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庄友松 福建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实现小平同志设计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做好扶贫工作,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就做好财政扶贫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三立足”,找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1、立足优势抓开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只有认识到本地的优势所在,并把优势发挥出来,才能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从福建省来看,贫困县基本上都属山区,这些县森林资源、水能资源和山地资源等比较丰富。要立足当地资源进行大开发,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商品经济;要立足县情、乡情,大胆放手让农民群众开发,适合什么就搞什么,不拘一格,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2、立足自身努力奔小康。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固然需要财政部门扶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努力,靠干部带领群众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苦干实干。离开了这一条,再多的扶持也难以奏效,再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在贫困乡、村干部群众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克服无所作为和单纯“等...
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实现小平同志设计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做好扶贫工作,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就做好财政扶贫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三立足”,找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1、立足优势抓开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只有认识到本地的优势所在,并把优势发挥出来,才能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从福建省来看,贫困县基本上都属山区,这些县森林资源、水能资源和山地资源等比较丰富。要立足当地资源进行大开发,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商品经济;要立足县情、乡情,大胆放手让农民群众开发,适合什么就搞什么,不拘一格,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2、立足自身努力奔小康。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固然需要财政部门扶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努力,靠干部带领群众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苦干实干。离开了这一条,再多的扶持也难以奏效,再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在贫困乡、村干部群众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克服无所作为和单纯“等靠要”的思想。这是做好财政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
3、立足效益促发展。效益是经济工作的目的和最终成果,效益提高了生产才能发展,并通过发展形成资本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更需要树立效益观念,增强效益观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一要克服盲目追求规模,盲目追求产值,盲目上项目的现象,对项目的选择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努力做到上一个,成一个,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二要做到脱贫致富奔小康与培植地方财源相结合,通过抓农村经济的大开发,大力培植地方财源,实现民富、村富、财政一起富,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突出三个重点,从根本上支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财政扶贫奔小康工作中,要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村集体收入和人均乡财政收入为重点。发展是硬道理,收入是硬指标。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既是衡量农村进入小康的最重要指标,又是实现其他小康指标的最基本条件;增加集体经济实力是实现小康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指标,也是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增加乡财政收入是民富、村富的主要体现。因此,在财政扶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中,要以增加三项收入为重点,加强工作力度,加大攻坚强度,加快发展进度,做到奋斗有目标,发展有路子,措施有保障,从根本上实现小康。
1、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克服依靠农业致不了富的思想。过去人们都认为,当今我国农业落后需要靠扶持,农村要致富需走别的路,但从当前一些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农村要致富,必须走农路。因为,一方面发展农业是实现农民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根据当前财政分税制体制,发展农业是培植地方财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最有效的途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发展农业在奔小康中的地位。各级财政部门在扶持资金上要向农业倾斜,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同时,贫困县要切实克服无工不富的思想,贫困地区发展一般性的纯工业项目,由于交通、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风险系数大,地方受益少,弄得不好,不仅占用了宝贵资金,还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2、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它可以克服经营规模狭小、科学技术不易推广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的弊端,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较好地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减少市场风险。因此要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服务为保障,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带动千家万户参与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走贸工农一体化,经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要研究和制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措施和具体办法,一要设专项资金,凡涉农资金安排都要把扶持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并建立一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专项资金。二要政策引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三要典型引路,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民投身产业化。财政资金安排一定要突出重点,扶持典型。四要搞基地建设,使生产达到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经营。
3、搞活经营机制。在发展乡镇企业上,要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乡办、村办、联办、户办企业以及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一起上,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拓就业门路,让农民获得更多非农收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要重点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办经济实体,同时要注意管好用活集体资产,严格落实集体提留制度和劳动积累制度,不断增强集体积累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开发三种资源,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
1、开发政策资源。政策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当前国家和省出台的扶贫奔小康政策已经很多,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开发政策资源。首先要组织人员清理、收集、汇总历年来国家、省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凡涉及财政方面的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均要给予兑现。其次要充分用好财政扶贫政策。目前,福建省涉及财政方面的扶贫政策有十多项,各地应利用好这些政策,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2、开发资金资源。贫困地区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资金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筹集资金,充分开发资金资源,努力做到财政增一块,部门挤一块,社会集一块,银行贷一块,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一要增加财政投入。省财政要增加安排农村扶贫奔小康专项经费和周转金,并发挥财政综合部门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增加安排与农村脱贫奔小康有关的经费。同时,地县财政也要挤出资金,特别要管好预算外资金,将预算外资金集中使用,加大对农村扶贫的力度。二要善于利用外资。既要让外商有利可图,又要把扶贫济困事业搞上去。三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增加投入。通过制定一些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同时要加大引资力度,鼓励外商到贫困地区投资,以拓宽筹资渠道。此外,贫困地区要把争取银行贷款作为筹资的重要渠道来抓。
3、开发人力资源。农民群众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是奔小康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典型引路等形式,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奔小康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动员他们投资投劳办事业、奔小康。要大力引进科技人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村奔小康主战场,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探索一条科技兴农、科技富财、科技奔小康的新路子。
四、抓好三项工作,确保小康目标顺利实现
1、抓责任制建立。要在财政系统建立扶贫奔小康责任制。当前,尤其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备的有偿资金投入、回收责任制,做到项目选择有可行性论证,项目实施有专人负责,资金回收有专人层层负责,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2、抓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一要明确资金使用重点。财政扶持资金在使用上要坚持“三为主”原则,即以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强实力为主,以有偿资金为主,以直接与小康指标挂钩的项目为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要加强资金的管理,重点加强对村一级资金使用的管理,积极协助贫困地区切实把扶贫奔小康资金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特别是贫困乡村的党支部建设,加强以民主管理为内容的村级制度建设,建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审计工作,对财政拨付的有关资金要逐项进行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三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对财政用于农村扶贫奔小康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配套比例达不到要求,或者投向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纠正;对挤占、挪用、挥霍扶贫奔小康资金的要严肃查处;对贪污扶贫奔小康资金的要依法严加惩处。
3、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离中央和省规定的小康指标要求差距比较大。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攻坚项目来抓,协同有关部门周密规划,分步实施,从简投资,多方筹资,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 李海南)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