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曲伟 健民 李凤 黑龙江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一个处于粮食主产区的县级市。1985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3107万元,在全省县级财政中处于中游偏上水平。然而,时过5年,情况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990年按现行财政体制口径计算,该市财政收入达1.09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比1985年增长2.5倍,平均每年递增28.5%,高于全省平均年递增幅度20.5个百分点。在全省70个县(市)中,绥化市第二个跨入亿元县的行列,但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实现由3000万元到1亿元的飞跃,第一个亿元县用了近10年时间,他们只用了5年时间,就净增财政收入近8000万元。“绥化现象”令人深思,为何在5年时间里,财政收入增长这样快,绥化经验对其它地方有无可借鉴之处?根据调查所见,绥化市确有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等客观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绥化市的财政经济工作独具特色,在强化政府财政行为、依靠科技培植财源、内涵挖潜增加效益、扶持税利大户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等方面都有新的创举或独到之处。
一、强化政府财政行为。绥化市委、市政府认为,财政是落实科技兴市方针的重要杠杆,科技又是财政腾飞的第一动力。因此他们把强化政府的财政行为作为启动科技兴市、振兴财政经济的关...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是一个处于粮食主产区的县级市。1985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3107万元,在全省县级财政中处于中游偏上水平。然而,时过5年,情况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990年按现行财政体制口径计算,该市财政收入达1.09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比1985年增长2.5倍,平均每年递增28.5%,高于全省平均年递增幅度20.5个百分点。在全省70个县(市)中,绥化市第二个跨入亿元县的行列,但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实现由3000万元到1亿元的飞跃,第一个亿元县用了近10年时间,他们只用了5年时间,就净增财政收入近8000万元。“绥化现象”令人深思,为何在5年时间里,财政收入增长这样快,绥化经验对其它地方有无可借鉴之处?根据调查所见,绥化市确有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等客观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绥化市的财政经济工作独具特色,在强化政府财政行为、依靠科技培植财源、内涵挖潜增加效益、扶持税利大户和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等方面都有新的创举或独到之处。
一、强化政府财政行为。绥化市委、市政府认为,财政是落实科技兴市方针的重要杠杆,科技又是财政腾飞的第一动力。因此他们把强化政府的财政行为作为启动科技兴市、振兴财政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财政工作作为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推力,摆上日程,抓住不放,“七五”期间,市政府每年都召开计划、科技、财政工作会议,有时是捆在一起开,以形成合力。市政府每年都以政府名义下发有关财政文件,专门部署财政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财政工作,市长办公会议经常讨论财政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财政工作,这些都已成为传统。近5年他们换了三任市长,但市长亲自抓财政的规矩一直没有变。原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李殿科同志,就经常围绕制约财政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1990年,他亲自主持研究财政工作的市政府常务会和市长办公会就达10余次之多。去年四季度,面对全市欠税2200多万元,直接威胁财政收入达标的问题,市政府先后召开8次紧急会议,组织银行调剂资金、弥补欠税,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帮助追缴企业拖欠货款,使财政收入达标化险为夷,顺利实现历史性突破。二是强化财政职能。主要是市政府注重发挥财政部门资金分配、组织收入、财政监督的职能,支持财政部门开展工作。特别是为了强化基层财政职能,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他们在“七五”期间,全面改革了乡镇财政体制,先后在27个乡镇组建了财政所,配备基层专职财政干部142人,并在1988年全面建立乡镇财政金库,使乡镇财政有职有权,有动力、有压力、也有活力,有效地强化了财政职能,增加了财政收入。1990年,全市乡镇财政收入2398万元,比1985年增长91%,每年递增13.8%,27个乡镇中已有10个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三是强化科学理财。为在全市形成合力抓财政、保财政、支持财政工作的新格局,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落实省里提出的“保盘子工程”任务,成立领导小组,确立奋斗目标,指标纵横双向分解,收支上下层层落实,强调逐级负责,保证财政平衡,并把奖罚作为考核干部依据,使政府管理财政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财政为政府科技兴市、振兴经济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金保证,促进了绥化市依靠财政振兴科技、依靠科技振兴经济、发展经济致富财政的良性循环。
二、依靠科技培植财源。一是抓振兴科技。为使绥化的科技在高水平上起步,他们率先抢占科技制高点,1986年,在一些地方把发展经济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向上要资金、要项目时,绥化市就提出了“科技建市、兴绥富民”的发展战略,并争取被省科委、国家科委确定为科技兴市联系点。他们本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企业输送“科技财神”,广泛联系、多方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科研与生产联合体,使绥化市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七五”期间,财政部门共筹措资金421万元,用于支持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二是抓科技兴农。“七五”期间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30项,大豆万亩高产技术攻关、甜菜纸筒育苗、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水稻旱育稀植、网箱养鱼等技术都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科技兴粮大见成效,1990年粮食产量5.8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85年增加1.37倍。其中,水稻亩产由1986年的266公斤提高到357公斤,增长34%,农业总产值达3.11亿元,比1985年增长63.29%。三是抓科技兴工。绥化市工业企业开发了白桦饮料、丰产素、发泡塑料、北国春酒、大庆牌香烟等新产品147种,新增产值1.2亿多元,新增利税1560万元,科技进步因素在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中的比重已由1985年的22%上升到35%,大大高于全国(26.2%)、全省(18.5%)的水平。由于科技长入经济,产品更新换代,质量不断提高,有些产品已打入外地市场,外向型经济不断扩大。市参美化工厂,原是一个只有20几人的小作坊,“七五”期间在市财政支持下,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先后开发了丰产素、保鲜参、小白桦饮料等6种新产品,尤其是小白桦树汁饮料的开发,已成为全省小白桦饮料集团的“龙头”产品,打入哈尔滨市场。该厂1990年产值突破850万元,成为利税300万元盈利大户。参美化工厂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是绥化市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绥化市依靠科技进步,经济超前发展,财源日益茂盛,已成为黑龙江省县级财政一颗科技兴市、科技兴财的璀璨明珠,这一事实雄辨地证明,繁茂的科技之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财政经济之果。
三、内涵挖潜增加效益。为使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绥化市把科技兴市的重点放在挖潜改造上。“七五”期间全市工商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重点抓了51项(工业42项,商业9项)挖潜改造项目,总投资504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451万元)。他们坚持整体与局部利益的统一,把富市与富基层有机结合起来,在致富基层、搞活企业、培植财源上狠下功夫。技改51个项目中,已投产见效的25个,其中,工业18个,商业7个,改造的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的投资利税率达到60%左右。啤酒厂的罗马灌装线,投资400万元,改造后年产量由5000吨增加到1.2万吨,1990年实现利税325万元,比改造前增加一倍多。为进一步搞活流通,“七五”期间,他们共投入商业网点和农贸市场改造资金763万元,改造较大规模网点11处,建设大型全封闭式中心市场1处,明显扩大了销售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销售、利税同步增长,一、二、三百货商店已成为利税50万元、100万元以上企业。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4.34亿元,比1985年增长60.6%,平均每年递增9.8%;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5.41亿元,比1985年增长85%,平均每年递增13.1%。商品流通共实现税金3223万元,(其中国合商业与个体商业分别实现税金2156万元和1067万元),在全省县级名列第一。
四、合理投入,扶持税利大户。为给企业创造宽松条件,促进生产、培植财源、提高效益、增强后劲。“七五”期间,他们从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倾斜,财政税务部门直接和间接向企业投入1.4亿元以上,起到了积蓄后劲、培植财源的可喜功效。对年创利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大户,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等几大班子领导成员采取分工包户的办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指导,为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运用科技上质量、上品种、上效益,不断为市场提供名优新特产品,为企业增加效益,使财政增添后劲。绥化卷烟厂是绥化市头号创税大户,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0%以上,对这样举足轻重的企业,市领导非常重视。原市委书记冯兆英、原市长李殿科,经常到烟厂听取汇报,为提高烟厂效益,几年来,他坚持从源头抓起,一环扣一环,逐一帮助解决问题。从农业环节抓烤烟种植面积和提高质量,从工业环节抓烤烟用煤供应,发展为烟厂配套的生产企业,从原料环节几次到云南亲自争取落实优质烟叶。为解决卷烟滞销问题,市政府今年还专拨几十万元促销费,做到在市场疲软情况下销售数量和实现税金均比上年增加。尤其是为使绥化烟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加快发展,“七五”期间市政府积极扶持该厂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提质降耗、增产增收。由于卷烟产量、质量的提高,预计到“八五”末期,将会新增税金6000万元以上,每年平均增加1200万元以上,卷烟产品税将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烟税在绥化市2亿元财政收入规划中将成为二分天下有其一。这种扶持税利大户的方法,实践证明是增强县级财政经济实力的明智之举。
五、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绥化市财政的迅速崛起,主要是内功练得好,自身工作过硬。但“好风凭借力”,上级财政部门对绥化财政经济的关怀和支持,也起了举足轻重作用。自1988年起,为落实省委提出的“富省必须富基层”的战略方针,黑龙江省财政厅就把绥化市作为县级财政经济超前发展的5条小龙之一,从调整财政体制入手,实行财政计划单列,收入递增包干,使绥化市仅从这一项政策中就多得财政收入上千万元(上解递增10%与实际递增28.5%相比);省财政厅领导曾多次到绥化市考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还邀请专家学者为企业发展目标与项目可行性进行考察论证。为了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支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七五”期间省财政投放1414万元,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发展名优新特产品。其中,改造及新建项目15个,这些项目已全部投产,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总计增加利税1000多万元。其中市电机厂借款120万元,改造了电镀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改造后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比改造前增加了85万元,税金增加了17万元。对1个县级市省财政投入这样多,效果这样好,这在全省是少有的,也是绥化市财政经济超前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
“七五”期间,绥化市财政经济的超前高速发展,不仅“兴绥富民”,振兴了绥化市财政经济,而且对国家和省财政的贡献也在加大,累计达1.8亿元之巨。其中,按现行财政体制和有关政策,几年来,共上解中央和省各项资金1.4亿多元(1990年4129万元,比1985年增长3.43倍,比单列前的1987年增长1.37倍),为国家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1714万元,征收预算调节基金517万元,认购国库券1745万元;特种国债179万元。“八五”期间,他们已经提出财政收入要达到两亿,再翻一番,成为我省唯一的双亿元县。对此,有个怀疑,甚至认为不可思议,但经过省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一致认为绥化实现双亿元目标,既有潜力,也有风险,但潜力大于风险,达标完全可能,我们衷心祝愿并相信他们一定能达到既定目标,为全省乃至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