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聊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由于这里交通不便,地域偏僻,曾一度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和财政困难的地区。近年来,聊城地区各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分税制的政策要求为导向,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狠抓县、乡财源建设。
抓好县本级财源建设
聊城地区的县本级财源主要是工业。来自工业企业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区财政收入的60%以上,因而各县以工业兴县为指导,立足现有企业,努力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在内含扩大再生产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县级领导干部对县属企业的领导责任。如东阿县委、县政府规定,县领导干部每人都要负责一个企业,并以企业效益的好坏、上交税利的多少作为衡量和评定县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冠县对县属工业企业、集团总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指标,奖励指标为实交税款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两项;惩罚指标为实现利润、实现税金、资本保值增值率、资金占压和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值等五项,每一项都规定有具体的奖励标准和惩罚规定。
二是抓好企业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聊城地区财政局为了促进各县经济的发展,将企业上交的所得税的70%返还企...
聊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由于这里交通不便,地域偏僻,曾一度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和财政困难的地区。近年来,聊城地区各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分税制的政策要求为导向,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狠抓县、乡财源建设。
抓好县本级财源建设
聊城地区的县本级财源主要是工业。来自工业企业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区财政收入的60%以上,因而各县以工业兴县为指导,立足现有企业,努力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在内含扩大再生产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县级领导干部对县属企业的领导责任。如东阿县委、县政府规定,县领导干部每人都要负责一个企业,并以企业效益的好坏、上交税利的多少作为衡量和评定县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冠县对县属工业企业、集团总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指标,奖励指标为实交税款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两项;惩罚指标为实现利润、实现税金、资本保值增值率、资金占压和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值等五项,每一项都规定有具体的奖励标准和惩罚规定。
二是抓好企业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聊城地区财政局为了促进各县经济的发展,将企业上交的所得税的70%返还企业,无息使用,以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余的30%作为财源建设资金。东阿县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企业技改资金达1亿多元,仅1995年就实施技改项目46项,竣工41项。同时,各县属企业或向外地筹措资金,或凭借自身积累,或利用银行信贷,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例如,茌平味精厂所需技改资金,除财政支持一部分外,主要靠自筹和外地筹集。该厂借助“三九”集团名牌效应,将产品改名为“三九”牌味精,引进“三九”集团的资金,既缓解了技改投入资金不足,又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东阿化肥厂和冠州集团公司的技改资金则完全靠自身积累,走出了一条“技改投入增加——生产能力增强——自身积累增加——技改投入增加”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三是企业从各个方面加强内部管理。1、加强决策管理,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企业要按照市场变化和竞争的情况适时作出决策,改变以往听凭主管部门安排的作法。例如,冠县棉纺企业为改变面临市场疲软、原料供应困难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及时作出了“纺绽西移”(与新疆联合)的决策。该县纺织厂及时掌握棉花和棉纱的行情和供求信息,正确作出了购进或卖出的决策,不仅避免了进价损失,而且保证了存货的升值。2、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消耗和成本水平。如冠县冠星集团,建立了全面的成本管理制度,从厂长到车间主任,从班组长到各个职工,人人都规定有成本考核指标,并奖罚兑现,使企业成本水平得到严格控制。在目前全国纺织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该公司却一枝独秀,在短短的几年间一跃而成为全省同行业的利税大户,成为县经济和县财政的支柱。又如,茌平热电厂,由于加强了煤耗管理,使发电消耗达到了全国同行业的最低水平,在电价低于其它电厂的情况下赚取了可观的利润,1995年实现利润2188万元。3、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新的管理方式。如东阿钢球厂坚持借鉴南方乡镇企业的管理方式,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工资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机制。该厂产品实现了质优、低耗、价廉,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远销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在全国钢球生产规模过大的情况下,该厂的生产能力却年年大步上升。1994年生产钢球为15亿粒,1995年达到26亿粒,今年预计可达到32亿粒。由于各县狠抓工业企业管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995年全区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2420万元,比1990年增长160.8%,企业亏损面由1993年的43.2%减少为29.8%。例如,茬平县23家县属工业企业亏损面只有8.7%。东阿县1995年实现利税3689万元,比1993年增长228%。冠县32户县属工业企业中28户盈利,1995年上缴利税2271万元,其中上缴利税超过百万元的企业有9户。
加强乡级财源建设
各县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狠抓县本级财源建设的同时,夯实乡财政这一县级财政的基础。
1、立足本乡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冠县的兰沃乡,地处黄河故道。现有耕地4.4万亩,沙荒地2万亩。沙荒地不适合种粮,却适合种梨,兰沃乡就把鸭梨当作重点财源培植。现在新老果园已达4.4万亩,实现人均1.5亩果。仅梨这一项农业特产税,就由1993年的25万元增加到1994年的65万元,1995年又达到130万元,连年成倍增长。围绕鸭梨这一财源建设,他们狠抓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建起了恒温库,延长鸭梨保鲜期;建立果品服务站,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建起了乡、村、户一体的网络,搞好宣传和销售服务。2、借助外力发展本乡经济。东阿县的顾官屯乡原是一个典型的纯粮棉型乡,财政收入水平低,他们认识到要扩大财源,必须发展乡镇企业。但发展乡镇企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缺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该乡走了一条借助外力发展本地经济的路子,利用本乡具有土地、劳力、厂房和交通便利的优势,从外地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本乡的项目,先后上了齿轮厂、机械加工厂、饲料添加剂厂、轧钢厂和面粉厂等企业,并已开始见效,使1995年的乡财政收入接近100万元。3、发展多种经营,振兴乡镇财政。茌平县乐平铺镇,前几年农业特产税不足1万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利用种植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搞特色种植,实施了万亩西瓜、万亩苹果和万亩洋香瓜的“三万工程”,使乡财政开始摆脱困境。今年洋香瓜生产形成规模,并实行农商一体化经营,实现了高收入,因而今年总的农业特产税能达到130多万元。4、发展村办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冠县的斜店乡是老解放区,1992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被定为省扶贫乡。1993年该乡号召各村种植蔬菜,并从资金、技术、土地调整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村办经济由此兴起。对蔬菜种植,村委会派人分片负责,乡里则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资金,统一销售。由于形成了规模经营,使蔬菜远销十几个省二十几个城市。1994年该乡人均纯收入为600元,1995年跃为1400元,村级积累增加了,乡财政状况明显好转,1995年乡财政收入达到200万元,实现自给有余。
东阿县的姜楼乡从1992年起,在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同时,实行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一起上的方针,并以此为重点。现已建成了龙兴食品公司、钢球集团、造纸厂、印刷厂、轧钢厂、地毯厂和铜线厂等村办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则主要是从事养牛、养鸡等养殖业。目前150多个养牛户养牛1万余头,10多个养鸡专业户年产乌鸡60多万只。乡里成立肉类开发公司,生产出阿胶牛肉等产品,远销省内外,鸡则全部出口。因而该乡的工商税收从1991年的29万元急增到1994年的80万元,1995年达124万元。
(责任编辑 张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