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国债在农村还没有成型的定点市场,虽然买卖时有发生,且常与城市国债二级市场发生流通往来,但农村国债,仍表现出零散、小额和间歇性等交易特征。然而,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许多农民已把购买国债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少数农民碰到机遇也大额购进国债,积极参与投资;还有一部分富有农民渴望参加证券交易活动,只因市场的局限,投资潜力受到了压抑。农村这个广阔深厚的国债市场,正等待着人们去开拓、去挖掘。
“推销难”难在哪里
负责投放国库券的农村基层机构,普遍反映的第一个问题是:推销难。有的说,农民觉悟低,不愿购券;有的说,有些农民还没有脱贫,缺钱购券。前者,属少数现象。谁不晓得,哪种投资利大可靠,就投资哪。后者,则是实情。农村地阔人广,天灾人祸,贫富不一,总是存在的。如果按人均摊推销国库券,势必人为地增添麻烦。不平衡的经济条件,却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去处理,当然行不通。看来,推销难,难就难在推销方法上。只要灵活变通,推销并不难。
“拿钱买教训”
国库券推销机关似乎觉得推销难,于是有些改用行政分配、集体代购的办法,实质上是由集体统一承购。但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地方,垫付不起,为了完成任务,...
目前,国债在农村还没有成型的定点市场,虽然买卖时有发生,且常与城市国债二级市场发生流通往来,但农村国债,仍表现出零散、小额和间歇性等交易特征。然而,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许多农民已把购买国债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少数农民碰到机遇也大额购进国债,积极参与投资;还有一部分富有农民渴望参加证券交易活动,只因市场的局限,投资潜力受到了压抑。农村这个广阔深厚的国债市场,正等待着人们去开拓、去挖掘。
“推销难”难在哪里
负责投放国库券的农村基层机构,普遍反映的第一个问题是:推销难。有的说,农民觉悟低,不愿购券;有的说,有些农民还没有脱贫,缺钱购券。前者,属少数现象。谁不晓得,哪种投资利大可靠,就投资哪。后者,则是实情。农村地阔人广,天灾人祸,贫富不一,总是存在的。如果按人均摊推销国库券,势必人为地增添麻烦。不平衡的经济条件,却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去处理,当然行不通。看来,推销难,难就难在推销方法上。只要灵活变通,推销并不难。
“拿钱买教训”
国库券推销机关似乎觉得推销难,于是有些改用行政分配、集体代购的办法,实质上是由集体统一承购。但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地方,垫付不起,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自贴差价,低价抛售。
去年,某乡分配35万元的销券任务,乡政府担心推销难,不作推销动员,干脆按6%的差价率(即交易价格94元)转入二手证券商贩,净贴2.1万元。按规定,发行结束后二个月,债券可以在国家批准的证券中介机构或证券交易所上市转让交易。二手券持有者,在两个月后即可将债券投放二级市场。二手券在市场上,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适度减价,从已得利润中拿出少许,实现本利;二是原价售出,正式取得在发行期所得的全额差价;三是按理论利率转让,利上加利,获得更大收益。无论哪种情况,二手券商贩都从农民这里牟取了高额利润。一位乡干部感慨地说,如果农村设置了自己的证券交易机构,或者动员农民自愿认购,我们决不会吃这“哑巴亏”,“真是拿钱买教训。”
“农民也渴求国债投资”
去年,国家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推出了多样化的国债期限品种。短期品种,面额小,周转快,最适宜农民灵活运用资金的特点。但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国库券,只在城市由承销商经办。等到偏远农村听到讯息时,这些品种已销售完毕,农民很难在一级市场买到自己期望的债券品种。一个青年对笔者说:“我们农民也渴求国债投资!可惜远水楼台难得月,我们只好望月兴叹。”
“有一种垄断国债市场的现象”
在农村工作的同志反映,现在有一种垄断国债市场的现象:国债行情看好时,证券在发行期就被县市以上有关机构和“有路子”的二手专营商瓜分了,根本不发行到农村来;行情下跌时,就借助行政手段往农村压。举例说,1992年,国库券流通市场十分活跃,出现国库券热。下面接到分配指标后,作好了推销准备工作。可谁料到,在上层债券就被全部提走了,下面白忙活。而1993年,提高了国库券票面利率,理论价格上涨很大,但市场价格的上涨幅度没有跟上去,债券就被推到下层来了。这样做对国债发行很不利。
出现了“兑付难”的问题
国库券发行已十几年,年年按期兑付。可是,去年有些地方则出现了“兑付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上级财政为保证本级支出,压缩了预拨铺底金;二是乡镇财政缺乏垫付金。进入兑付期时,证券持有者纷纷到兑付点办理兑付,不少地方因无钱垫付而延期办理。这种现象必然有损国家信誉。
前景是乐观的
农村国债市场虽然还存在很多缺陷,但潜力很大。只要深化改革,拓宽市面,前景是十分乐观的。为此,笔者建议:第一,坚持个人认购,改进推销办法。按人均摊和集体代购的国库券推销办法,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符合农村经济的现状。开放性的认购,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许供不应求。改革十五年,农村经济大有发展,在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中,有很多人要求投资国债。在金融秩序好转的情况下,只要搞好市场导向和舆论导向,农民是会踊跃投资国债的。第二,设置农村证券服务点,构筑完整的国债市场体系。乡镇证券服务点,负责发行兑付,同时兼办交易业务,使农民购兑有地点,转让有场所。第三,上级财政部门或国债机构,应扶持农村国债工作,提供必要的周转金,为乡镇服务点顺利开展交易业务和兑付工作奠定基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用乡镇自筹资金和手续费等项收入,建立国债基金。第四,把多样化的债券品种推向农村,吸引广大农民的投资热情。多样化债券和灵活的变现方式,最适宜农民小额投资的习性。农村人口众多,积少为多,聚小成大,运用得法,必收大效。第五,健全和完善调控机制,加强国债市场管理。杜绝官办垄断现象,打击国债市场中的违法行为,保护群众利益,是发展国债市场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 何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