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本刊记者 ★石化龙★
[大]
[中]
[小]
摘要:
去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1999两年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专项资金就达1550亿元。为了提前使用这些钱,财政每年要支出几十亿元的利息。这是借老百姓的钱来搞建设,这笔钱事关重大,只能用好。为此,本刊记者就国债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及监督管理等问题采访了财政部基本建设司丁先觉司长。
记者:丁司长,目前,我刊广大读者对国债资金的管理情况十分关心,请您谈一谈国债专项资金的预算和转贷资金下达情况。
丁:从全国范围看,截至今年4月30日,财政部共下达国债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和国债转贷资金计划1167.42亿元,已拨付国债资金共977.82亿元,占84%。从检查和各地上报的情况看,财政部拨出的国债资金中,国债专项预算资金基本上100%拨付到了项目单位,国债转贷资金的拨付率大约在98%左右。各级财政部门为确保国债资金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许多地方还根据国债资金的拨付要求,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资金拨付制度和程序,为以后加强建设资金管理提供了经验。
记者:1000亿元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对改善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和历史欠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政权建设等等将产生深远影...
去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1999两年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专项资金就达1550亿元。为了提前使用这些钱,财政每年要支出几十亿元的利息。这是借老百姓的钱来搞建设,这笔钱事关重大,只能用好。为此,本刊记者就国债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及监督管理等问题采访了财政部基本建设司丁先觉司长。
记者:丁司长,目前,我刊广大读者对国债资金的管理情况十分关心,请您谈一谈国债专项资金的预算和转贷资金下达情况。
丁:从全国范围看,截至今年4月30日,财政部共下达国债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和国债转贷资金计划1167.42亿元,已拨付国债资金共977.82亿元,占84%。从检查和各地上报的情况看,财政部拨出的国债资金中,国债专项预算资金基本上100%拨付到了项目单位,国债转贷资金的拨付率大约在98%左右。各级财政部门为确保国债资金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许多地方还根据国债资金的拨付要求,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资金拨付制度和程序,为以后加强建设资金管理提供了经验。
记者:1000亿元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对改善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和历史欠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政权建设等等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近期看,国债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带动了全社会资金的投入,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到去年年底,拨付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总额为2173.5亿元,其中,国债专项资金627亿元,银行贷款533.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050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8.85%,与银行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率为1:2.53,说明1元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带动了2.53元社会资金的投入。国债专项资金的投入带动作用,在一些行业中更为明显。例如,1元国债专项资金带动的社会资金在公路建设中为5.89元,在铁路建设中为3.52元。据统计,1998年通过国债专项资金带动的2173.5亿元投入,形成了2074亿元的工作量,由此可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这次国债专项投资的重点是农林水、市政环保、交通通讯等公共性、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其使用资金占已下达预算或转贷计划的国债专项资金总额的85.2%。因此,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突出表现为加快了这些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缩短了建设周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由于国债专项资金的带动投入,1998年内,水利建设共完成堤防加固达标长度2600公里(其中大江大河干支流2200公里),大江大河干流完成护坡550公里,险工险段处理770公里,崩岸防护197公里,填塘固基151公里,重大险情处理近7400处,为确保完成1999年大江大河安全渡讯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路建设203个项目的建设总里程212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610公里),已完成的22个项目新增公路里程1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0公里)。铁路20个国债专项投资项目对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加快西南、西北路网建设速度和完善路网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与环保方面,涉及总投资为2862亿元的778个项目,不仅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第三,扩大了对原材料市场的有效需求,缓解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境。由于国债专项资金投入扩大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使得建筑、建材、冶金、机械、电力等行业市场需求明显增大,从而促进了这些行业企业的生产,缓解了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据统计,安徽省由于国债资金的带动,1998年整个第二产业可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6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增长1.65个百分点,水泥增长5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2.6个百分点,原煤增长2.5个百分点。江西省去年一季度建设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三季度同比却增长了12.8%,全年增长18.7%。水泥、钢材产销情况明显好转,价格开始回升。南昌市6—7月份钢材价格2560元/吨,水泥330元/吨,11月份已分别涨到2900元/吨、380元/吨,涨幅达14—15%。南昌水泥厂9月份以后销售收入及利润显著增加,摆脱了经营困境。此外建筑用沙、石、木材、劳动力大大增加。另据厦门市测算,国债专项投资资金投入5.28亿元,可消费水泥约4.6万吨、钢材9353吨,增加就业岗位3000个,效果十分明显。
记者:财政部门在保证国债专项资金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我们到地方采访,听说某市市长在听取了国债专项资金检查情况通报之后,连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个别部门财务管理如此之松!想不到有些人胆子如此之大!想不到一些基层财务人员素质如此之差!丁司长,请您介绍一下检查中发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丁:总的看来,各级政府都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高度重视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保证了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你说的这三个“想不到”正好反映出检查中发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挪用或不按规定用途使用国债专项资金。如某机场项目是国家批准概算总投资达11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却挪用建设资金购置自用空调、洗衣设备,发放工资、福利、奖金等,共计挤占、挪用资金211.37万元。其中,还超出国家批准的工程概算在“施工管理费”科目中购置桑塔纳轿车一辆,金额13.7万元。某水利枢纽工程用于生活及文化福利设施建筑、购车等方面的实际支出超出概算批准的支出额1251万元,变相挪用了国债资金。
2.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工程概算变更的随意性很大,超支严重。如有些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存在“边施工、边设计、边规划”现象。有的项目由于施工前没有认真做好诸如地质勘探等类工作,开工后不得不新增加几百万投资用于加固地基。有的省市初期为了争项目,许诺了地方配套资金,也签订包干建设的协议,现在却又提出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要求中央追加投资,或在现有资金情况下缩小建设规模,或突破投资概算。
3.项目配套资金到位慢、来源不落实。这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甚至不能形成投资效益影响经济持续增长,还会对今后财政投资支出造成很大压力,形成“倒逼机制”,逼迫财政不得不再拿钱补缺口。某民航航站区工程设计概算7亿多元,其中国债资金2.5亿元已全部到位,但各项配套资金至今分文未到。某省一项水域治理工程总投资8.3亿元,其中国债专项资金已到位2亿元,而地方自筹配套资金3.5亿元,仅到位119万元,其它资金还未落实。
4.资金滞留和管理混乱。为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合理使用,财政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从预算的成立与下达、资金的拨付、项目单位的财务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包括按财政预算、按工程进度、按建设程序拨款的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规章制度对于切实加强财政财务管理,防止资金损失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部门多头管理等原因,影响了这些规章制度作用的发挥,出现了资金滞留和管理混乱等问题。长江某段大堤加固项目,国家批准概算总投资9.1亿元,1998年安排国债资金3亿元,但到目前为止,项目单位仅收到国债专项资金4000万元,大部分资金滞留在省有关部门。对某省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项目的检查则发现,国债专项资金拨付渠道复杂,中间环节过多,一笔资金从中央下拨到建设单位要经过五道环节,至少一个月时间,各部门从各自职责、利益出发,层层滞留资金现象严重。
5.财务管理弱化。许多建设单位没有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有的甚至既未建账,也未设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十分混乱。在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中,曾先后出现一些省市“建库办”严重违反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将国债专项资金转存账户2亿元和违规支出6007.6万元的问题。许多项目由于没有懂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专职人员,不能按规定建账记账,不仅给工程决算造成困难,而且使得财务月报统计制度至今没有有效实施。某市自来水公司向内部职工集资782.24万元用于该市供水扩建工程项目建设,集资期三年,违规按1993年当期银行贷款利率12.24%计算应付利息287.24万元,而实际支付给职工利息又另加10%折让,总额达560.86万元,大大增加了工程成本。
6.资金使用“撒胡椒面”,还贷意识淡薄。某省把2亿元用于供水设施建设的国债专项资金分配到67个县市,多的分到几百万,少的分到几十万。这样“撒胡椒面”,不仅哪个县都建不好自来水厂,而且增加了还贷困难。另外,有些省市的同志根据过去“拨改贷”和“经营性基建基金转资本金”的“经验”,认为国债转贷10年才还,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因此还贷意识淡薄,找中央要钱的劲头很足,怎样还贷想得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确保按时还贷的措施准备。
记者:记得去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之初,就有不少经济专家提醒,一定要提防国债转贷资金被用得事与愿违。现在看来,专家们不幸言中。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将如何处理?关于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下一步要做些什么工作?
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1998年已经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和1999年继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确保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期、按质、按量顺利建成、发挥效益,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及时纠正管理和使用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仍是各级财政部门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前段时间检查出来的问题,将区别不同情况研究定案,作出处理,有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对违法违纪情况严重、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前期准备不充分、设计质量低劣、概算留有缺口、配套资金来源无法落实的项目,财政要采取不予成立预算、不予拨付财政资金、调减或终止建设项目、收回国债资金等硬措施,杜绝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保证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取得更好效果。同时,下一步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坚决扭转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切实保证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由于这次专项检查是在国债资金投入的初始阶段进行的,许多项目资金尚未到位,有的尚未建账,许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但是从已经查出的问题看,反映了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已相当严重。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管理部门和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忽视项目建设过程的财务管理、不注重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不建账、财务无专人管理、基本建设财务混同于一般经费账务管理等,与国家财政对这些行业和项目的巨额投资形成巨大反差,必须坚决加以纠正。为此,财政部已报请国务院同意,下发了《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以强化国债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
2.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把好项目选择关口。针对目前项目普遍存在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情况,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参与选好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要以效益为中心,以财政性资金管理为重点,从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的前期研究和概预算审核、项目单位的财务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报告等环节,把好效益关。
3.继续开展专项检查。目前对国债资金的各种检查虽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工程方面。对项目的财务资金使用情况还缺少全面的、系统深入的监督检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为此,1999年要继续组织各地专员办开展一至两次专项检查,并且要将对国债资金项目的检查与对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其它重大项目的检查结合起来进行,做到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加强整个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
4.将国债资金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针对目前基本建设领域中投融资体制不顺、权责不清、投资效益低下的问题,为了防止国债专项投资项目建设中普遍出现的工程“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的现象,1999年,要认真落实“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编制制度”、“项目投资概预决算审核制度”和“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基本建设支出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实行对财政性投资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
5.促进地方政府建立有效的还贷机制,确保国债转贷资金的按时还贷。巴西出现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按时偿还中央政府债务引发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教训,尽早消除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由于国债专项资金的转贷期跨越两届政府,因此,我们已建议国务院在适当时候进一步强调各省市政府按时偿还中央转贷国债资金的重要性和责任,打消目前在一部分省市领导同志中存在的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督促各省市政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还贷方案,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以保证国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