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歙县溪头镇桃源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组,612户1881人,其中贫困户63户206人。2017年被省财政厅列入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村,2018年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2019年引入PPP项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格局,紧扣“产业发展、文旅休闲、绿色生态”主题,充分利用闲置资产资源,通过农产品收购(销售)、开办农家乐、提供劳务用工、固定收益分红等方式,努力打造“旅游+农家乐+贫困户”利益共同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引领下,桃源村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农民幸福感持续增强,成了游人趋之若骛的“网红村”。
产业兴旺 势头强劲
偏僻山村的发展,离不开特色。如何打造自己的“一招鲜”,桃源村人投入了诸多思考。走访、借鉴、学习、复制,的确可以开发思路,但更多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合理运作,综合提升。倾力打造百亩荷花基地,以花为媒,就是村两委努力迈出的第一步。随着外出务工村民的增多,桃源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荒废的田地也越来越多。如何让荒地重新发挥效益,2016年,桃源村以流转的方式流转了110亩田地种植荷花。每年夏季,百亩荷塘,清香远溢。以花为媒,游客众多,带动了当地的山村游发展,到目前,已有9家农家乐投入运营。由此延伸的莲子经济、莲蓬经济、盆栽荷花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1万元;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项目务工,仅此一项,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余元。2017年桃源村被列入全省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村后,通过村企合作,年租赁所得的10万元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彻底解决了“僧多粥少”的难题,一些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都能从中得到分红,保证了经济来源可持续,确保不会因政策实施结束而再度返贫。
生态宜居 绿色发展
桃源村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乡村,编制了《桃源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桃源村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建设规划》等多个规划。严格依照规划设计,着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改厕107座,实现垃圾集中处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建设5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构建便民服务大厅、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自动取款机等一站式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建成村民活动广场7个,有效活动面积达3600平方米;改建现有医务室,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改善;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工程,有力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随着桃源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增强。
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一个村子的持续发展,必定与其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分不开。桃源村力求在组织、教育、引导群众、大力提升群众素质上下功夫,有效加快“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用群众喜欢、乐于参与的生动活泼形式,以感性活动达到理性教育的效果。通过组织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孝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儿女”“好邻里”“好家风”“好家训”等“十项创评”活动,引导农民争做“文明村民”,为打造留得住文化,留得住血脉,留得住美德的“魅力桃源”,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那些肯干、能干、巧干,干出成绩和特色的贫困户,树为“扶智”“扶志”的典型,用他们的成功事例激励众人,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引导贫困户们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广泛宣传厚养薄葬新风;厉求节约、简办红白喜事的新民俗,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并逐渐蔚然成风。
治理有效 体系完善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桃源村围绕“人才兴村”导向,努力选好自己的“领头羊”。桃源村党总支书记柯伯友是一名正团级转业干部,2011年以来,一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有着丰富的经验。在2018年的村两委换届中,选拔出了多名优秀青年,充实到新一届两委班子之中,使班子年龄结构更合理、学历层次更高、服务能力更强。桃源村两委通过“讲奉献、讲作为、讲担当”,自觉肩负起责任使命,主动与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和他们谈心聊家常,把他们当亲人,从思想上彻底消除他们言必称“贫困”的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原动力。全面实行村务财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级事务依法依规推进。村规民约受到村民认可,村民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不断强化,法治、自治、德治逐步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生活富裕 持续增收
随着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协同推进,桃源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持续增收能力得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保障有力,截至目前,田园综合体投入资金2800万元,农业水利投入资金140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投入资金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投入资金150万元、美丽乡村投入40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由扶贫项目资金建成的自助式农家乐柴火灶项目及农产品交易中心整体发包给黄山蓝田天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每年上交村集体保底资产收益金15.6万元,同时充分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参与项目生产经营,并帮助贫困户销售茶叶、菊花、莲子等农副产品,以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切实带动贫困户增收。2019年村集体从收益金中拿出41850元分配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受益户45户,户均增收930元,受益户实行一年一评,动态管理。桃源村田园综合体实施以来,已有120亩土地出租,租金为第一年500元,每年递增4%。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优先转为综合体固定工人,确保收入稳定。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着力打造彩色稻米、油用牡丹、向日葵、中草药等产业,周期较短,项目产生效益后,预计每亩土地年分红可达800元,出租土地的每亩总效益达1300多元。2019年,桃源村人均纯收入达15417元,较上年增长11%,实现贫困村稳定出列目标。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