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压缩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遏制会议费的严重超支,江苏省响水县自1986年起对会议费实行由招待所“全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归己”的管理办法,此后几年响水县会议费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市最低水平。但由于这一办法不尽完善,只是固定了会议地点,忽略了影响会议费增长的其它因素如会议次数、天数、与会人数及会议费定额等,加之这几年物价上涨、会议费开支标准提高等因素,使得会议费非但未降,反而连年上升。1986年至1990年,响水县会议费平均每年增长28.7%,远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1991年响水县又对这一办法进行了改进,在对会议费实行包干使用的同时,加强了指标控制、源头控制和各环节的管理责任,改进后的办法大体可概括为:“定场所,核指标,控人数,压材料”。仍明确县第二招待所为会议招待所,县级行政会议均由第二招待所接待,其费用在财政局核定范围内包干使用,结余归己,超支不补;将会议费总指标按口切块,包干给县分管领导掌握使用,凡召开的县级行政会议,都由各块分管领导批准,主办单位凭批准后的预算和会议通知到财政局核定会议费指标,招待所根据指标到财政部门拨付会议费,包干使用;严格控制会议就餐人数,凡住城(含响水镇,响南乡机关)的与会人员、列席人员、工作人员一律不安排食宿,同时将会议工作人员的比例由10%降低到5%;压缩会议材料,除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体会议、县委全委会议、县政府组成人员会议和三级干部会议发主题报告外,其他会议一律不发会议材料,不得开支会议材料打印费。
实行这一办法后取得的效果可用三句话概括:“速度下降,次数减少,漏洞堵塞。”(1)会议费的增长趋势得到抑制并呈下降趋势。1991年当年会议费支出42.8万元,1992年44万元,1993年4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0.2%,会议费占行政公务费的比例从1990年的23.6%下降到1993年的14.3%。(2)会议次数大大减少。由于会议费按总指标分口切块,包干给分管领导掌握使用,使分管领导变成直接的责任人,自觉地关心和控制会议费的开支,能开小会的不开大会,能合并开的会不分开,能不开的会就不开。(3)堵塞了漏洞,节约了支出。财政部门根据领导批准后的预算和会议通知,按规定的食宿人数、材料费开支范围等逐项核定会议费指标,堵住了弄虚作假,节约了支出。此外,还大大减少了会议服务人员费用。
实行新的会议费管理办法后取得的成绩虽然是可喜的,但难免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形式会仍然很多,凡上年开过的会,下年照例还要开,并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召开会,而是出于传统形式而开会。二是会议费负担方式还不尽合理。“谁开会谁负担”的方式是会议费大幅度增长的症结所在。谁开会谁负担,与会者及其单位不承担任何费用,失掉了节约会议费的责任心。针对上述问题,响水县正积极地着手完善会议负担方式,将开会视同出差,参加会议的食宿费用由与会者回单位按差旅费的开支规定报销,会议开支的场租费、材料印刷费以及工作人员费用等由会议主办单位负担。当然,各级各类代表会、劳模会有其特殊性,可暂不实行这种办法。这一思路将会是控制会议费增长的有效对策,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必将有利于减少会议费支出,减轻财政负担,转变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