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徐世钜 赵建忠 陈光焱 黄文模
[大]
[中]
[小]
摘要:
二
(一)“整治宁府”、“兴利除弊”是《红楼梦》作者寓“补天”志向于筹计理财之中的具体体现。
《红楼梦》作者通过冷子兴的演说与贾府一衰一荣故事情节的具体描述,已充分揭示了这个世宦家族不能俭约自持,去奢惩贪,而是奢贪并起以至运终数尽的衰亡败局。然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等故事情节的相继出现,却又使人感到:作家曹雪芹是很有见地的,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不正是他寓“补天”志向于筹计理财之中的具体体现吗?为论述方便起见,容后一一细说。
先说,凤姐协理宁国府。秦氏死后,正巧尤氏偏又病倒,贾珍愁府内无人料理,便来央求王夫人请凤姐照管宁府一个月,而“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的凤姐,巴不得就此承诺下来。为了表现凤姐有“杀伐决断”和管理才能,《红楼梦》在第十三、十四、十五回中,对此作了浓笔的描绘。且看,凤姐刚一走马上任,凭着她在那府里办事的历练老成,很快就理出宁府事务的头绪:“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
二
(一)“整治宁府”、“兴利除弊”是《红楼梦》作者寓“补天”志向于筹计理财之中的具体体现。
《红楼梦》作者通过冷子兴的演说与贾府一衰一荣故事情节的具体描述,已充分揭示了这个世宦家族不能俭约自持,去奢惩贪,而是奢贪并起以至运终数尽的衰亡败局。然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等故事情节的相继出现,却又使人感到:作家曹雪芹是很有见地的,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不正是他寓“补天”志向于筹计理财之中的具体体现吗?为论述方便起见,容后一一细说。
先说,凤姐协理宁国府。秦氏死后,正巧尤氏偏又病倒,贾珍愁府内无人料理,便来央求王夫人请凤姐照管宁府一个月,而“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的凤姐,巴不得就此承诺下来。为了表现凤姐有“杀伐决断”和管理才能,《红楼梦》在第十三、十四、十五回中,对此作了浓笔的描绘。且看,凤姐刚一走马上任,凭着她在那府里办事的历练老成,很快就理出宁府事务的头绪:“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大弊端虽是宁府的陋俗,但它却是整个贾府的通病。为此,凤姐先命“定造册簿”,传来升媳妇,要家口花名册查看,然后分派众人执事,立即定下规矩,“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接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叫进来看视,并分派工作,规定:不论是痰盒掸帚.还是一草一苗,或丢或坏,都要照价赔补。凡支取财物,一律领后登记入帐。经凤姐此番整治之后,家下众人再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苦差没个招揽。”不但“各房中也不能趁乱走失东西”,而且就连以往那些“紊乱无头绪,一切偷安窃取等弊,一概都蠲了”,可见,凤姐的这些新规定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其治家才能与见识令人叹服。
然而,“威重”才能“令行”,要纠正陈俗旧弊,不能以身作则和缺乏严厉的措施都是不行的。为此,《红楼梦》第十四回写道,凤姐不畏勤劳,每天按时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即便有眷客往来,也不迎送。不仅如此,凤姐为了严肃家纪、惩一儆百,对一迟到者当众予以严厉处罚。凤姐说道:“明儿他也来迟了,后儿我也来迟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别人了”,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又掷下宁府对牌:“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尽管这段描述真实地反映了凤姐为树立个人的权威和为人狠毒的一面,但作者这里的主要用意仍是突出她“杀伐决断”和“威重令行”的一面。若没有这点威势与魄力,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而事实亦正是如此,自后,宁府家人才知凤姐厉害,无不“兢兢业业,不敢偷安”。凤姐治家严厉、有方,不愧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和“富于才干的齐家好手”。
再说,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作者为了着重描述探春理财处处不让凤姐的精细之处,特意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书中第五十五回,通过几件棘手之事来显示她“柔中有刚,威而不露”的性格以及处事果断、精细过人的才干。
王夫人因凤姐操劳太过小产而不能理事,便将荣府家事交与探春和李纨等人共同裁处。探春刚登上“议事厅”的坐位,吴新登媳妇就以赵姨娘兄弟赵国基之死一事,率先向她发难,并以此来试探李纨与探春对赏银的主意。当李纨原想按袭人的妈死后赏银四十两为例,表示“也赏他四十两”时,经探春问明了过去这类赏银旧例的各种具体不同情况,无特殊原因,一般只赏二十两,就按一般旧例“给他二十两银子”,吴新登媳妇才满面通红的走了。接着赵姨娘进来哭诉大闹,凤姐的丫头平儿又代表其主子来说情,“再添些也使得”。探春一面按例依理向赵姨娘说明道理,一面对平儿表明不卖这个人情帐,不开这个例,说:“又好好的添什么”,“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你告诉他,我不敢添减,混出主意。他添他施恩,等他好了出来,爱怎么添怎么添!”就这样把这个不该支的钱,坚决堵住了。看来,探春为了整个大家族的利益,坚持不受蒙混,不卖人情,不开口子,凡属不该支的钱,一律不支,坚决堵住,即便是自己生母,亦毫不例外。
其次,探春为了杜绝滥支冒领以贿通人情的现象,不但做到自身廉洁,善始善终,而且处事不拖泥带水,凡属不合理的支出和例规,一律革除。
当一个媳妇进来要求支领贾环和贾兰在家学里一年的公费时。探春问明要支领的每位八两银子是供一年在学里吃点心或买纸笔使用后,想到: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包括在各屋里月钱之内的,“怎么学里多这么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感到是个不合理的支付,或者是例规不明确,被变着法儿钻空子。当即表示:“从今日起把这项蠲了。”为了审慎起见便叫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平儿笑道:“早就该免,旧年奶奶原说要免来着,因年下忙,就忘了。”那媳妇只得应着去了。可见,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往往都有个借口,或添枝加叶,或巧立名目,从中多弄几个钱。而一些管事者,明知其所以然,却又在“面子”“人情”等等私念上,托词不加改革,听其自然。久而久之,反到成为整改不了的陋规了。
至于说到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探春为了查找其中的漏弊,审慎从事。起初,她想:既然姑娘每人每月已有八两月银,丫头们又另有月钱,这岂不又与学里的八两一样重复多余。于是,为了弄清姑娘们每月多支的二两头油脂粉钱,便问平儿:“你奶奶怎么没想到这个呢?”平儿说出了原故。原来每月的这二两,不是为买这些头油脂粉的,是上头恐姑娘们偶然要个钱使,省得找人,属于备用照顾性,免得姑娘们为此受委曲。探春知道原来如此,就把这一项也蠲了。你看,只要按实际需要,认真地清查一番,找到了漏弊,滥支滥用现象,自然得以制止。
二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书中第五十六回浓笔描述了她治家理财的最为成功的一些具体措施,这即是改善经营大观园的管理办法。
贾府的园子里,原来只种些花草香料等,不过是供姑娘小姐憩息赏玩之用罢了。然而,园子要经常有人打扫,为此,贾府每年尚须破费不少银两。由于探春曾去赖大家赴过宴,见他那园子,亭榭花草点缀得不错,却因有人包了那园子,不但赖大家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全都包了,而且年终还有近二百两银子的进利。探春从赖大家的园子那里受到了启示,便与宝钗等人合计着改善大观园的管理办法。
为此,她先明确分工。打扫园子、修理花木、培植菜蔬稻稗的人,做到专司其职,各负其责。
其次,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因管理之人可以不再交租,同时又许他们拿些菜蔬、花木出去卖钱,只是年终时问他们可以孝敬些什么就够了。这样,既不必再动官中钱粮,减省一些开销,又使大家有利可图。此法一举数得,甚是可取。因而,再无不尽职的了。
再次,要体现合理分配,各方有利而不失大体。探春接受了宝钗的意见,决定采取兼顾“官中”、“管理者”和“园中其余当差人”的三者利益分配原则,从“官中”主子看,“管理者”虽不缴税,但“官中”人的一切费用均可从他们的创收中支取,这实际就等于做到了“增收节支”:从“管理者”看,除了本人可以解决日常零星开销外,还能从余利中得到些余利,以此来贴补自家;至于“其余当差之人”,虽未直接经营园圃之事,但因园中可有每年近四百两的银利,他们可以从中沾带一些。由于此一分配方案受到了各方的欢迎,自后,园中确实呈现了一时的“生机”。
最后,探春针对中间环节过多,以致造成“层层剥皮”的弊病,提出新的管理办法:年终算帐归钱时,不必直接归到帐房,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即“以收抵支,适当提取,节余归己”。这样,既可防止帐房从中克扣渔利,又可使盈利派上用场。
(二)“才精志高,偏生末世”,是《红楼梦》作者对贾府失于理财,运终数尽厄运的无限哀鸣。
当然,我们在肯定凤姐和探春整治家业、兴利除弊的某些成功之处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无论是凤姐还是探春,对于安富尊荣、穷奢极欲的贾府主子们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因为,作为贾府内总管的凤姐,她本身由于受贪婪本性的驱使,她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如果说凤姐在最初当家时,还可以称得上是贾府的一根顶梁柱的话,那么,当她一旦权力在手之后,就成为这个家族中的最大的一条蛀虫了。且看,贾府被抄家时,从她私房里除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外,仅就其个人“小金库”私藏一项,竟达七、八万金之多。若据清代乾隆年间,每两黄金约合15两白银折算,凤姐一人的体己钱至少亦有白银105万—120万两。尽管探春可以称得上是文能提笔做赋、武能治家理财的能手,凭着她的精细与才干,确实做了一些除弊兴利的事情,但平心而论,探春的这些小改革,就其效果而言,无非是一些“俭省”小计,即使盈利,充其量亦不过白银四百两。然而,单靠这“三里半”的试验田和每年仅有的这区区银利,无论如何亦养不活既奢又贪的贾氏家族及其儿孙们的。更何况,探春的“兴利除弊”措施,是在贾府露出那下世光景时采取的,而且丝毫也没有触动贾府旧有的“祖宗旧例”。这正象她自己所说:“祖宗手里的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总之,纵然探春才精志高,但又奈何生于末世。因为,站在凤姐与探春面前的乃是一个庞大的封建没落家族的腐朽躯体。因此,她们的任何兴利除弊措施,终究是不会成功的,正如过眼的烟云和昙花一样,只是瞬息而已!可见,囿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曹雪芹不可能从贾府的“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崩溃中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他只有留下对现实的“辛酸泪”和“荒唐言”。不过,我们从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的丰富思想里,仍可以有所发现:即他与历史上那些注重长治久安,励精图治的伟大人物一样,并以他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提示后人,“俭则兴,奢则败”,要去奢惩贪,尤须提倡生财有道,取财有义,用财有度,量入为出,廉洁奉公。我们今天之所以要研究它,无非是批判地总结过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利用《红楼梦》的资治与教育的功能作用,以便让我们在新的历史活动中,更清醒、更活跃、更自觉、更有力量,为弘扬光大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理财的优越性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