联社为单位,为联社成员及农户提供育秧插秧、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粮食加工等生产合作服务;开展粮食生产所需农资、农机、种子、和粮食产品的供销合作服务;农业保险等金融合作服务以及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面积申报统计以及粮食加工和市场对接等农业公共服务。
为了解东阳市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现抽选了20户种粮大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东阳粮食规模经营发展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1.从业经营人员青黄不接,年龄老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周期到来和城镇化推进,许多青壮年农民转移到城镇,农业产业适龄工人短缺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从东阳市来看,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发展到今天的局面,走过了近二十余年的历程,目前大部分从业者年龄都在50岁上下。本次调查的20户种粮大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有46人,平均年龄50.4岁,其中40岁以下的仅有5人,占比10.9%,后继乏人;50岁以上的有22人,占比47.8%,年龄老化现象突出。
2.整村土地流转量少,组约不稳定。加快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且各地差异较大。东阳市全市仅有15个村实现了土地整村流转,面积约4800亩。据了解,20户种粮大户有14户认为土地流转合同短、不稳定,有12户认为土地流转费用过高。除了少量整村土地流转之外,许多种粮大户仍以挨家挨户各自签订合同为主,一年一签,合同期短,且耕地不易集中,粮食经营耕地缺乏稳定性,不利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另外,芋艿、西瓜、甘蔗等经济作物的承包经营效益高,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给农户的土地承包费更高,推高了粮食生产的土地流转费用。
3.粮食生产经营管理粗放,难以适应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要求。这些年来,尽管我国加大农业投入,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整体不高,经营管理粗放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对东阳20户种粮大户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种粮大户文化程度低,习惯于传统农业做法,种粮技术严重老化、管理粗放等不少问题。需要更全面、更先进的技术培训,比如种子的使用、秧龄的掌握、化肥用量施肥时间的掌握、农药用量治虫时间的掌握、稗草的治理以及搁田灌水的时机掌握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发展的一些建议。
1.积极培养年轻一代成为种粮能手。年轻人具有知识丰富、勇于创新、目光长远、接受能力快等优势。特别是“粮二代”,既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又有一定的粮食生产基础,是理想的接班人。如80后“粮二代”王美君,2006年大学毕业,自2008年开始跟随父亲从事种粮事业。201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美君在六石街道岩口村兴建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20亩,总投资750万元,建有375平方米玻璃温室,3800平方米育秧大棚,烘干机20台,插秧机5台,收割机2台,拖拉机2台,以及植保、大米加工等机械。2015年承包耕地1200余亩,粮食生产实现标准化、机械化操作,并为周边乡镇5000余亩粮田提供插秧、收割、烘干等一系列机械化服务。

2.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应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有序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整村整片流转方式,延长耕地承包期限,稳定土地承包流转费用,给现有种粮大户一颗定心丸,给新种粮大户以更大的信心,以吸引更多的人从事种粮事业。根据浙江的地势特点,建议规模经营因地制宜,适度为好。在与种粮大户的座谈中了解到,种植机械齐全的大户以500—800亩比较合适,种植机械少或者没有机械的,以200亩左右比较合适。如画水镇黄田畈的种粮大户董金山,每年承包耕地稳定在150亩,每年收益都在15万元以上。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乡镇农技人员、农资经销商与种粮大户联系密切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种粮大户的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手机平台、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及时向种粮大户发布有关防范灾害性天气、病虫害综合防治、田间管理、惠农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做到早预防、早管理,减少灾害损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及时掌握农资价格行情、农产品价格走势、农业机械创新应用等等,更要把无人植保机械等智能化设备应用于粮食生产,实现节本增效,节约土地、劳动、水、农药、化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4.做好粮食深加工,争创粮食名牌。粮食规模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自己的品牌,品牌就是品质,代表着一个产业的成熟度。由于粮食消费市场巨大,粮食销售对于大户们来说基本没有困难。目前种粮大户的粮食销售方式,早稻以订单为主,其他粮食以自由交易为主,部分大户还备有粮食加工机械,种粮大户生产的大米质量好,口感好,老百姓已普遍认同。但是种粮大户们生产的大米,仅为临近村庄提供消费,走出乡镇就没有了知名度。到目前东阳市还没有一家粮食加工企业,因此种粮大户要积极做好粮食深加工,注重自己的品牌,包括服务品牌和产品品牌,力争创出自己的名牌,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增效。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