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迟海滨
[大]
[中]
[小]
摘要:
一、七年来乡镇财政建设工作情况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自农村的财政收入和用于农村的财政支出大量增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把乡镇财政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党中央、国务院1983年颁发的《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规定:随着乡政府的建立,应当建立乡一级财政和相应的预决算制度,明确收入来源和开支范围。198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农村工作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又提出:各地要尽快把乡镇一级财政建立起来。1990年7月,李鹏总理在接见全国乡、镇长培训班学员时,再次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乡镇财政,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服务。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我们逐步开展了乡镇财政建设工作。1983年底,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布置了建立乡镇财政试点工作;1985年,颁发了《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1987年以后,连续召开了几次乡镇财政工作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初步交流了经验,推动了乡镇财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七年来乡镇财政建设工作情况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自农村的财政收入和用于农村的财政支出大量增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把乡镇财政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党中央、国务院1983年颁发的《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规定:随着乡政府的建立,应当建立乡一级财政和相应的预决算制度,明确收入来源和开支范围。198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农村工作的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又提出:各地要尽快把乡镇一级财政建立起来。1990年7月,李鹏总理在接见全国乡、镇长培训班学员时,再次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乡镇财政,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服务。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我们逐步开展了乡镇财政建设工作。1983年底,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布置了建立乡镇财政试点工作;1985年,颁发了《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1987年以后,连续召开了几次乡镇财政工作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初步交流了经验,推动了乡镇财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财税部门和各有关部门,为乡镇财政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党政领导亲自抓乡镇财政建设,研究具体规划,制定贯彻落实的办法,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财税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七年来,乡镇财政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1990年底,全国乡镇财政干部已有23万人(包括农业税征收员),比建立乡镇财政之前的1983年增加了13万人。各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乡财政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形式。到1990年底,在全国57400多个乡镇中,有2600个乡镇设有专人负责财政收支的管理;有22100个乡镇成立了财政所,负责本乡的财政收支管理,但仍然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有32700个乡镇成立了财政所,建立了乡镇一级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收支挂钩,超收分成或上交递增包干和定额补助等不同形式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收入向上交、花钱向上要的报帐单位的局面,调动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其中有5900多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国库,使乡镇财政能够及时调度和运用本级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9500亿元,比1986年增长1.7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乡镇财政直接组织的收入达485亿元,比1986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递增20%,大大高于全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长8.6%的幅度。
二、乡镇财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和基层政权建设
全国乡镇财政建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充分显示了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充分调动了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建立乡镇财政之前,乡镇一级财政收支只是作为县级财政的报帐单位管理,收钱向上交,花钱向上要,乡镇财政收入与乡镇政府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乡镇政府对加强经济管理、组织财政收入缺乏积极性,有些乡镇领导甚至帮助企业争取多减税、多免税。建立乡镇财政体制后,财政收支与乡镇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多收可以多分成、多办事,调动了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四川省邛崃县,建立乡镇财政前,每年契税收入不到2000元,屠宰税收入4万多元。建立乡镇财政以后,由于加强了征收管理,契税收入增加到7万元,屠宰税收入增加到33万元,全年财政收入由440万元增加到1150万元,增长1.6倍。辽宁省盖县建立乡镇财政前,乡镇领导想办法帮助企业少纳税、多免税;建立乡镇财政以后,乡镇领导亲自抓税收,督促企业交税。仅各种零散税收,就比建立乡镇财政之前增收292万元。有些同志生动地说,建立乡镇财政,在调动积极性方面,集中表现为由“争”变为“增”:建立乡镇财政之前,是一年之计在于“争”,即争财政拨款,向上多要钱;建立乡镇财政以后,是一年之计在于“增”,即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解决本乡镇的经费开支。这一字之差,反映了乡镇财政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乡镇财政建立以后,增加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培养财源方面。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始终把支持农业生产放在首位。1990年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资金共计37亿元。其次,是用于支持了乡镇企业发展。1990年用于扶持乡镇企业的资金共计25亿元,扶持了近60万户企业,新增税收6亿多元。湖北省嘉鱼县牌州镇是一个只有16000人的小镇,经济基础薄弱,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几年来,一直把扶持生产、培养财源放在重要地位,他们坚持了“六抓”,即:一抓开发本地资源,奠定基础财源;二抓骨干企业,巩固支柱财源;三抓名优产品,培养活力财源;四抓盘活资金,挖掘内部财源;五抓市场信息,引进外来财源;六抓企业改革,发展后劲财源。由于他们始终立足于支持经济发展,财政工作越做越活,财政收入成倍增长,1990年完成财政收入541万元,比建立乡镇财政之前的1985年增长2.6倍,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的先进单位。乡镇财政除用财政资金支持生产发展外,还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融通资金,支持乡镇经济发展。江苏省2021个乡镇财政所,1990年筹集、融通资金6亿多元,支持了10000多个项目,当年新增税收16000多万元。此外,乡镇财政还利用联系面广、信息来源多的特点,为乡镇企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黑龙江省肇东市近两年来向乡镇企业提供了500多条信息,救活了7户企业,增加收入180多万元。
(三)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乡镇财政建立以后,全面加强了乡镇预算内、预算外和自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1990年乡镇财政用于学校、医院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等各项事业的资金达170亿元,占乡镇财政总支出的45%。江苏省沛县大屯镇实行三项资金统管后,镇政府可以统筹安排全镇三项资金的财力,集中力量办了三件事:一是用47万元建成了大屯港扬水站,旱田改水田1万多亩;二是用150万元全面维修了中小学危房,增添了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三是用10万多元整修了城关镇街道,改善了镇内交通条件。安徽省全椒县乡镇财政对三项资金统一管理后,改变了过去政出多门、多头收钱、分散花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状况,集中资金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1985年至1989年期间,共拿出419万元,修建和改造危房3300多间,购置教学设备265台,改善了办学条件。
(四)促进了基层政权建设。建立乡镇财政之前,乡镇虽是一级政权,但没有相应的财权,不能很好地发挥基层政权的职能。乡镇财政建立以后,事权与财权统一起来了,可以统筹安排乡镇财政的各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乡镇政府行使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有了必要的财力保障,促进和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三、进一步做好乡镇财政工作的意见
七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财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乡镇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乡镇财政建设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干部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乡镇财政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提高,以便在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在为基层政权建设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总的来看,目前各地区对乡镇财政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对于乡镇财政建设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特别是一部分领导同志,担心建立乡镇一级财政后,会分散财力,削弱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应该认识到,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行使政府职能的重要物质保障手段。乡镇财政工作做好了,财力雄厚了,无论是对县级财政,还是对国家财政都是很大支持。乡镇财政收入多数是一些零散的、分散的财源,征收难度大,如果乡镇政府对组织收入没有积极性,相当一部分财源就会流失,县级财政也要受到损失。各级领导对乡镇财政工作中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列入议事日程。要关心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生活,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应该解决而且也能够解决的,要及时给以解决。
(二)完善乡镇一级财政实体,处理好和有关部门的关系。根据各地区乡镇财政建设的经验来看,无论是财政收入上解的乡镇,还是财政补贴的乡镇,建设成一级财政实体,对调动乡镇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努力增收节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目前尚未建成一级财政实体的乡镇,除少数不具备条件的以外,都应该有计划地建设成一级财政实体。建设乡镇一级财政实体,关键是要处理好增长财力县乡两级的分配关系,确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县、乡两级的积极性。乡镇财政增加的收入,县里应该合理分享,大家都得好处。具体实行什么样的财政管理体制,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调动两个积极性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
国库条例规定,原则上一级财政要有一级国库。组建乡镇国库的工作,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方针,逐步发展。目前,已经建库的有5900个乡镇,要巩固、提高,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国库条例办事,努力办好。已经建成乡镇一级财政实体的、有条件建库而尚未建库的,要同银行和税务部门协商,有计划地进行建库工作。目前还不具备建库条件的乡镇,要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建库工作。
目前,乡镇财政所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而税务所是按经济区划设置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乡镇财政建成一级实体,需要税务所的密切配合。税务所收税和上解税款,要按乡镇和税种进行统计,并向有关乡镇财政所提供统计和计划资料。财政所和税务所要协商办事,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做好乡镇财政的建设工作。
(三)乡镇财政要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人均耕地不到1.3亩,人均占有粮食还不到800斤。解决1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不能只看到眼前粮食多了一点,就放松了对农业的支援。乡镇财政应该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推广良种,普及农业新技术,使农业生产保持稳步的发展。这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
(四)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加强乡镇企业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乡镇企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乡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是乡镇财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乡镇企业一定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优势。乡镇财政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一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二是要稳扎稳打,做到支持一个,成功一个。就全国来说,乡镇企业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许多产品已产大于销。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今后几年在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方面,一般来说主要是帮助现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物质消耗,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下功夫;乡镇企业起步比较晚的地区,在发展乡镇企业时,要注意克服盲目性、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和物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许多乡镇企业的管理是比较好的,但从总的情况看,多数企业还属于粗放经营,管理比较差,效益比较低。我们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财富,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管理,才能做到产量高、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许多乡镇企业规模都不小,但管理工作跟不上,以致造成产品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差。管理是生产诸要素之一,办企业不重视管理是不行的,一定要十分重视管理工作,改变一些企业以包代管,管理松弛的状况。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为中心,加强经济核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乡镇企业逐步提高经济效益。
(五)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也是乡镇财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点滴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把控制财政支出工作抓紧抓好。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使用各项资金;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厉行节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乡镇自筹资金是乡镇财力的三个组成部分。乡镇财政要把这些资金统一管理起来,加强监督,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督作用。
(六)加强乡镇财税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七年来乡镇财税队伍发展比较快,但干部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财税干部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加强乡镇财税干部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财税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以老带新进行培养。总结先进经验,以先进典型进行培养教育,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各地区都要多层次、多渠道地举办短期培训班,争取在五年内,将近几年增加的乡镇财税干部全部培训一遍,提高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乡镇财税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廉洁奉公。总的看,财税战线干部队伍是好的,但因为财税工作的特点是和钱打交道,一定要十分重视廉洁的问题,不能以权谋私、以钱谋私。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钱和帐一定要分人管,收付款要有正式单据,要建立正规帐簿。在支持生产和事业项目时,要坚持集体研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这些制约性的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这样做,可以防止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也是对干部的保护。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将我们的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