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3日清晨,鞍山市财政局中央直属企业财政驻厂员组副组长孙玉亭,因患血癌悄然离去。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没有显赫的职位,也无眩人的业绩,但她的死却使无数的人从心里为她哭泣。人们为之相互传告,自发地前来为她送行。吊唁的花圈、挽联摆满了她家楼前的空地,寄托着人们的哀思。
“一心只想着工作,很少想到自己”
孙玉亭给同志们留下最难忘的印象,是她忘我的工作精神。她善于处理财政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服务融化在监督检查之中,实事求是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积极支持改革。她说,做驻厂员工作,既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政策,又要为企业搞好财务管理出谋划策、提供服务,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开展得好。孙玉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一次财务检查中,孙玉亭发现某单位的一项费用摊列成本不对头。该单位之所以这样作帐,是比照对地方企业有关规定处理的。于是她一面查阅资料,询问情况,一方面找出应该依据的文件规定,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分析问题,终于使这个单位心悦诚服地调了帐。
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是个事业单位,财务处18名会计人员,没有一人受过专业培训,业务不熟,工作漏洞较多,1989年转为企业化管理后,财务管理更加跟不上。年终检查,有问题的帐单叠起有一尺来高。孙玉亭心想,对这样的单位要改变现状光检查不行,必须从工作上给予切实的帮助。为此,孙玉亭带人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调帐,手把手传授如何建帐,终于使单位财务工作有了起色。1990年在冶金部系统各单位会计工作评比中,这个院得了第2名,并顺利通过了国家财务大检查。该单位领导十分高兴,一定要请中企组吃顿饭表示感谢,可孙玉亭却说:“这是我们份内的事情,吃饭就免了。”
孙玉亭带领中企组的同志们经常为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鞍山炼油厂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几亿元的大型企业,可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连续滑坡,由1987年上缴税利1.15亿元下降到1990年的2360万元。去年初,企业带着一系列经济效益下降的财务数据找到孙玉亭。“帮助企业提高效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孙玉亭热情地回答。她亲自带队,多次到该厂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挖掘潜力,制订了12项“双增双节”规划。企业按照这个规划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至去年10月底,增加效益1447万元,预计到年底企业上缴税利可突破5100万元。
前几年,炼油厂医疗费用开支混乱,一人公费、全家吃药的现象很普遍。为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决心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办法,提出按工龄承包医疗费用的设想。对此,孙玉亭给予热情支持,认真帮助修改完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施行后,原来的混乱状况大为改观。1990年至今,医疗费开支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突破承包指数。
孙玉亭把工作看得很重,却很少想到自己。1989年冬天,孙玉亭在骑车上班路上,不慎从车上摔下来,胳膊骨折。接骨时又因医疗事故胳膊接歪,疼痛难忍,只得打断胳膊重接,在治疗期间,她仍然坚持工作,组里准备用车接送她上下班,她却执拗地说:“胳膊断了,可我的腿还能走。”
早在住院前半年,孙玉亭就经常感到头昏、体乏,有时两腿几乎不能支撑住羸弱的身体,这正是白血病的先兆。同事们多次劝她去医院检查,但为了工作她却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等这项调查搞完,那项检查结束,又等这户企业困难解决,那个单位事情办好。在住院的日子里,她也不忘布置处里的工作,住院当天,躺在病床上她还惦记着第二天准备给中国银行鞍山分行财务人员培训班讲课的事情,还在为不能去而叹息。孙玉亭一心为工作的精神,感动着每个熟悉她的同志,她病逝后,中企组一位女同志流着眼泪说:“孙大姐一心只想工作,却很少想到她自己。”
“廉政建设,首先要自己管住自己”
孙玉亭的工作联系着众多的企业,手中也有权,但她公私分明,始终洁身自好,一尘不染,从不以权谋私,她常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廉政建设,首先要自己管住自己。”“管住自己”,孙玉亭管得很细、很严。当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在她办公桌抽屉里整齐地放着400多元的购物券和100多斤食油票。人们心里很清楚,这是企业为感谢她的帮助而送的,考虑到以后还要和这些企业一起工作,她无法当场拒绝,只好以“不买”的方式作最后的拒绝。
1989年动乱高潮时期,孙玉亭带队到一个单位检查预算外资金情况。在一个月的检查中,孙玉亭带领的检查组不在单位吃客饭,不要单位派车接送,不拿单位任何礼品。检查组的作风使这个单位领导十分感动:“我们每年都要接待数不清的检查组,象孙玉亭这样的检查组,既不吃请,也不受礼,是难得的一个。”几年来,孙玉亭每年平均下企业100多天,从未在企业吃过一顿饭,从未向企业要过一次车。
她不用企业的车,也从不向自己单位要公车办私事。领导干部廉洁不廉洁,司机最清楚,司机刘师傅说,为中企组开车几年,没有为孙大姐办过一次私事,从来没有往车里装过一次礼品。她坐车最干净。在孙玉亭住院前一个月,局里给她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新房。中企组自己有车,也有的是年轻人,大家都知道她身体不好,诚心诚意地想为她搬家出把力。但孙玉亭却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机会,借来一辆人力车,和爱人、孩子自己搬入新居。搬家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她怕上医院影响工作,就自己涂上消毒药水。此后三四天伤口仍不愈合,流血不止。但她仍没有引起警觉,还是一心在想工作。
孙玉亭不仅管自己管得很严,对自己的家人也是这样。她对上中学的独生女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女儿因自己职务之便沾公家的光,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就连在她住院期间,也不让女儿中午在财政局食堂吃饭。在那些日子里,女儿是和同学在外面吃饭的。
“我们欢迎她这样的领导”
孙玉亭逝世以后,鞍山中企组的年轻人都有一种失去亲人般的悲痛,都怀念过去和孙玉亭一起工作过的愉快日子。他们逢人就说:“我们就欢迎这样的领导”。话虽不多,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她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
中企组是个新机构,年轻人多,孙玉亭就象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关心年轻同志,局里处里每次评选先进,人们往往都评选她,可她总是把名额让给年轻人,态度既诚恳又坚决。她说,给工作出色的年轻人一点鼓励,有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树立事业心,健康成长。病逝以后,财政局党组织评她为优秀党员。中企组的一位同志说:“要是孙组长还在,她一定还会谦让的”。
孙玉亭非常关心提高年轻人的业务素质。中企工作接触企业机会多,容易了解企业,孙玉亭要大家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深入进去,多搞点调查,认真研究一些问题。她说,这样做一来能更好地发挥中企机构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为企业出谋划策,办点实事,二来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为了提高年轻人的写作水平,孙玉亭到中企组工作的四年里,常常把休息时间用于修改年轻干部送来的调查报告和论文。为此,她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熬了多少夜晚。
对于年轻人,孙玉亭既是可亲的大姐,又是知心的朋友。她除了在业务上传帮带外,更注重在思想上引导培养。有的人工作不安心,她就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摆正个人选择与组织安排的关系,为他们展示中企工作的丰富内容和发展前景,鼓励他们塌下心来,争取在工作上取得好成绩。有的同志因对个别党员干部作风有看法而影响个人入党的追求,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耐心帮助他全面看问题,树立正确观点,在政治上、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孙玉亭从她住院到病逝只有短短的15天,对所有的人来讲都太突然了。住院后她的生命就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尽管专家、大夫都在为她想办法,但已经太晚了。面对死神的威胁,孙玉亭仍不屈服。她不时用疲惫的双眼紧盯着房门的开启,盼望能够走出去——她心里还在想着工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