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过一年来的治理整顿,投资规模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问题在于:一方面,投资结构没有明显改善,基础工业和农业投资增长缓慢的局面仍无改观;另一方面,宏观投资效益很不理想。有鉴于此,进一步治理整顿中的投资政策应有所改变和侧重:
一是注意调整投资结构。途径包括存量调整(即通过长期资金市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现有资产结构的流动)和增量调整(即通过新增加投资的不同投向和投量调整结构)两个方面。而这两条途径都以投资的适度、合理增长为前提。所以,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投资,在规模上应保持适度增长,防止急于求成,过度压缩投资规模造成供给能力下降和经济滑坡。同时,在适度增加的投资中,实行向农业和基础工业倾斜的投资政策,减少对加工工业的投资。
二是把提高投资效益放在重要地位。关键是:(1)放弃不切实际的超高速经济增长欲望,消除“投资饥渴”的根源;(2)减少和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3)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和投产项目。
三是严格控制预算外投资,特别是控制非生产性建...

经过一年来的治理整顿,投资规模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问题在于:一方面,投资结构没有明显改善,基础工业和农业投资增长缓慢的局面仍无改观;另一方面,宏观投资效益很不理想。有鉴于此,进一步治理整顿中的投资政策应有所改变和侧重:
一是注意调整投资结构。途径包括存量调整(即通过长期资金市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现有资产结构的流动)和增量调整(即通过新增加投资的不同投向和投量调整结构)两个方面。而这两条途径都以投资的适度、合理增长为前提。所以,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投资,在规模上应保持适度增长,防止急于求成,过度压缩投资规模造成供给能力下降和经济滑坡。同时,在适度增加的投资中,实行向农业和基础工业倾斜的投资政策,减少对加工工业的投资。
二是把提高投资效益放在重要地位。关键是:(1)放弃不切实际的超高速经济增长欲望,消除“投资饥渴”的根源;(2)减少和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损失;(3)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和投产项目。
三是严格控制预算外投资,特别是控制非生产性建设的预算外投资。
四是有步骤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包括:构建投资决策和投资实施的双重风险机制,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和投资过程中的浪费;建立和完善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投资间接调控机制,加强对投资计划和投资过程的审计、监察和监督。
(摘自《经济学动态》1990年第9期何德旭等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