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陈如龙
[大]
[中]
[小]
摘要:
两个刊物不断发展壮大,财政宣传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财政》、《财务与会计》是财政部的机关刊物。两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财政、财会方针政策,交流财政、财会工作情况和业务经验,帮助财政干部和财会工作人员提高理论、政策和业务水平,提高财政、财会工作质量。这些年来,这两个刊物认真贯彻办刊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宣传财政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两个刊物始终坚持面向广大财政、财会工作者,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了指导性,知识性,实用性,刊物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也有所改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两个刊物越办越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理财思想,使广大财政、财会工作者能及时地、正确地理解中央的精神,在行动上和中央保持一致,为做好财政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二)及时、准确地宣传解释财政、财会方面的法规、制度、管理办法,使广大干部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使这些法规、制度、办法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三)能够把财政、财会方面的重要会议精神、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财政、财会工作的重要活动,较快地、广泛地...
两个刊物不断发展壮大,财政宣传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财政》、《财务与会计》是财政部的机关刊物。两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财政、财会方针政策,交流财政、财会工作情况和业务经验,帮助财政干部和财会工作人员提高理论、政策和业务水平,提高财政、财会工作质量。这些年来,这两个刊物认真贯彻办刊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宣传财政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两个刊物始终坚持面向广大财政、财会工作者,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了指导性,知识性,实用性,刊物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也有所改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两个刊物越办越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理财思想,使广大财政、财会工作者能及时地、正确地理解中央的精神,在行动上和中央保持一致,为做好财政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二)及时、准确地宣传解释财政、财会方面的法规、制度、管理办法,使广大干部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使这些法规、制度、办法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三)能够把财政、财会方面的重要会议精神、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财政、财会工作的重要活动,较快地、广泛地传达到基层,有力地推动了财政、财会工作的向前发展。(四)经常介绍和交流各地区、各部门关于开展财政、财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建议,有利于大家取长补短、改进工作。(五)传播财政、财会业务知识、介绍国外财政、财会方面的情况、动态和做法,对广大干部增加业务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很有帮助,特别是对基层工作的同志和青年同志帮助更大。(六)表扬了财政、财会战线大量的好人好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来看,两个刊物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受住了考验。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一度泛滥,经济界极少数人大肆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东西,如鼓吹“赤字无害”、“通货膨胀无害”,歪曲和贬低财政的地位、职能作用,搞乱了理论,搞乱了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刊物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刊物上没有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言论,并旗帜鲜明地宣传邓小平、陈云和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济财政思想和理论。如在去年《财政》第4期刊登了李先念同志《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的文章,第6期刊登了邓小平同志《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的文章,并配合刊登了王丙乾同志学习这两篇文章的心得体会《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两个刊物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上面的长文章多了些,反映基层的文章少了些;言论性的文章少,用“争鸣”来衡量,就是争得不够,鸣得不响;再就是宣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有力。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加以改进。
进一步办好两个刊物,更好地为财政、财会工作服务
我国财政是社会主义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收支活动与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财政工作必须依靠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人民来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财政宣传工作,既要对财政战线进行宣传,也要对社会进行宣传,使社会了解财政、理解财政,支持财政,从而有利于财政工作的开展。近几年国家财政困难较大,而且这种困难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这种形势下,做好宣传工作,争得各个方面对财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财政》、《财务与会计》在宣传财政工作上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我们应当继续努力,进一步办好这两个刊物,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和财政、财会工作服务。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放松了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财政部门往往是抓财政业务工作多,抓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少,在一个时期曾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风波,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财政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1989年8月1日和9月6日,王丙乾同志两次向财政部负责宣传单位的同志讲话,反复强调要加强财政宣传工作,加强对广大财政、财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说:“我们的几个刊物虽然是专业刊物,同样要注意政治,要有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要宣传财政战线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及采取的措施,宣传财政税收在制止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的措施及所起的作用。”“财政宣传也要两手抓,既要抓宣传财税业务工作,也要抓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必须按照王部长的指示,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向财政、财会战线广大干部宣传马列主义,使广大财政、财会干部掌握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四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为中心工作服务。抓好财政宣传工作,关键是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财政工作服务。当前财政宣传工作要围绕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来进行。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作坚决斗争。
要努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教育。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继续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两个刊物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财政方针、政策及财政工作部署。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当前要重点宣传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继续过紧日子,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两个比重,适当集中资金,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等问题,对财政工作起到促进、指导作用。
(三)为读者服务。《财政》、《财务与会计》刊物一贯以帮助财政干部和财会工作人员提高财政理论和政策业务水平为己任,坚持面向广大财政、财会干部的办刊方针,努力把杂志办成广大财政、财会干部学习理论政策,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和教育自己、培养干部的学校。《财政》月刊面向广大财政干部,侧重于中下层读者。《财务与会计》月刊以会计为主,面向广大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两个刊物要坚持更好地为这些读者服务。
(四)要把刊物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深度,更有生气。两个刊物是财政部的机关刊物,宣传财政、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财政部的重要工作部署,解释说明财政法规和财会制度,是这两个刊物的特色,也是优势所在。因此,两个刊物要办得有特色,首先要突出指导性,要通过刊物及时宣传解释党和国家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财政部的重要工作部署、重要的规章制度。其次是要突出实用性,对一些规章制度的解释,不仅要使读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这样定。同时还要帮助读者在工作中贯彻执行,解决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对各地在工作和改革中的一些先进经验,两个刊物都要及时介绍,不仅要介绍效果,更重要的是介绍具体做法,使人看了好仿效。第三是要突出知识性。现在财政、财会队伍青年多,新手多,普及财政、财会知识很有必要。如一些讲座、业务知识文章、外国资料介绍,都比较受欢迎。关于有深度,就是要有更强的思想性、理论性。今后两个刊物要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文章,针对工作中、改革中的一些大问题、新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论述。对一些有分歧的问题,杂志要拿出有份量的文章,要有自己的言论。关于有生气,最要紧的是及时反映财政经济工作中的大事,在不违背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多开展一些问题探讨和争鸣,敢于揭露矛盾,敢于同一些不正之风作斗争,增强杂志的战斗性。同时要反映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的要求和呼声。此外,在内容的编排、栏目的设置、版式的设计上,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把刊物办得更加生动活泼,为广大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所喜闻乐见。
加强编辑和通讯员队伍建设
财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这也决定了办好财政刊物,搞好财政宣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靠大家共同来做好。办好刊物,除了加强领导外,要依靠三方面的力量,即编辑人员的力量、作者的力量,通讯员的力量,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编辑人员处于办刊的第一线,编辑队伍的素质对提高刊物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刊物的编辑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财政、财会业务和编辑业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使自己既是专家,又是杂家。在工作中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甘愿当无名英雄,“为他人做嫁衣裳”。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交知心朋友。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加强团结,群策群力,一心一意办好刊物。当然,就财政部讲,也要为两个刊物的编辑人员创造工作条件。
通讯员队伍是办好刊物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通讯员既是刊物的忠实读者,又是积极为刊物写稿的作者,也是编辑部联系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和纽带。通讯员通过为刊物写稿,代刊物组稿,反映读者要求,给刊物提改进意见,为办好刊物作出贡献。今后要加强和充实通讯员队伍,加强通联工作。各省、市、自治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通讯组工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财政杂志社也要加强通联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联系、充分发挥通讯员队伍的作用。
(本文是陈如龙同志在中国财政杂志社通讯组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