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年年抓扭亏,年年出亏损,或今年底扭了亏,明年初又开始亏;个别企业甚至越扭越亏。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对亏损企业采取的是保护政策,即在抓扭亏增盈的措施上主要是减税让利、“输氧输血”、指标控制等作法。去年以来,宜昌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规律,提出了抓扭亏增盈的新思路,新战略,即对亏损企业大胆地进行了“破产一批,兼并一批,扶持一批”的大动作,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破产一批。近两年,宜昌市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破产法》的规定,大胆地积极慎重地对市巾被总厂、市峡江纸厂、枝江县毛纺厂、兴山县纺织器材厂、五峰县造纸厂、长阳县塑料厂等一批管理混乱,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了破产处置。在方法上一般采取由企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法院经过立案审查,然后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宣布企业破产。企业被宣布破产后,都成立了清算领导小组和强有力的清算专班,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认真地清理,对企业的全部资产予以重新作价,然后实行资产变卖(一般采取整体变卖),并将企业的全部资产变卖收入用于支付破产期间职工的工资劳保和按一定比例偿还债务等破产清算费用。如:市巾被总厂是一户拥有职工2200多人(正式工1300人,退休职工近400人,临时工500人)的亏损大户。该厂由于管理不善,自1989年发生亏损后,生产直线下降,基本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产品销售收入逐年递减,出现连年亏损,截止破产时的1991年,累计亏损达800多万元,企业债务高达2100多万元,职工工资无保证,人心涣散,领导对此一筹莫展,企业扭亏无望。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该厂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了破产处置。该厂破产以后,市旭光棉纺厂整体购买该厂财产,对退休职工负责实行退休统筹保险;

对临时工予以全部解聘;对正式工采取由主管局安置一批,自找门路调走一批,自愿停薪留职解决一批,剩下的一批由旭光棉纺厂安排工作,从而使该厂的大多数干部职工比较满意。从宜昌市一批企业的破产情况来看,只要工作做得细,不仅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因素,而且,既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扭亏问题,又能使全市职工清楚地看到企业的兴衰与职工切身利益的密切关系,成为激励全市职工努力工作,鞭策企业奋发图强的驱动力。
二、兼并一批。近一年多来,宜昌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兼并,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在兼并双方自愿和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兼并亏损企业。截止今年7月底,已有13家亏损企业被兼并。据调查,多数亏损企业被兼并后,它们依托优势企业的实力和信誉启动了生产,扩大了销路;优势企业利用被兼并企业的场地等生产要素,壮大了企业骨架,发展了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例如,宜昌市柴油机厂,近年来一直是本市的亏损大户,1992年仍亏损282万元,今年初被猴王企业集团兼并后,并由猴王焊接设备分厂与柴油机厂共同组建猴王动力公司。该公司一方面大刀阔斧地调整产品结构,除生产原有型号的柴油机和焊接设备外,还大力开发多缸柴油机系列,生产农用车和叉车等,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另一方面,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努力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取得很好的效果。1至7月猴王动力公司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原柴油机、焊接设备分厂之和增长了269.1%、245%和632.9%,其中利润由同期亏损12万元,变为盈利631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再如远安县装饰布厂1992年亏损68.9万元,今年被该县机械厂兼并后,他们着手进行转产改造,为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和江北机器制造厂生产车桥,今年1至7月,生产经营势头良好,已实现利润18万元。
实践表明,只要由兼并与被兼并企业充分协商,达成共识,自主决定(政府有关部门当然可牵线搭桥,但不能搞“拉郎配”),本着优势互补原则,就可以使现有的生产要素得到重新配置优化组合,就能较快地实行产品结构调整。
三、扶持一批。近年来,宜昌市还对一批有发展前途,有技术力量,产品有一定市场的亏损企业,采取了重点扶持一批的办法帮助企业扭亏。所谓重点扶持,是基于对该企业内外部条件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后,由各方面各部门协同作战,密切配合,集中力量,对亏损企业进行扶持。如远安县对该县化肥厂的扭亏,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该县化肥厂过去一直是宜昌市扭亏增盈的一个“老大难”企业,1992年初远安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到化肥厂的干部职工既有与企业共命运背水一战的决心,又有较好的项目和转产的规划,他们同企业领导一道对企业亏损原因进行了认真、全面、系统地分析,制定了综合扶持该厂扭亏的方案。县财政局解决技改贷款63万元,并给补贴10万元;县工商银行给予挂帐停息,并注入流动资金贷款70万元;县税务部门迅速上报审批新产品的减免税手续;县经委帮助落实,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及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该企业在上述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生产得到了全面启动。同时,该厂在企业内部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如精减人员,划小核算单位,强化现场管理,节能降耗。去年该厂生产的碳铵单位成本下降了5.86%,一举扭亏为盈。今年该厂已完成增产菌、敌氧菊脂等技改项目,并投入生产,1至7月,新开发产品增产菌盈利7.4万元,敌氧菊脂盈利2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