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是当前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自1994年以来,许多企业已经到了生产难以维持,税款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的地步。流动资金紧张状况的进一步加剧,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我们通过对山西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是:
一、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不对路,造成积压,占用了资金。山西省国有工业企业一直存在着生产粗放、装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而且近年来也没有大的改观,多数企业因投入不足,自身效益欠佳而无力进行技改;部分企业虽然也进行了扩建、技改,但相当一部分项目仍滞后于市场,技改后不但没有取得效果,反而形成包袱,造成更大的积压。
1993年末,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30.7亿元,1996年10月末,增加到58.5亿元,增长了90.41%,而同期工业总产值只增长了16.69%。这一问题在冶金、纺织行业尤为突出。阳泉钢铁公司是山西省重点冶金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多年以来一直是高炉锰铁和生铁,虽然质量都不错,但由于产品单一,受市场冲击大,企业效益一直不好...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是当前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自1994年以来,许多企业已经到了生产难以维持,税款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的地步。流动资金紧张状况的进一步加剧,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我们通过对山西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是:
一、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不对路,造成积压,占用了资金。山西省国有工业企业一直存在着生产粗放、装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而且近年来也没有大的改观,多数企业因投入不足,自身效益欠佳而无力进行技改;部分企业虽然也进行了扩建、技改,但相当一部分项目仍滞后于市场,技改后不但没有取得效果,反而形成包袱,造成更大的积压。
1993年末,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30.7亿元,1996年10月末,增加到58.5亿元,增长了90.41%,而同期工业总产值只增长了16.69%。这一问题在冶金、纺织行业尤为突出。阳泉钢铁公司是山西省重点冶金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多年以来一直是高炉锰铁和生铁,虽然质量都不错,但由于产品单一,受市场冲击大,企业效益一直不好,为了调整产品结构,1993年决定从瑞典引进一套二手球磨铸管设备,投资达1.4亿元,设计能力年产3万吨铸管,年创效益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由于技术不过关,合格率只有10—20%,产量仅达1.5万吨,铸管市场也没有预计的那样乐观。到1996年10月底,阳钢的存货高达8378万元,比1993年末的5282万元增长58.78%。这个项目不但没有给阳钢带来希望,反而成了包袱。山西省国有企业类似的项目不是少数,由此而造成更多的产品积压。省纺织行业1993年末库存产成品积压3.14亿元,1996年10月底,库存积压达6.45亿元,增长105.61%。
二、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资金占用,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和浪费。主要表现在企业流动资金在内部各单位之间、非生产项目以及企业内部材料上的不合理占用。据调查,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1996年10月末流动资金借款总额6.45亿元,仅其内部集体企业就占用了2500万元。1993年该公司在海南岛投资房地产3000万元,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
三、企业基本建设挤占了流动资金。山西省国有工业企业普遍存在重产值、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问题。各企业不论是否具备条件,都争投资、争项目,盲目引进,使企业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对项目的概算估计不足或投资不足,形成较大的缺口,占用了流动资金。如临汾钢铁公司焦炉建设项目于1989年编制概算,1992年开工,1994年底建成。概算投资1.18亿元,实际开支达3亿元,超支1.8亿多元。而临钢1996年11月末流动资金借款余额仅1.87亿元。也可以说,临钢流动资金借款全部被占用到该项目上。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项目投产后不但没有产生效益,反而成为包袱。如山西涤纶厂1992年建设织染分厂和纺毛厂时挪用流动资金6000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总额的58.65%,该项目于1996年10月份正式投产,预计1997年将亏损7000万元,使本来就资金紧张的状况更趋严重。
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主要还应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慎审决策、内部挖潜、加强管理来解决。
1、积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步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面向市场,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求生存、求发展。同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帮助企业增资轻装的有关政策,增加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增强企业自身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矛盾。
2、积极清仓利库,盘活资金,加快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要解决企业产成品资金积压严重的问题,除了要积极处理现有积压的产成品、清仓利库、盘活资金外,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产品单一、粗放经营的格局,生产适销的产品。这是企业走出困境,促使企业流动资金走向良性循环的根本途径。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切实抓好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合理安排,优化配置,使企业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杜绝企业内部资金的不合理占用。企业内部集体企业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必须尽快收回,企业投资于非生产项目上的资金也要积极盘活、回收;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内部财务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合理安排企业物资的配置,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材料物资的损失浪费,这是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重要手段。
4、加强对企业基建、技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企业主管部门要从宏观上进行调控,要严格地进行论证,对项目的前期准备、概算要作通盘考虑,审慎决策。不能再因概算不足而挤占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要加强对市场的预测,以免造成投产后更大的损失和浪费。企业要积极从扩大内涵再生产上作文章,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企业效益。
(责任编辑 张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