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4 作者:江苏省徐州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增大,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1988年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亿元,1990年下降到2169万元,1991年1-5月份,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倒挂2047万元,企业亏损面达43%,亏损额7893万元,全市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82%。其中:全民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8.8%,亏损额上升34.7%。市属14个工业公司(局)有9个行业亏损,市县属58户大中型企业有22户跌入亏损企业。28户特困企业被迫停产、半停产,1.2万名职工无工可干,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面临如此严峻的经济和财政形势,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扭亏增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任务,提出了“从亏损企业入手,以打破‘三铁’为突破口,‘五改,齐抓,加大责任,从严治厂,注重实效”的基本思路。就是: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交椅”,以经济效益定升迁;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打破“铁工资”,以企业收益和个人贡献定收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以个人技能定岗位;改革企业积累机制,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深化企业内部机构改革,不强求上下对口,以生产经营需要定设置。围绕这一基本思路,财政部门同...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增大,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1988年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亿元,1990年下降到2169万元,1991年1-5月份,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倒挂2047万元,企业亏损面达43%,亏损额7893万元,全市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82%。其中:全民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8.8%,亏损额上升34.7%。市属14个工业公司(局)有9个行业亏损,市县属58户大中型企业有22户跌入亏损企业。28户特困企业被迫停产、半停产,1.2万名职工无工可干,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面临如此严峻的经济和财政形势,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扭亏增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任务,提出了“从亏损企业入手,以打破‘三铁’为突破口,‘五改,齐抓,加大责任,从严治厂,注重实效”的基本思路。就是: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交椅”,以经济效益定升迁;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打破“铁工资”,以企业收益和个人贡献定收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以个人技能定岗位;改革企业积累机制,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深化企业内部机构改革,不强求上下对口,以生产经营需要定设置。围绕这一基本思路,财政部门同其他经济综合部门一起,全力投入到狠抓企业扭亏增盈的工作中去,经过半年多的奋力拼搏,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开始回升。到11月底累计,全市470户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45万元,比5月底净增7192万元,亏损企业减少40户,6-11月平均亏损额比1-5月下降76.1%。一批严重困难企业恢复了生产,工业经济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扭亏增盈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摸清我市亏损企业现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市里四套班子负责同志带队,深入8个行业和6个县区进行专题调查,而后又组织市经委、体改委、财政局、税务局、工商银行等部门对大中型企业和201户亏损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我局全体专管员和驻厂员都参加了对亏损大户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除帐面亏损外,还存在大量的潜亏,据统计,全市已核实的各种潜亏达5亿多元,帐面明亏与潜亏之比约为1:2。同时了解到,造成亏损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市场疲软,价格调整,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不足,资金紧缺和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不落实外,企业内部原因主要有:
一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缺乏活力。突出表现在干部能升不能降,工人能进不能出,特别是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不挂钩,只能增不能减,企业内部没有实行按劳付酬,拉开收入档次,形成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致使企业干部和职工积极不起来。加之企业短期行为严重,过分扩大消费基金,有的企业坐吃山空,资不抵债,已成为“空壳子”1991年1-5月,全民预算内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比1990年同期增长11.38%,分别比销售收入和实现税利的增长幅度高出2.5和27个百分点,大大超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二是技改资金投入不足,设备严重老化,新产品开发步伐缓慢,产品结构不合理,积压严重,资金周转不灵。我市有相当一批企业生产设备带病运转,技术水平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据对亏损企业175种主要产品的调查,属1960年以前投产的有32种,1960-1979年之间投产的有81种,1980年以后投产的仅62种。在175种产品中,已基本丧失竞争能力成为滞销产品占50%,缺乏竞争能力的占40%。5月底全市工业产成品资金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增加15天,更加剧了企业资金紧缺的困难。
三是企业基础管理差,成本核算失实。不少企业生产现场“赃、乱、差”,损失浪费严重。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计价、财产清查等基本管理制度,有的被弃置不用,有的执行不严,有的缺乏考核检查,以致成本不实,财产流失,利润虚假。
四是企业领导不力,有的领导班子内耗严重。市冶金局某厂的几个厂级干部不团结,连厂长碰头会都开不起来,需要决策时就靠厂办公室主任传条子,厂长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抓生产和管理。一些厂长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生产经营决策水平低,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
通过对企业亏损状况的调查及对亏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要促进我市工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积极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的同时,要大力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
(二)提出扭亏增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
为了加强对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领导,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有关经济综合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扭亏增盈领导小组,下设扭亏增盈办公室,由市经委、财政局负责抓好扭亏增盈的具体工作。在抓企业扭亏增盈过程中,我们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市政府提出建议,主要有:
(1)促进企业强化销售管理,减少产品积压,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市经委、财政、银行等部门帮助企业核定合理库存,对超储积压下达限期处理任务。企业在规定期内完成处理积压产品任务指标的,经财税部门审查批准,可按其实际归还贷款提取一定数量的“节息奖”,奖励有功人员。
(2)防止虚盈实亏,积极处理潜亏。规定企业今后所有产品和发出商品均按“就低”原则结算成本即产品实际成本低于保本成本的,按实际成本结存;高于保本成本的,按保本成本结算,高于保本成本的数额,均作当期销售亏损处理。对以往潜亏挂帐的内容、范围及申报审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企业今后要用不低于当期实现利润的30%来处理潜亏挂帐。
(3)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对建设周期在12个月以内的技改短平快项目,凡在规定的期限内建成投产并收到实在效益的,经审计部门审计,财政部门批准,对技改中的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新建、扩建的项目,竣工投产经济效益显著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按所需流动资金的一定比例增补流动资金,视同用实现利润归还技改贷款处理。对技改任务重并有消化能力的,鼓励企业按销售收入的1%提足技术开发费。对不按规定提足技术开发费的工效挂钩企业,不得计提新增效益工资。对于连续三年不提、不用、不进行技术改造或其他生产性投资的工业企业,其折旧基金由县(市)、区、局、公司按隶属关系,有偿调剂使用,并取消企业承包人的承包资格。
(4)将企业盈亏状况和企业领导者及职工利益紧密挂钩,以调动扭亏增盈积极性,并制约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对1989年以来,实现利润连续三年递增20%以上的企业厂长(连任),市政府给一定的政治荣誉并上浮一级工资。对亏损限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年内超亏的,减发企业党政负责人(包括副职)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完成限亏指标并压缩亏损30-50%的企业,经财税审计部门审核确认后,可提取一个月平均工资的奖金,压缩亏损50%以上的,奖励一个半月工资的奖金。对亏损限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由主管部门按这一精神具体规定。
此外,本市还通过切实制止“三乱”,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扭亏增盈创造了条件。1991年全市各执收、执罚单位都进行了“三乱”自查自纠,全市查出应没收的乱收、乱罚、乱摊资金809万元,退回218万元。市政府明令取消了51个乱收、乱罚、乱摊项目,仅停止征收机动车辆地方建设基金,对有困难的亏损企业减缓征收副食品发展基金,对煤加电收费进行清理,将超收、结余部分返还给企业等几项,全年就减轻企业负担3300万元。
(三)层层签订扭亏增盈责任状,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
1991年限亏指标下达后,为促使企业尽快实现扭亏目标,我局和经委提出了建立扭亏责任制的办法,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由市与公司(局)签订扭亏增盈责任状,然后再由公司(局)把限亏指标分解到所属亏损企业,并逐户签订扭亏责任状。责任状规定,年底突破限亏指标的公司(局),全部领导干部一律下浮一级工资。同时,对亏损企业实行干部冻结,凡经营性亏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本企业扭亏转盈前一律不准调动;亏损企业厂长不得易地按原职级安排工作;对长期扭亏不力的厂长就地免职或降职使用,从而切断了亏损企业干部的后路,迫使他们横下一条心,带领全厂职工扭亏增盈。1991年下半年,我市就地免除厂长职务17人,正职降副职6人,副职就地免职9人。扭亏责任状的层层签订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出台后,对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触动很大,一些企业主管局立即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企业扭亏工作中去。市纺织局签订扭亏责任状后,抽调几十名机关干部,由局长、副局长、科长带队,组成8个服务队到8个亏损企业帮助扭亏,限期不能扭亏的,服务队也要受到批评和相应处罚。这样,全市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扭亏目标管理体系。
为了加大亏损企业的压力,督促其落实扭亏责任制,按期实现扭亏目标,市扭亏增盈办公室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的会场上,以红榜公布55个盈利大户的企业和厂长名单,以黄榜公布54个亏损大户企业和厂长的名字,并电视采访亏损企业厂长,进行新闻曝光。同时,我局对名列榜首的14个亏损大户逐一“过堂”,整理出半导体厂等4户严重亏损企业的典型材料,发给到会的1300多名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这4户企业进行“千人会诊”,要求每人至少提出3条救活企业的措施。这些做法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给亏损企业的厂长和职工带来了巨大压力,许多亏损企业的厂长表示一定要尽快改变被动局面。
(四)多方筹集资金,支持企业扭亏增盈
针对部分企业技术改造任务重,新产品开发缓慢,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为帮助企业尽快扭亏增盈,我市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技改投入。市财政局首先筹集1400万元,市政府又从工商行、交行、建行、农行、中行等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筹集1600万元,并将这3000万元专项用于小型短、平、快技改措施和新产品开发。我局还从小贷基金中安排810万元,向省和外单位拆借资金1200万元,专项扶持长年亏损企业的技术改造。据对贷款项目的效益追踪考核表明,大多数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投入资金的37户亏损企业中,已有7户扭亏为盈,6户已经减亏。啤酒瓶厂,自1984年建成投产以来,连续7年亏损,亏损额共达520万元,财政补贴115万元,债务1080万元无力偿还,日子十分难过。1991年我局投入资金120万元扶持该厂生产市场需要的医用盐水瓶,做到当年立项施工,当年竣工生产,9月份盈利1.2万元,开始扭转了多年亏损的被动局面。
此外,财政金融部门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帮助企业扭亏增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行短期债券4000万元,债券利息多于银行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由市财政给予贴息,基本满足了工业生产发展和支持经济困难企业的需要。
(五)深入基层抓重点,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在抓扭亏增盈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各经济综合部门深入基层,蹲点帮厂。为此,我局组织财政专管员13人到9个亏损企业和税利大户蹲点,协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同时,要求分管局长及各有关科室科长、专管员人人建立联系点,拿出一定时间到点上办公,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受到企业的好评。我局联系的造纸厂,过去是亏损大户,近年来我们帮助该厂进行纸机改造,并注重帮助其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实行和完善“十项指标,百分系数,三级考核,能多能少”的内部分配办法,把生产、质量、效益、消耗等指标以及企业管理综合起来与职工工资基金挂钩,严格劳动纪律,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1991年,该厂新产品产值占40%,主要单耗指标创省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仅降低消耗一项年节约成本200万元,全年上交利税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