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30 作者:国家统计局
[大]
[中]
[小]
摘要: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
一、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时,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经过30年的不断进取和探索,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任务。通过努力奋斗,已提前完成了前两步的战略任务,使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提前实现了“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在1987年提前3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到1995年,又提前5年实现了再翻一番的目标。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98年达到了7955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7.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3%左右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缩小了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据世界银行估算,1997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7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
一、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时,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经过30年的不断进取和探索,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任务。通过努力奋斗,已提前完成了前两步的战略任务,使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提前实现了“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在1987年提前3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到1995年,又提前5年实现了再翻一番的目标。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98年达到了7955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7.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3%左右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缩小了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据世界银行估算,1997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7位,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之后。
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解放初期,我国钢产量仅居世界第26位,原油仅居27位,发电量仅居第25位。经过50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居第二位,糖、原油产量分居第四、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由1952年的50.5%、20.9%和28.6%调整为1998年的18.0%、49.2%和32.8%。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使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产业,如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等的紧张状况得到基本缓解。
二、各类产业全面发展,社会商品极大丰富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343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429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5倍,平均每年增长3.3%。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1998年,粮食产量达49000万吨以上,比1949年增长3.3倍,人均产量比1949年增长1倍;棉花产量达450万吨,增长9.1倍,人均产量增长3倍;1997年,猪牛羊肉产量达4090万吨,比1949年增长17.6倍,人均产量增长7.7倍。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部分工业品供大于求。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8亿元增加至1998年的3354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7.7倍,平均每年增长11.6%。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998年与1949年相比,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542万吨,增长15.6倍;糖由20万吨增加到826万吨,增长40.3倍;原煤由0.32亿吨增长到12.5亿吨,增长38倍。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器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呈迅猛扩张之势。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社会服务方式多样、能力大为增强。运输邮电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29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5029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2.5倍,平均每年增长8.6%。在交通运输方面,货运量由1949年的1.61亿吨增至1998年的126.44亿吨,增长78倍,其中,公路运量增长最快,为121.6倍。客运量由1949年的1.37亿人增至1998年的137.73亿人,相当于平均每人旅行11次,比1949年的0.25次提高了43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大增强,由1952年的1440万吨增至1998年的92237万吨,增长63倍。邮件处理手段逐步机械化,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邮电通信业的大力发展,使人们一般交流和贸易交流的方式已由改革之初的以信件、电话、电报为主要方式发展为还包括移动电话、传真、传呼、电子邮件、数据传输等多种先进快捷的交流方式。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4017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8.3倍,年均增长10.1%。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1950年以来,我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99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2125亿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2516亿元,建成投产基本建设项目130多万个,其中大中型项目约6200个。
工业方面,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部门残余不全、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独立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为增强。石油生产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原油生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扩大到1998年的1.61亿吨;钢铁生产雄居世界首位,年产钢量由1949年的15.8万吨扩大到1998年的11559万吨,增长了731倍;汽车生产从无到有,迅速扩张,汽车年产量由1955年的100辆左右迅猛扩展到1998年的163万辆,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00万辆;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小时增长到1998年11670亿千瓦小时,增长270倍,结束了长期困扰我国缺电、少电的历史。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大为提高。
农田水利方面,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事业,农田灌溉条件大大改善。全国灌溉面积已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1997年的5124万公顷。建成了大量的防洪、排涝、灌溉、发电等工程设施。到1997年底,全国兴建了大中型水库8.5万座,总蓄水容量4583亿立方米。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逐步走上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的道路,耕、种、排、灌、收割、运输实行一条龙机械化操作的面积逐年增加。
交通运输方面,已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2.18万公里增至1998年的5.76万公里,增长1.6倍。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07万公里增至1998年的127.9万公里,增长14.8倍,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大为改善。民用航空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到1998年为止,民用航空开通了1122条国际国内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蓝天运输网。
邮电通讯方面,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全国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由1949年的70.6万公里增加到1998年的621.5万公里,增加7.8倍。目前,全国已有77.6%的乡镇设有邮电局,通电话乡镇的比重达92.9%,进入长话自动网的乡镇比重达87.5%。电话网规模容量迅速扩大。电话交换机容量已由1952年的47万门猛升至1998年的1.38亿门。网路规模在世界上排名迅速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移动通讯、数据通信从无到有,迅猛发展。1998年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2386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总用户已突破1亿户大关。数据通信网络也初具规模,1998年中国电信数据通信总用户已达到156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用户达到68万户,中国公众多媒体用户达到52.5万户。
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5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也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998年的每人每年297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52年的8.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53408亿元。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多少年来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提高。城市煤气、天然汽、液化汽普及率由1957年的1.5%提高到1998年的78.8%,居民生活的舒适程度大大提高。居民家庭对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且普及程度迅速提高,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人们对消费品的购买从50—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到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目前,“老四件”早已在农村普及,“新六件”在多数城镇也已接近饱和,人们对万元级商品的需求正处于资金积累和逐步增加消费的阶段。
五、对外经济关系日趋密切,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5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仅对原苏联和东欧等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到逐步扩展为包括日本、欧盟、美国等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至1998年的3239亿美元,增长28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5%。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其中,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排名居第9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外汇储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8.4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4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1952年,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高达83.4%,1998年,机电产品、轻纺产品等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高达88.8%,初级产品的比重则下降为11.2%。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建国之初,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小,主要依靠前苏联向我国提供低息贷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资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不仅规模大、项目多,而且形式多样。1978-199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4069亿美元,外商投资在农业、工业、交通、饮食娱乐业等部门兴办了一大批企业和设施;外商投资还进入了邮电业、商品零售业、金融保险业等领域。20年间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多万个。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由80年代初的122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63万美元。
新中国5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相当突出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