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江苏省沭阳县沂涛乡经济跌入最低谷,人均收入375元,财政收入也只有93万元,乡财政入不敷出,被列为江苏省最贫困乡。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该乡财政所积极当好乡政府参谋助手,抓住省委工作队扶贫这一机遇,狠抓投入、征管、服务三个关键环节,发展生产,开辟财源,一举扭转了经济发展落后局面。199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4亿元,比1991年增长107%,乡财政收入470万元,是1991年的5倍。在1992、1993两年年终目标综合考评中均位居全县第一,1993年被淮阴市委命名为“明星乡镇”。
加大投入拓宽财路。两年来,乡财政积极配合乡有关部门,主动向上争取和自筹农业发展资金112万元,投向水利配套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新建电灌站7座,桥、涵、闸、洞500多处,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巩固提高果、油、棉、桑、菜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工程,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也不断增加。向上级争取财政周转金127万元,安排预算内资金46万元,帮助乡办酒厂、汽车水泵厂、桐木有限公司和建筑公司等骨干企业进行技改,逐渐形成经济支柱。同时还向村办酒厂、养鸡场、面粉厂等村办企业投放生产周转金35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乡财政财路。今年上半年,乡财政所又安排支出50万元,支持乡办骨干企业,引导乡村工业加速发展,新上纸箱厂,解决了酒厂、汽车水泵厂的产品包装问题,形成了内联优势;组建了桐木有限公司,闯出了一条总厂在乡、分厂在村、资源在户的“龙头闯天下,龙尾进万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独具特色的桐木生产创汇农业模式,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年成品桐木板5000多立方。乡村工业的振兴促进了乡财政收入的增长。今年1—6月份,乡财政收入2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
严格征管,堵塞漏洞。该乡财政所与税务所“分家不分工”,主动协助税务所加强税收征管。该乡有七个小集市,因离乡较远、路况极差,集贸税收大部分流失。为此,财政所积极争取乡领导同意,给税务所购置了两辆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1992年当年就完成集贸税收18万元,是1991年的3.8倍。
强化服务,转换职能。为适应市场经济,该乡财政所改变了原来坐在办公室等纳税户“送钱上门”的消极被动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事业单位了解情况,做到“送钱上门,收钱到门”。在一些企业困难时及时送去周转金。1992年8月间,乡办支柱企业——沂涛酒厂第二期1500吨优曲扩建工程急需资金,财政所同志雪中送炭送去30万元,使企业的领导倍受感动,主动缴纳税款。1992年以来,该乡企业很少拖欠税款,还收回了1991年陈欠税款186万元。财政所同志还利用外出机会,帮企业联系推销产品。同时,乡财政所还积极帮助乡办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目前11户乡办企业有4户实行股份合作制,4户租赁承包,2户拍卖合并,无一亏损企业,酒厂、汽车水泵厂的利润比去年同期都有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