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5 作者:张宝田 (作者单位:财政部农业司)
[大]
[中]
[小]
摘要: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000多公里,全区总人口240万,其中藏族占96%以上。和全国各地一样,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农牧业发展概况。
1.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1996年,粮食产量达77.7万吨,比1995年增长7.9%,比1988年增长69.8%,平均年递增7.7%,按1990年综合平均价,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4.24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975元,比1995年增长11%。1997年农业在遭受较为严重的中期干旱和后期霜冻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仍然连续第十年获得丰收。绝大部分农牧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部分农民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
2.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快速发展。1996年,牲畜总头数2250万头(只),仔畜成活率达80%以上,牲畜总增率达19.5%,出栏率达20%,肉类总产达11.5万吨,奶类产量达到16.7万吨,人均占有肉49公斤,奶70公斤。西藏全区有林地面积71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0.8亿立方米,有林地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4%和20.3%。野生动物资源居全国第一。目前西藏已经建...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000多公里,全区总人口240万,其中藏族占96%以上。和全国各地一样,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农牧业发展概况。
1.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1996年,粮食产量达77.7万吨,比1995年增长7.9%,比1988年增长69.8%,平均年递增7.7%,按1990年综合平均价,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4.24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975元,比1995年增长11%。1997年农业在遭受较为严重的中期干旱和后期霜冻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仍然连续第十年获得丰收。绝大部分农牧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部分农民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
2.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快速发展。1996年,牲畜总头数2250万头(只),仔畜成活率达80%以上,牲畜总增率达19.5%,出栏率达20%,肉类总产达11.5万吨,奶类产量达到16.7万吨,人均占有肉49公斤,奶70公斤。西藏全区有林地面积71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0.8亿立方米,有林地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4%和20.3%。野生动物资源居全国第一。目前西藏已经建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32.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5%,累计造林保存面积达40万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江两河”地区的生态环境。
3.脱贫步伐明显加快。1991年,全自治区贫困人口61万人,同年开发式扶贫开始启动,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到1996年底,全区有5个贫困县、28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政策对头,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自治区实行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免征农牧业税、乡镇企业免征所得税、对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实行财政补贴、放开农畜土特产品价格等一系列特殊政策。领导重视和政策的正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2.突出重点增加农业投入。1990年以来,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开始实施“一江两河”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粮食自给工程项目,使西藏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1991年国家将西藏“一江两河”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专项投资5.4亿元,银行贷款4000万元,群众投劳653.58万工日,共开工建设项目138个,其中交付使用94个。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第一期(1990—1992)、第二期(1993—1995)的开发任务,并已通过国家验收。两期农发项目共完成投资10660.7万元,群众投劳345.8万工日,改造中低产田16.03万亩,开垦宜农荒地2.19万亩,人工种草6.78万亩,工程造林3.36万亩,实现了项目区水草田林路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此外,国家财政每年还安排粮食自给工程资金300万元,促进了西藏自治区粮食自给率的提高。除国家对西藏农业投入的较大增加外,自治区各级财政也不断增加农业投入,1994年财政直接用于农业的支出为2.7亿元,1995年为3亿元,1996年达3.38亿元。
3.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投入的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目前西藏有万亩以上灌区24个,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0万亩;新建农村小水电站427座,解决50万人、55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由于实施了“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农机化工程”,农业科研体系得到加强,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业生产发展后劲。
(三)制约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和潜力。
西藏农业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制约发展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
1.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全区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100毫米,没有灌溉,农业生产根本无法保证。西藏山高谷深,修筑水利设施需要较大的投资,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海拔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全区大部分地区土质脊薄,土壤养份不足。主要农业区没有林业保护系统,农作物极易受干旱、雹灾、霜冻等灾害侵害。牧区草场承载能力低。
3.农业经营观念陈旧,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占支配地位。全区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44%,大多数农牧民还是靠传统方式耕种土地、饲养牲畜。
4.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仅为25%,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畜牧业仍以靠天养畜和传统放牧为主,畜种畜群结构不合理,产出效益低。
5.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农牧业服务体系薄弱。全区国有商业网点一般只能到县,农牧业服务体系薄弱。
西藏农牧业经济在发展中虽存在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但也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有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未利用土地55504万亩,占30.7%。在未利用土地中,约有56万亩可开垦为耕地。二是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西北部严寒,东南部温暖湿润,兼有亚热带到寒带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日照多,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且多夜雨。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小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三是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四是有传统的加工业品和大量的可以加工增值的农牧产品。此外,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有勤劳、智慧、善良的各族农牧民。
总之,目前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在党的十五大的方针指引下,发展农牧业经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一定要从多方面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西藏的明天将更美好。财政系统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畅谈改革
浙江省财政厅厅长翁礼华:财政管理要实现机制化
浙江在探索财政管理方面,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行机制化的管理方法,减少了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对贫困县,实行“两保两挂”的政策。贫困县在一保“两税”完成二保当年不出赤字的前提下,实行两挂,一是补助增长幅度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挂钩,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补助增长0.5%;二是补助与奖励挂钩,即每增收100万元,奖励5万元。这项政策实施三年多,贫困县很少有人到省里来要钱的,他们只要每年努力干工作,年底到省里算帐即可。对亿元县,采取上台阶的政策。地方财政收入每上一个台阶(3000万元),除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外,另增借一定比例的财政周转金。对其它的县,实行“两保两联”的政策。即一保当年收支平衡,二保消化历年财政赤字,在此前提下,省财政将各地增收上缴额的15%用于返还各地,其中10-11%用于技术改造,4-5%用于奖励。这样,增收多,上缴多,返还也多,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黄工乐:对机构改革马上就能减轻财政负担的看法不能太乐观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机关减一半,财政负担也就可以减一半,甚至还认为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也可以增加一倍。对这一点,我个人持比较谨慎的乐观态度。其实,这样看问题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我认为,国家一些部委的撤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是肯定的,也是改革的初衷。如果说财政的负担问题,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随着这些部门的撤并,八方向财政要钱要专款的局面能够得以改变,财政就可以集中资金办大事。从构成来看,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就是国家的机关撤并那么多,减下来那么多人,也并不是说这些人的工资就不发了,实际上他们的公用经费、人头经费还得财政负担起来。同时,越到基层改革的力度越小。从县级财政供养的人员来看,主要的还是教育、卫生以及基层政权等。另外公检法要加强,财政税务要加强。因此县级财政要想通过这次机构改革达到减人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是很难的。
财政系统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畅谈改革
财政难得的机遇
机构改革是振兴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章锐夫
财政部门应抓住机遇,找准在机构改革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推动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干部要转变观念,解决好“官本位”的思想,迎接下岗分流的挑战。二是职能要定位好,财政职能要完善。三是要至上而下地进行改革,不应强调上下对口。四是要多综合少交叉,决不能你那个部门管着我这个部门的事.我这个单位又管着你那个单位的事。五是要因事定编,因事定机构,特别要强调严格限制领导职数。六是相应的一些制度如人事制度、编制制度、任免制度、考核制度等都要进行配套改革。七是要切实解决好机构改革后人往哪儿去的问题,这是财政部门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八是要通过法定程序.立法进行机构改革。如编制法、机构法等等。
重庆市财政局局长陈万里
财政要为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作用
财政部门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为推赶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一是公平竞争条牛。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利习财政政策导向、税种的设置、税率的高低、去定的减免税等手段,形成利益导向,引导资金流向,支持或限制某种产业或产品的发展。二是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在控制支出总量的前提下,调整支出结构,把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重点、保稳定方面,改善生产生舌条件。三是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重庆作勾老工业基地,69%的企业亏损,资产负债率77%,下岗职工有40.5万人。因此,解决下岗职工生活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要建立或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及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体系.同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四是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积极支持目前迅速曼展的劳务、信息、技术、产权交易等市场。通过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全、规范,促进国夸资产的踺康运营。通过拍卖、参股、控股、直新优化组合,避免重复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安徽省财政政厅厅长朱玉明长:
要逐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1993年安徽财政收入只有76.3亿元,1997年达到235亿元,年均递增33.6%,增长16,6%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之所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是新财税体制的拉动新题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社会上有人提出,安徽这么穷,财政收入增幅那么大,是不是有水分?省委,省政府经过调查认为,不排除个别地方受过头税的现象,要做一些解释工作,对出现的一些不依法办事甚至违法的苗头要进行彻底的整顿,同时要求各级政府纠正盲目追求速度的现象,并适时出台了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的考核办法。亦法出台后,通过广泛宣传,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1997年,安徽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21%,收入增幅比上年有所下降。但这不是说,速度下来了,就是质量提高了,关键是各级财税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注重了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助理
兼财政厅厅长余国信机构改革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为保证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深入、全面的宣传,便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都能正确认识机构改革的意义,自觉搞好机构改革工作。防止出现谈机构改革财都认为必要.当涉及本单立、本部门时就争编制、争机勾设置的现象。二是机构改革要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结合起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防止出现有的事没人营,有的事几家争着管的现象。三是做好人员分流工作,真正做到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减轻财政负担。四是要有法律保证,不要使机构改革陷人机构的分分合合,压缩膨胀、膨胀又压缩的恶性循环中。五是机构改革要加强监督,防止反弹。
本刊记者 石化龙 王旭 报道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赵钰
努力寻找新的财源增长点
云南1985年财政收收入为27亿元,1997年达到364亿元,增长13倍。主要得益于烟草业、制糖业等的发展,特别是占财政收人70%的烟草业。但是,由于烟草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八受其影响较大。1997年以前全省财政收入增长l幅度高于全国财政收人l增长幅度,1997年增幅就比全国6.7%的增幅低I1.7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云南省除了巩固原有的支柱产业,还要努力寻求新的财源增长点。比如种植温带花卉和热带经济作物,带动地方经济的风情和地貌优势,大力发展!有的著名景点进行深度开发族风情的丽江以及有“香格
吉林省财政厅厅长矫正中
财政工作将面临新的情况
一是经济高速增长刺激财政收入增长的作用不复存在。二是分税制已实施4年,体制改革刺激收入高增长的特殊因素也不复存在,财政收入将转入正常增长。三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也会影响收入的增长速度。四是工业、粮食、外贸等国有企业亏损和遗留问题及各级政府的外债已进人还债高峰期,对财政收人的完成构成压力。与此同时,财政支出的刚性化又增加了预算平衡的压力。一些法律法规还对有关支出项目框定了固定比例,如农业、科技、教育等支出的增幅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公检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要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幅,还有粮食风险基金等也规定了固定的比例,财政支出的安排面临多难选择的局面。
财政系统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畅谈改革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黄可华
要防止旧财税体制的复归
当前,财税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和完善,要特别注意旧体制的复归。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国家下达的涉及税收减免的文件达200多个,而且减免涉及的税种广、项目多,许多政策明显带有复归旧体制的迹象。一是当一些企业或行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时,国家仍继续充当“让利者”的角色,往往通过减免税收给企业以关照。特别是在增僖税、所得税、营业税等主要税种上.又恢复了许多过去的优惠政策,如以税还贷政策,列个别行业实行抵税还贷政策等。这样使许多企业把解决困难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减税让利上。二是一强调哪方面重要,哪方面就得开口子,要求税收做出“牺牲”,给予减免优惠,好象只有少收税才算实实在在的支持。人为造成部门和行业之间竞相攀比,纷纷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以要求税收上的照顾。三是变相减免多了走方实行缓征税收的办法,一缓就是一年、两年。还葶空子,在“合法”的形式下实行即征即退、先征后《等。现在,地方各级虽无权随意开减免税的口子,住属于自己的税收。于是,大量的税收优惠就以财政《现,实质上与旧体制下的困难性、临时性的税收优惠:显带有旧体制的痕迹。
江西省财政厅厅忠诚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
管理财政支出的方法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财政支出的方法江西在全省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情况下,仍然把艰苦奋斗作为立省兴财之本,在财政管理中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的基本省
情,坚持在管理上多做文章,精打细算过日子。为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支出管理,江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财政支出综合定额管理办法,如从l993年起对省人大、政协会议经费实行综合定额管理,效果非常明显,使省级“两会”经费年增幅从过去的500,0下降为现在的10%以下。同时,对行政经费采取“下管一级”的办法。全省那么大,都管也管不过来,我们就把财政部对我省的省级考核逐步推广到地市,地市再管县,并根据我省实际不断加以完善,有效地解决了行政经费增长过快的问题。这几年我省人均行政费一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并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部下达的行政费各项考核指标。目前,省、地(市)、县已逐级实行行政支出考核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格局。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