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史海钩沉】
(梁毗)由是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在州十一年。先是,蛮夷酋长皆服金冠,以金多者为豪俊,由此递相陵夺,每寻干戈,边境略无宁岁。毗患之。后因诸酋长相率以金遗毗,于是置金坐侧,对之恸哭而谓之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灭,不可胜数。今将此来,欲杀我邪?”一无所纳,悉以还之。于是蛮夷感悟,遂不相攻击。高祖闻而善之,征为散骑常侍、大理卿。
——魏征等编《隋书》卷六十二
【品读】
梁毗(?—610年),字景和,隋朝安定乌氏人(今甘肃泾川一带),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曾官至北魏、北周时期刺史。梁毗学识渊博,性格刚直清正,敢于忠言直谏,在周武帝时期,被举为明经,后累迁至行军总管长史,又因军功多次升迁,至隋文帝开皇初年,被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在任期间,秉公办事,以称职而出名,因直言无所忌讳,很不得权贵的欢心,所以又被调任西宁州刺史。“哭金”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据《隋书》记载,当时西宁州边地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这些部落的酋长都...
【史海钩沉】
(梁毗)由是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在州十一年。先是,蛮夷酋长皆服金冠,以金多者为豪俊,由此递相陵夺,每寻干戈,边境略无宁岁。毗患之。后因诸酋长相率以金遗毗,于是置金坐侧,对之恸哭而谓之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灭,不可胜数。今将此来,欲杀我邪?”一无所纳,悉以还之。于是蛮夷感悟,遂不相攻击。高祖闻而善之,征为散骑常侍、大理卿。
——魏征等编《隋书》卷六十二
【品读】
梁毗(?—610年),字景和,隋朝安定乌氏人(今甘肃泾川一带),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曾官至北魏、北周时期刺史。梁毗学识渊博,性格刚直清正,敢于忠言直谏,在周武帝时期,被举为明经,后累迁至行军总管长史,又因军功多次升迁,至隋文帝开皇初年,被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在任期间,秉公办事,以称职而出名,因直言无所忌讳,很不得权贵的欢心,所以又被调任西宁州刺史。“哭金”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据《隋书》记载,当时西宁州边地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这些部落的酋长都喜欢在身上佩戴金质饰品,都以金子多的人为英雄豪杰,因此经常为抢夺金子而互相攻打,大动干戈,边地毫无安宁的日子,梁毗对此深感担忧。这些酋长听说梁毗出任西宁州刺史,便争相带着金子赠送给他。梁毗把金子放置在座位旁边后便对着金子恸哭起来,说:“此物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御寒,你们就是因为它而互相攻杀,死伤无数,今天还拿着它到我这里来,是想要杀死我吗?”之后,梁毗把金子全部退还给他们,一点儿也没有接受。这些酋长被梁毗的一席话和清廉行为深深打动,从此以后不再互相攻打,边地一带也逐渐趋于安定。
仔细品读这个故事,梁毗“哭金”的形象即跃然纸上,其中透射出的清廉智慧更是回味无穷。西宁州属于西南边陲之地,民族矛盾比较棘手,在此任官实际上是有被贬之意。在这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一些官员或许就会以积累财富来填补自己的失衡心理。但是梁毗没有这样做,面对赠送而来的重金,他的反应是放声痛哭,一边哭还一边历数金子的种种不好之处:“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且直接导致大家“以此相灭”的残酷局面。估计酋长们从未见过这种“哭金”的场面,他们以前为了金子互相征伐,从未仔细想过金子的“负面效应”,但是当梁毗哭着说出这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语并将金子全都退还给他们之后,自然也就大有感悟,从此不再为了金子而抢夺争斗。以理哭金,以廉退金,在这一哭一退之间,梁毗以大智慧坚守了自己的清廉,同时又平息了各部落间多年的争斗,维护了一方平安,赢得了各族百姓的爱戴。
隋文帝后来听说了梁毗“哭金”平乱的事情,对他大加赞赏,征调他为大理卿,掌管全国司法。升迁后的梁毗依然保持着刚强忠直的个性。当时朝中大臣越国公杨素因军功卓著,为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颇得隋文帝的信任和倚重,但却日益骄横专权,作威作福,只要大臣敢忤逆他的意思,便被排斥打击,而趋炎附势之徒则加官进爵,其亲族子弟被任意安排官职,遍及各州县。梁毗对此十分担忧,认为杨素会成为国家祸患的根源,于是上奏疏弹劾他。隋文帝看到奏章后,十分生气,把梁毗关进监牢,并亲自诘问他。深陷囹圄的梁毗依然是忠言直谏,力陈杨素专擅宠幸及滥用权力的事实,并指出当太子杨勇被废时,百官无不震惊,只有杨素扬眉得意,喜悦的心情表现在脸上,把国家所发生的变故当作是自身幸运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杨素的别有用心。梁毗大义凛然,言之有据,隋文帝无法使他屈服,只好把他释放了。
历史事实证明梁毗的担忧不无道理,杨素暗中支持杨广谋夺太子之位,进而帮助杨广登上帝位,也正是这个杨广——隋炀帝断送了隋朝的江山。梁毗以一人之力虽未能阻止隋朝短命的结局,但是其一生清廉刚直,哭金拒贿与弹劾权贵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敬仰。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