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算编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在抓好“三保一压”(即保平衡、保质量、保时间、压结转)的同时,要着重从基础工作入手,按照“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八字方针,把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一、继续做好决算平衡工作
今年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财政支出有所控制,总的形势不错。但从全年收支执行情况来看,由于地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组织收支平衡的难度很大,所以形势也不容乐观。问题主要是,在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财政减税让利的口子越开越大;第二轮承包没能准确估计效益上升因素,基数定得过低,导致有财源而财政收不上来;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后,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财政调控不力。另外,“三角债”又有抬头,企业资金紧张,拖欠财政收入不断上升。所以,要完成今年的预算,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注意防止年终突击花钱、支出猛上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对前三个季度增长过猛的支出项目,要从严控制,把过快增长的幅度压下来。各地必须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开源节流,确保收支平衡。
二、进一步提高决算质量
财政决算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决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真实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财政决算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各项改革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决算中来。去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反映国家财政支持救灾工作的情况,我们在财政决算中增设了一张救灾资金决算表。今年,我们又在财政决算中增加了一项内容,就是反映财政信用资金的活动和发展情况。这对真实地反映财政信用资金情况,切实加强对财政信用资金的管理,理直气壮地发展财政信用,有很大作用。二是决算数据的真实、可靠。从年终清理期开始,就要抓决算收支的清理工作,将应当列入财政收入的钱及时催交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将不该列入财政支出的钱剔除出去,不该支的坚决不支。在决算审核中,重点应当审查有无虚列收支、转移科目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有无随意退库、不按规定减免税或者将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等违反财经制度的现象。
财政决算的准确性主要指决算报表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近几年采用电子计算机汇总决算,报表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是每年错误仍然不少。特别是总表、明细表和县级表是问题比较多的几张表。如总表每年2月份报送,到3月份报送明细表时,有些项目的数据发生了变化,造成总表和明细表数据不一致;决算报表与报送财政部各司的财务报表也有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还有的省在决算报到财政部审查以后,有些数据要改动,或者是回去以后给各县解决问题,造成县级表数据改动,这是允许的,但改动以后,必须马上重新向财政部报县级表,以免造成两级财政决算数据不一致。希望各地引起注意,今年不要再出现这类差错。
三、加快决算进度
加快进度是指决算报送要及时。决算必须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期限报送,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拖延不报,影响国家财政决算的汇总。大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在每年3月底以前都能将决算报上来,但也有少数地区报得晚,个别地区有些报表数据甚至在6、7月份还报不上来。国家决算是全局性的大事,是关系到向人代会和全国人民汇报财政情况的大问题,一个地区的理由再多也是局部问题,也要服从大局。一个省、一个市的决算报不上来,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决算的及时汇编和上报,同时也拖了其他省、市的后腿。这个问题希望各地能够重视,在今年的财政决算工作中,真正有所改进。
四、认真总结,全面反映财政情况
国家财政决算作为一年财政情况的总结,必须具有全面性。一方面决算本身内容必须全面,按照决算报表的规定全面反映,不能该报的不报。比如企业承包退库收入的列报问题,有些省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制度规定,实行收入全部上交,超承包收入退库的“两条线”管理办法,而是采取收支相抵的“坐留”办法,这样就没有全面反映出国家财政支持承包企业的情况,也不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的审核和监督。今年决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办。另一方面决算说明和决算总结必须认真、全面。要有对全年财政决算情况的分析,从中找出特点、经验和问题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很有意义。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对决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很好地贯彻党的“十四大”的精神,使今年的财政决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