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广东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南粤春来早,改革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寄予殷殷重托,强调广东要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两个示范窗口”,亲自部署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如何更好推动广东实现“走在前列”,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2019年全国财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广东省财政厅党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刘昆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出台了《广东财政系统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行动计划》,构建“四横、四纵、六航计划”(横向锻造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四大能力,纵向培养领导人才、中层骨干、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四类人才,实施领航、远航、启航、助航、护航、智航“六航”计划)的财政人才建设工作体系,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和钉钉子的精神抓好组织落实,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人才队伍,取得了积极进展。
突出大战略全面更新人才工作理念
广东财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刘昆部长推动全国财政人才建设的情怀境界,将人才建设作为第一战...
南粤春来早,改革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寄予殷殷重托,强调广东要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两个示范窗口”,亲自部署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如何更好推动广东实现“走在前列”,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2019年全国财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广东省财政厅党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刘昆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出台了《广东财政系统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行动计划》,构建“四横、四纵、六航计划”(横向锻造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四大能力,纵向培养领导人才、中层骨干、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四类人才,实施领航、远航、启航、助航、护航、智航“六航”计划)的财政人才建设工作体系,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和钉钉子的精神抓好组织落实,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人才队伍,取得了积极进展。
突出大战略全面更新人才工作理念
广东财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刘昆部长推动全国财政人才建设的情怀境界,将人才建设作为第一战略,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由定位培养财政干部向为党和国家培养财经人才转变。厅党组明确提出,财政部门是政治机关,人才战略不仅是培养几批财政干部,而是必须站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党领导下的财经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财经人才,视野必须立足全局、服务全省、放眼全国,广开人才之路,培养讲政治、懂管理、通财经、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二是由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向干部工作和人才建设双向发力转变。坚持人才工作与干部工作双轮驱动,不仅统筹推进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更突出抓高素质人才建设、专业人才建设、智库建设,实现人尽其才、人才辈出。
三是由能力素质单一培养向政治引领、事业为上、以用为本的系统培养转变。改变仅以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的单一培养路径,坚持以政治引领强化政治历练,锤炼政治素质;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事业发展中锻炼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坚持以用为本,以人才库、工作室、服务团、专家库为抓手内培外引,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四是由单兵作战向全省财政“一盘棋”转变。坚持全省“一盘棋”,改变过去省市县各自为战、分散培养局面,通过制定全省行动计划、开发全省联网的智慧人事和学习财政平台,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整合全省人才资源力量,形成省级引领、区域交流、优势互补的人才建设格局,又考虑区域差异、鼓励创新,形成工作合力。
拓展大视野广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广东财政坚持以大视野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把优秀人才引进来、挑出来、选进来、用起来。
一是公开考录。坚持公开考录主渠道,以最优程序选最优秀的人。向全国公开选调公务员;通过择优比选、材料撰写、专题汇报等方式招录文字综合优秀人才;采取计算机机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招考方式公开招聘事业干部,被省委组织部作为考官培训的范例。
二是重点引进。拓宽选人视野,从税务、海关等中央驻粤单位和省内有关单位优选引进专业人才,通过部队转业“双选”引进党建、翻译、宣传等专业人才,改善干部队伍专业结构,提升整体能力水平。
三是内部发掘。坚持在财政改革和专项工作等实践磨练中培养发现人才,组建预算改革、数字财政等10多个改革专班,集中70多名业务骨干奋战改革一线。结合机构改革推进人岗相适。2019年交流轮岗110人次,一大批干部调整到资金预算管理岗位和综合岗位,实现人尽其才。在选拔副处职干部中开展摸底调研、引入调研测试,让人人有机会展现才华,做到才尽其用。
四是改革激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机构类别及经费保障,实行“一盘棋”管理,优化岗位数量和晋升空间,实行人事统管和财物代管,剥离繁杂事务,让150多名厅属单位干部聚焦财政主责主业,相当于多了“半个财政厅”,一些厅属单位组成工作室、博士团、专家组等,强化专业支撑,最大限度激发了活力。
落实大行动“六航”驱动人才培养平台
以“六航”计划为抓手,建立全链条人才培育机制,让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一是以“领航计划”培养领导人才。突出政治历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施锻造合格党支部书记专项行动,提升抓党建带队伍能力。举办市县长和财政局长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财经领导能力和推动财税改革能力,近五年来参训人数达1000人次。围绕省重点工作部署全年开展12次案例式专题研讨,以厅长点题、处室汇报、大家讨论、领导评议的方式,让处长们“红脸出汗”,提升谋事能力;开展“全面对标、全力推动走在前列”专项行动,强化处长带团队打硬仗的能力素质,实现21项上级考核事项走在前列。
二是以“远航计划”锻造中层骨干。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为重点,组织中层骨干赴高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在全国率先建立部门预算“一个部门对口一个处室”工作机制,让财政干部经办预算单位全流程财政业务,结合机构改革将一半以上的处室、80%的人员力量,集中到研究预算、服务部门一线,成长为预算管理“百事通”。通过发出“英雄帖”征集“数字财政”等改革专班人选,选配专班人员达70多人,干部在磨练意志、强筋壮骨中成长为改革尖兵。
三是以“启航计划”锤炼年轻干部。建立高标准源头培养体系,每年举办新入职人员培训班,以扣好第一粒扣子为目标,实行两个月集中培训,围绕“忠诚、干净、担当”三个关键词、突出政治、业务、实践、综合四大培养模块,让20多名处长走上讲坛,今年还将采取线上直播授课应对疫情。实施跟踪培养,为年轻干部建立“二带一”为期一年的导师制;组建专题学习小组、学习交流园地,定期开展跟踪回访,组织演讲和各类学习交流,呵护年轻干部成长。
四是以“助航计划”培养专家人才。以组建“一库一室一团一平台”为重点,建设涵善宏观研究、预算管理等12个领域广东财政人才库。初步组建“综合材料统筹”“财税政策研究”“资产管理”“媒体宣传”4个人才工作室,打造成为专业人才练兵场。厅领导牵头组建由53名注册会计师等组成的行业专家服务团,以税政、会计为重点搭建粤港澳人才交流平台,聚集高端专业人才,促进事业发展。
五是以“护航计划”创新培养机制。健全政校合作机制,与多所高校合作建设财政干部培训基地。举办“广东财政大讲堂”,通过专家讲、处长讲、业务骨干讲,成为培训重要平台。建立干部教育师资库,打造金牌老师,预计通过内聘外引入库师资500人以上。
六是以“智航计划”实现智能培养。开发学习财政平台,上线专业课程500门,探索人课匹配、千人千面,建立智能学习模式。建立网络直播课堂,实行线下培训智能管理,建立干部学习成长档案,全方位实现学习培训智能化。
运用大智慧实现人才建设智能管理
广东财政启动智慧人事管理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人才建设管理智能化。
一是知事识人精准化。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处室与考核个人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测评相结合,运用电子考核测评,生成处室和干部个人考核全景数据,支撑智能分析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定期开展能力特征正反向测评,考准人才能力特征。
二是人才选拔智能化。实行干部选拔线上运行和线下服务相结合,建立各类人才选拔晋升电子化纪实,形成电子纪实档案,建立选拔过程回溯检视和风险预警,确保选准人、用好人。
三是人才严管常态化。严格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实现自主申报线上化;应用智能技术,对干部信息重大变动、任职回避、交流轮岗、出国境、岗位聘用等提供智能分析、风险预警,实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四是人才激励人文化。建立入职报到、岗位调动、提拔晋升、离职退休等全周期人才服务标准化流程,增强人才的仪式感和荣誉感。探索建立对干部人才各类关心关怀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温暖人心的人才文化。
体现大格局四面八方广开成才之路
广东财政坚持大格局大胸怀,哪里需要人才往哪里送,畅通人才流动,广开成才之路。
一是为中心工作输送人才。优先服务服从于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全局,选派35人参加上级专项工作,向部对外财经人才库输送人才10人,抽调共35人参加省委巡视工作。
二是为部门和基层输送人才。持续为部门和地市输送财政处(局)长,畅通干部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交流学习制度,采取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参加专项工作等方式,为部门和地市培养输送业务骨干25名。
三是厅内培养使用人才。2019年以来厅内提拔厅级领导4人,推动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拔处职干部24名,配齐配强处室领导班子,“头雁效应”不断显现。充分利用职务职级并行政策,职级晋升239人次,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
四是向专项工作和斗争一线输送人才。选派5名干部参加对口援助、驻村等专项工作; 抽调10名同志组成“最强战队”,赴基层一线参加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培养造就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同志。
责任编辑 韩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